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转债估值与性质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量化模型与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对19只可转债进行了系统估值,结合不同模型结果(BS、CRR、MC、MCJ)进行了理论估值与市场价格对比,发现整体估值合理,部分个券存在溢价或折价,同时剖析了转债的股性与债性指标及触发赎回的概率和预期收益,为投资者提供科学参考和操作建议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

速读内容


转债一周行情与估值概览 [page::0][page::1]

  • 本周19只转债绝对与相对涨跌幅不一,涨跌幅比较温和。

- 基于简单蒙特卡洛估值,平均折价2.4%;基于莱维蒙特卡洛估值,平均溢价0.3%,整体估值合理。
  • 理论估值模型包含BS(布莱克-斯科尔斯)、CRR(Cox-Ross-Rubinstein)、MC(蒙特卡洛)及MCJ(蒙特卡洛考虑正股跳跃)多种,便于综合判断估值合理性。


转债估值及偏离度具体数据 [page::1][page::2]


| 转债 | BS理论价 | CRR理论价 | MC理论价 | MCJ理论价 | 收盘价 | MC估值偏离 | MCJ估值偏离 |
|---------|---------|----------|---------|----------|--------|------------|-------------|
| 新钢 | 105.78 | 109.96 | 106.21 | 105.63 | 104.84 | 4.9% | 0.8% |
| 博汇 | 102.54 | 104.27 | 103.96 | 102.04 | 102.92 | 1.3% | -0.9% |
| 工行 | 95.95 | 101.59 | 113.71 | 119.83 | 104.53 | 8.8% | 14.6% |
| 巨轮 | 97.16 | 104.94 | 122.93 | 123.54 | 116.50 | 5.5% | 6.0% |
  • 部分转债如工行出现较大估值溢价,提示市场价格高于理论价值。

- 估值偏离可作为投资关注的指标之一,引导买卖时机判断。

转债股性与债性指标分析 [page::3][page::4]

  • 转股权价内外程度与Delta呈现对应关系,股性较强的转债Delta值较高。

- 纯债溢价率与到期收益率(YTM2)表现出反向关系,票息与市场利率环境影响债性表现。




持有至触发赎回收益分析 [page::5]

  • 采用MC与MCJ模型测算潜在年化收益与期望年化收益,有助于评估赎回触发条件下的投资回报率。

- 新钢、工行、巨轮等转债在两模型下表现不同,但均显示赎回收益具有吸引力。




投资比较优势象限分析 [page::6][page::7]

  • 通过正股综合评级与转债估值偏离度、赎回年化收益率绘制象限图,帮助投资者识别优质转债标的。

- 工行、巨轮等转债处于优势象限,值得重点关注。




可转债基本条款与评级相关信息总结 [page::8][page::9]

  • 附表详细列出转债信用评级、担保方式、剩余期限、余额、转股价格等信息,帮助量化分析基础数据获取。

- 正股综合评级反映机构投资者的买入、增持、调高等情绪,辅助估值合理性判断。

结论


本报告系统应用多模型对可转债进行理论估值和市场价格对比,通过股性、债性指标和赎回收益分析,结合正股评级形成投资比较优势识别,为投资者提供了理性决策依据和操作参考。整体估值显示市场较为合理,但个别券种存在定价偏差,投资者可据此布局转债资产组合。[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

深度阅读

可转债估值与性质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本报告题为《可转债估值与性质》,由资深分析师张银旗主笔,湘财证券研究所发布,时间为2010年9月9日。报告以可转债为研究对象,围绕可转债估值展开,运用量化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对市场上的19只可转债进行全面的定量分析和估值,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估值参考和实际操作建议。

报告核心观点是通过不同估值模型对转债进行理论价值测算,验证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并结合转债的股性和债性特征及其触发赎回的概率与期限,评估市场投资价值。报告未直接给出评级和目标价,而是通过比较模型的估值差异和市场价格偏离,提示投资者对当前转债价格的折溢价情况及潜在风险机会。[page::0]

---

二、逐章节深度解读



2.1 转债周度表现回顾与估值点评



报告最初以转债一周涨跌幅表述当前市场行情。表格中数只转债如新钢、博汇、工行、深机等,分别显示绝对及相对涨跌幅。这为后续估值分析提供了市场行情背景。随后报告指出基于蒙特卡洛模型,19只券平均存在2.4%折价,经过考虑正股价格跃动的Levy蒙特卡洛调整估值后平均出现0.3%溢价,显示整体估值合理,市场定价较为平衡。[page::0]

