`

【中国银河固收】点评丨如何理解四中全会公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全面解读了二十大四中全会公报中对“十五五”规划的主要部署,重点强调坚持实体经济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提出扩内需和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公报确认当前经济面临挑战但具韧性,债市整体利率受政策及贸易摩擦影响震荡偏下,短期保持中性偏积极。化债力度加强,政府债供给及货币政策配合需持续关注,风险主要在宏观经济超预期变化及政府债供给节奏 [page::0][page::1][page::2]

速读内容


四中全会经济发展总体判断 [page::0][page::1]

  • 会议肯定“十四五”重大成就,指出“十五五”期间经济面临复杂风险与挑战,但经济基本面稳健且潜能大。

- 明确坚持实体经济优先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被提高为首要任务。
  • 重视制造业比重,强调打造先进制造业骨干。

- 科技创新被定位为引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强调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

扩大内需与房地产政策导向 [page::0][page::1]

  • 强调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投资良性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 提出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阻碍。
  • 首次在民生部分提及房地产,明确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显示对经济拖累项的高度重视。


债市影响及风险提示 [page::1][page::2]

  • 公报发布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1.8%-1.85%附近,短期内债市偏中性偏积极,历史数据显示会议后债市多有震荡调整。

- 化债力度有所加大,专项债发行提前,政府债供给节奏及货币宽松配合成焦点。
  • 风险包括宏观经济超预期变化、政府债供给超预期增加及债市利率大幅波动。


历史债市反应与相关数据表现 [page::2]


| 时间 | 1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bp)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bp) |
|----------------------|------------------------|-------------------------|
| 第二十届三中全会 | -0.5 (T+1) | -0.59 (T+1) |
| | -6.65 (T+5) | -5.05 (T+5) |
| | -12.14 (T+10) | -13.76 (T+10) |
| 第二十届二中全会 | -0.94 (T+1) | -0.40 (T+1) |
| | -4.11 (T+5) | -2.91 (T+5) |
| | -6.01 (T+10) | -3.65 (T+10) |
| 第二十届一中全会 | -0.06 (T+1) | -1.25 (T+1) |
| | -3.03 (T+5) | -6.25 (T+5) |
| | -0.78 (T+10) | -2.55 (T+10) |
| 第十九届五中全会 | +0.82 (T+1) | -0.50 (T+1) |
| | +2.90 (T+5) | +0.52 (T+5) |
| | +10.96 (T+10) | +7.54 (T+10) |
  • 历史数据显示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后,短期国债收益率多数出现下行,体现市场对政策稳定的积极反应。[page::2]


研究团队及评级体系介绍 [page::5]

  • 本报告由中国银河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撰写,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宏观固收及资产配置经验。

- 采用行业及公司相对基准涨幅的评级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清晰的市场判断标准。

深度阅读

中国银河固收研究报告《如何理解四中全会公报?》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中国银河固收】点评丨如何理解四中全会公报?》

- 作者:刘雅坤、周欣洋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固收团队

-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4日
  • 报告主题: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四中全会”)公报内容,重点分析其对宏观经济政策、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制定的影响,突出其对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及债市的影响。


核心论点与目标
报告力图分析四中全会公报中传递的政策基调及未来发展方向,尤其注重政策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现代化建设上的突出位置,以及科技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战略。报告指出,当前经济处于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政策整体基调积极,短期债市利率受此影响呈震荡偏下的运行态势,同时强调对化债政策延续的关注。这份点评属于政策解读兼债市影响分析的专题报告,强调政策连续性与潜在风险。[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会议背景与形势判断


  • 总结论点

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充分肯定了“十四五”期间中国在经济、科技、综合国力方面的重大成就,强调“面临复杂国际局势和国内改革任务,仍具经济基础稳、韧性强、潜能大等优势”[page::0]。全会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明确当前为机遇与风险并存阶段,且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显示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精准把握与审慎乐观态度。
  • 支撑逻辑及假设

依托近年来我国经济成就的稳固基础,预计未来仍保持长期向好的趋势。此种判断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及市场规模、产业体系的完整和人才资源丰富度[page::0]。这些优势构成政策设定的根基和持续发力空间。

2.2 经济与产业政策定调


  •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首位

- 与“十四五”强调“加快”和“优化升级”相比,“十五五”规划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首位,体现了对产业实体经济结构的重要强调[page::0]。
- 报告指出,实体经济仍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尤其致力于巩固和扩大制造业根基,并将“航天强国”和“交通强国”纳入重点战略方向。
- 强调“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及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表现出兼顾产业稳固与创新的双轮驱动思路。
  • 科技创新战略

强调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但表述较“十四五”时期有所含蓄,突出“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避免被国外“卡脖子”技术限制[page::0]。这种措辞显示全局协调与原始创新并重的科技战略,对债市来说意味着对科创债板块的持续支持潜力。

2.3 内需与消费政策


  • 扩内需战略

明确“扩内需,创造新需求”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同步提升,强调“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目标为增强国内大循环活力和内生动力,体现了对内需对经济增长替代拉动作用的重视[page::0]。

2.4 民生政策及房地产动向


  • 首次强调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四中全会报告首次在民生领域提及房地产,说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重要拖累作用的关注提升,政策意图托举房地产市场,稳定经济增长预期[page::1]。

2.5 地方政府债务化解


  • 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延续“四季度以来的化债政策”,包括发行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提前下达新增债务额度等措施,体现稳定财政风险和预防系统性债务风险的中央部署[page::1]。
  • 短期政策影响

若政府债放量加快并伴随货币政策配合,政策可能继续宽松,为债券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2.6 债市影响分析


  • 市场表现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于全会后回落,在1.8%-1.85%附近震荡,符合历史经验——重要政策发布后债券收益率短期震荡偏下,5到10个交易日内可能有回升尝试,但整体具备配置价值[page::1]。
  • 风险提示