2.2 理论估值模型及估值偏离(表1)



此部分通过表1系统呈现了各转债的多个理论估值:底价、平价、BS(Black-Scholes), CRR(Cox-Ross-Rubinstein), MC(蒙特卡洛模拟)以及MCJ(考虑跳跃扩散的蒙特卡洛模型),并与收盘价对比分析估值偏离情况。
  • 理论价值解释:

- 底价为转债的纯债价值,即债券支付部分的价值。
- 平价为转股后的等价股票价格。
- BS、CRR、MC、MCJ为不同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转债理论价值,MCJ为考虑价格跳跃风险的高级模型。
  • 关键数据解读:

收盘价格多数介于模型估值区间内,部分个券如工行在MCJ模型下存在超过10%以上的升水,表明市场对其股票转换价值给予较高预期,而部分如恒丰折价较大,提示市场谨慎。理论估值的模型间差异从3%左右不等,显示模型设定中的不同假设导致估值有所不同。[page::1]

2.3 转债估值衍生指标解析(表2及表3)



表2分析了转债的“Delta”指标(转债价格对正股价格的弹性)及首次触发赎回的概率、时间及价格,还有债性指标如到期收益率YTM、久期、凸性。
  • Delta指标重要性

Delta在0到1之间变化,代表转债价格中受股价影响的敏感程度,越高的Delta显示越强的股性倾向。此报告中例如高评级转债如工行和国电Delta接近0.48(较高),而像新钢与博汇等基本处于0附近,表明其股权转换价值较低。
  • 赎回触发概率和期限

表中赎回触发概率差异显著,例如国电触发概率高达46.4%(MC模型),意味着该转债有较大可能在未来赎回,持有者需关注赎回风险及时间窗口。
  • 债性指标

YTM2反映基于市场价格计算的到期收益率,和纯债对比形成溢价率。久期与凸性衡量价格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凸性高代表价格变化非线性更强,风险更复杂。[page::1][page::2]

2.4 可转债估值模型对比图(图1)



图1以柱状图形式比较MC、MCJ模型估值与市场收盘价,进一步可视化模型估值偏离。整体来看,大多数转债市场价位于两模型估值之间,说明模型较好地把握市场定价。

例如,工行转债MC估值约114元,MCJ约120元,实际收盘价104.5元,略有折价表现。而巨轮则市场价格显著低于MC和MCJ估值,存在一定的折价空间,可能是投资机会。[page::2]



2.5 股性指标分析(图2)



图2展示转债“股性”指标中,横坐标为转股权价内外程度(股价与转股价格相对差异),纵坐标为Delta。图中曲线表明Delta与转股权价内外呈现非线性关系:
  • 转股权较深(价内)的转债Delta较高,显示股价变动对转债价影响较大。

- 价外转债的Delta趋近于0,转债表现接近纯债性质。

例如工行、国电转债(高价内)Delta约0.48,股性极强;唐钢等价外转债Delta几乎为0,债性主导。[page::3]



2.6 债性指标分析(图3)



横轴为纯债溢价率(转债价格/底价-1),纵轴为YTM2,到期收益率与纯债定价的关系呈现反向曲线:
  • 溢价率越高(价格大于纯债价值),YTM2越低,收益率降低,说明市场对转债信用风险敏感。

- 价格贴近甚至低于底价时,YTM明显升高,意味着投资者获得更高债性保护收益。

如新钢和唐钢纯债溢价率较高,YTM2约4%以上,说明其转债价格较高,信用风险较低;恒丰溢价率最低,收益率也负,风险相对较大。[page::4]



2.7 持有至触发赎回潜在及期望年化收益(图4、图5)



图4和图5为蒙特卡洛不同模型估算的持有至触发赎回潜在年化收益与期望年化收益,通过纵向比较展示各转债在未来赎回风险下的收益表现差异。
  • 图4潜在收益中,部分转债如新钢、博汇、巨轮等达到20%以上的潜在年化收益,风险收益吸引。

- 图5期望收益则普遍下降,大部分转债收益在个位数百分比,体现了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合理性。

两模型结果有一定差异,MCJ较多体现跳跃风险波动,提示投资者需关注模型设定下的收益预期波动。[page::5]





2.8 投资比较优势象限图分析(图6、图7)



图6、图7通过正股综合评级(X轴)与转债估值偏离度(Y轴,图6)和持有至赎回期望年化收益率(图7)结合,构建投资“比较优势象限”,以判断转债投资吸引力。
  • 投资优势象限区分为四象限,象限I表示综合评级高且估值偏离或回报高,投资价值最大。

- 例如工行、巨轮均处象限I,显示较强投资吸引力。
  • 低评级且估值偏离负(象限III),如恒丰,显示较弱投资价值。


该图为投资决策提供评级与估值兼顾的立体视角,推荐关注位于象限I和II的转债。[page::6][page::7]





2.9 附表分析


  • 附表1、2详细列出转债的信用评级、担保方式、剩余期限、余额、转股价格、利率条款、阈值触发机制等基本信息,是估值分析的基础数据。

- 附表3提供转债正股的综合评级及机构投资评级的统计分布,PE动态估值供参考。
  • 详尽的条款与评级数据有助量化模型准确反映转债风险溢价及转换价值。[page::8][page::9]


---

三、金融术语和模型解读


  • 蒙特卡洛模拟(MC):利用随机模拟数千次股价路径,计算包含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转债理论价值。

- 跳跃扩散模型(MCJ):在MC基础上加入股价存在跳跃的风险,更符合实际市场波动,反映大幅变动的可能性。
  • Black-Scholes (BS)Cox-Ross-Rubinstein (CRR):经典期权定价模型,前者为解析解,后者为树状离散模型,用于计算转债转换权的期权价值。

- Delta:衡量转债价格对标的股票价格变动的敏感性,临近1表明转债接近股票,临近0则类似债券。
  • 久期凸性:衡量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动敏感程度,久期越大代表利率变动对价格影响越显著,凸性则衡量价格与利率关系的非线性。

- 赎回触发条件:基于正股价格的特定区间和期限触发可转债发行人提前赎回的权利,是转债投资中重要的风险事件。
  • 纯债溢价率:转债当前市场价格与其纯债价值的比率,体现转债超出纯债风险补偿部分的估值弹性。


---

四、批判性视角与潜在限制


  1. 模型假设依赖及市场异常风险

模型均基于历史股价波动、触发条件和市场数据进行估值,模型如MCJ虽考虑价格跳跃,但对极端市场事件(如系统性风险)估计可能不足,市场实际反应可能更为剧烈。
  1. 信用环境变化的忽视

报告中资产的信用评级和担保方式被作为静态输入,但市场信用风险随宏观环境波动,信用评级变动可能显著影响转债估值和赎回风险,模型对此未做动态调整。
  1. 赎回概率推断与执行风险差异

赎回触发概率是模型估算结果,但发行人赎回意愿、市场环境等因素无法准确量化,可能导致理论触发概率与实际赎回行为不符。
  1. 较少关注流动性风险

转债交易活跃程度、市场深度等对估值和投资风险存在影响,报告未着重分析流动性风险,可能影响实际买卖价格与理论估值的差距。
  1. 评级综合分数的简化假设

正股综合评级简单平均机构打分,无法充分捕捉评级间差异、影响因素复杂性。

---

五、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多种先进的可转债估值模型、丰富的转债债性与股性指标,结合全面的触发赎回概率测算,构建了整合转债多维风险收益特征的体系分析,提供了19只主要可转债的详细估值数据和投资比较分析。总体来看:
  • 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合理,折价2.4%到溢价0.3%之间波动,反映市场情绪基本稳定。

- 巴雷黑斯模型、树状模型、蒙特卡洛(基础及跳跃扩散)模型估值相对一致,证明估值模型的稳健性。
  • 股性指标区分明显,最具股性的转债Delta接近0.5,股价对转债价格影响显著,反映出转债作为混合金融工具的本质。

- 纯债溢价率及YTM体现信用风险差异,信用好、担保充分券种YTM低,体现较强信用安全。
  • 触发赎回概率及时间直接影响持有风险和收益,投资者需结合模型预估及市场实际动态调整策略。

- 投资比较优势象限图作为重要辅助决策工具,结合正股综合评级和转债估值溢价/折价,帮助投资者选取性价比最佳的个券。

因此,报告观点客观严谨,量化分析系统且全面,适合投资者作为可转债投资基础参考。需要注意风险包括信用评级变动、市场流动性波动和模型设定限制,投资需结合宏观和微观基本面综合判断。[page::0,1,2,3,4,5,6,7,8,9]

---

附录



报告中主要图表以markdown格式展示如下:

转债估值对比图(图1):



转债股性指标(图2):



转债债性指标(图3):



持有至触发赎回潜在年化收益(图4):



持有至触发赎回期望年化收益(图5):



转债投资比较优势象限图A(图6):



转债投资比较优势象限图B(图7):



---

以上即为报告内容的极其详尽且全面的剖析与解读。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