经济基本面超预期回升风险、政府债供给节奏变化风险、利率大幅波动风险三重警示强调宏观不确定性。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历次中央全会国债收益率变动(BP,基点)



| 全会名称 | T+1 1年期 | T+1 10年期 | T+5 1年期 | T+5 10年期 | T+10 1年期 | T+10 10年期 |
|------------------------|-----------|------------|-----------|------------|------------|-------------|
| 第二十届三中全会 | -0.5 | -0.59 | -6.65 | -5.05 | -12.14 | -13.76 |
| 第二十届二中全会 | -0.94 | -0.4 | -4.11 | -2.91 | -6.01 | -3.65 |
| 第二十届一中全会 | -0.06 | -1.25 | -3.03 | -6.25 | -0.78 | -2.55 |
| 第十九届五中全会 | 0.82 | -0.5 | 2.9 | 0.52 | 10.96 | 7.54 |
  • 描述:表格显示了中国近年重要中央全会后国债收益率变化的短中期走势,单位为基点(BP),涵盖1年期与10年期国债,时间点为会后第1、5、10交易日。
  • 趋势解读

- 二十届三中全会及二中全会之后,国债收益率呈现持续下行趋势,尤其10年期国债利率,反映政策利好或市场避险情绪上升。
- 十九届五中全会与本次四中全会较为相似,短期略有上涨,但5-10日内走势逐渐平稳或小幅回调。
- 结合当前四中全会环境,市场在短期震荡后保持低利率水平,突显配置价值。
  • 与文本联系:表格数据支持报告关于债市收益率短期震荡偏下,长期仍看配置价值的论断[page::2]。


历次中央全会后国债收益率变动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为政策及宏观债市影响分析,报告内未见具体公司或产业估值模型的使用,但其分析框架隐含以下估值考量:
  • 债市配置价值评估基于债券收益率走势:报告通过观察政策影响下的国债特别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结合政策预期和宏观风险,评估当前收益率区间(1.8%-1.85%)的投资性价比。
  • 风险调整估值视角:对债市的预期包含对经济基本面、政策风险及债务供应的评估,估值调整暗含对风险溢价的动态权衡。
  • 未来政策敏感度:报告强调化债政策及货币宽松可能对债市收益率产生影响,暗示市场估值对政策节奏高度敏感。


---

5. 风险因素评估


  • 经济基本面超预期反弹风险:一旦经济增长显著优于预期,利率可能快速上行,债券价格下跌。
  • 政府债供给节奏超预期风险:若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和新增债务发行明显超出预期,市场流动性及债市压力加大。
  • 债市利率大幅回调风险:利率可能因政策调整或经济指标变动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影响债券收益和价格。
  • 中美贸易磋商进展及公募基金费率新规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短期市场波动。


报告提示对上述风险密切跟踪,反映了宏观环境多变情况下,债市投资的不确定性与防御需求[page::1]。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政策表述语气变化:报告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相比“十四五”时期“核心地位”“战略支撑”的表述有所含蓄,强调“整体效能提升”和“原始创新”,这可能反映了中央在平衡自主创新与市场现实、国际环境的复杂性方面采取了更谨慎的措辞策略[page::0]。
  • 房地产政策表述有限但含意重大:房地产首次作为民生重要议题被提及,数量不多但地位增强,显示拖累经济的难题获得更高层次关注,后续市场反应和政策细节仍需密切关注,潜在政策力度和范围尚不明朗[page::1]。
  • 债市影响分析整体中性偏积极:尽管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报告总体未展现过于乐观或悲观情绪,体现出较强的政策连续性判断信心,但对短期内可能的波动及赎回扰动也予以提醒,体现审慎。
  • 数据与图表阐释中,历史经验对当前政策影响的参照价值突出,但未详细披露理论模型,仅凭经验数据对未来走势作出推断,存在模型通用性与特殊性的局限。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对2025年10月第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进行了深度解读,明确其政策重心将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驱动和扩大内需展开,强调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并对房地产高质量发展首次予以明确关注。报告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中央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和风险防控并重的基调,预计化债和地方债务风险持续化解的政策力度依旧,这将对流动性和债市产生重要影响。

从债市视角观察,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国债收益率出现小幅回落,处于1.8%-1.85%区间震荡,历史经验显示政策发布后的短期利率震荡偏下,中长期依然具备一定配置吸引力。报告特别提示需关注中美贸易摩擦进展、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联动,以及公募基金费率新规可能带来的短期扰动,综合风险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超预期变化、政府债务发行节奏及利率波动风险。

所附表格和图表精准呈现历次重要全会后国债收益率的变动情况,验证了近年中央会议对债市传导效应的规律,佐证了本文观点的严谨性与历史基础。整体来看,报告以稳健中性的视角宣示了政策连续性和改革深化的方向,给予债券投资者操作上的合理预期和风险提示。

---

参考文献和数据溯源:

本文结论基于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原报告内容及公开数据,包括会议公报解读、债券市场实况与政策行动历史数据[page::0,1,2]。

---

附录: 研究团队简介及评价体系简述


  • 团队成员:刘雅坤(固收首席分析师)、周欣洋(固收分析师)、郝禹、张岩东(分析师助理)[page::5]。

- 评级体系:行业评级分为推荐、中性、回避;公司评级分为推荐、谨慎推荐、中性、回避,周期为报告发布后6至12个月表现[page::5]。本报告偏宏观策略点评,不涉及具体投资评级。

---

以上为针对《中国银河证券研究》关于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公报的全面、细致解读分析,涵盖政策内容、债市影响、风险评估及数据图表说明,旨在为固定收益投资者及宏观经济分析人士提供深入参考。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