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收益周报(07.07-07.13):利差压缩行情延续,关注外围关税谈判进程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周债市总体呈现利差压缩行情,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超1.3万亿,资金面趋松带动利率债收益率小幅下行,短端表现优于长端。信用债信用利差整体收窄,尤其短久期品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利差收窄空间有限但需求环境持续改善。重点关注美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关税谈判的动态对市场风险偏好的影响,以及高等级超长端信用债投资机会 [page::0][page::2][page::4][page::5][page::6].

速读内容


核心观点概要 [page::4]

  • 央行逆回购资金投放与回笼明显,净回笼13753亿元,跨季资金价格明显回落。

- 利率债收益率全部下行,短端国债、国开债表现较优,1年期国债收益率1.34%,10年期1.64%。
  • 关注美全球关税谈判进展,中美双方表态或扰动市场风险偏好。

- 信用债利差继续压缩,短久期信用债信用利差处于历史偏低状态,市场需求持续改善。
  • 建议关注高等级超长端信用债投资机会。


货币市场资金面情况 [page::4]


  • R001和R007利率均较前一周明显下降,R001下降10BP至1.36%,R007下降43BP至1.49%。

- 资金面跨季后转松,有助于利率债收益率下行。

利率债收益率走势及发行情况 [page::5][page::6]


  • 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均多数下行,10年期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分别下行1BP和上行1BP左右。

- 利率债发行额度明显下降,净供给量减半,国债净融资1999亿元,地方政府债217亿元,政金债1550亿元。


信用债收益率及信用利差变化 [page::6][page::7]



  • 中短票和城投债收益率全线走低,降幅较大,3年期及5年期品种降幅均超4BP。

- 信用利差整体收窄,非上市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下行3.26BP,城投债AAA级利差下行3.64BP。

行业超额利差及融资情况 [page::7][page::8]



  • AAA和AA+级品种超额利差继续收窄,AA级超额利差小幅扩大3.17BP。

- 信用债发行量较前一周减少但净融资规模显著回升,信用债新发行2183亿元,净融资987亿元。

信用债发行结构分析 [page::8]


  • 地方国企占比较高,发行额度1016亿元,中央企业759亿元。

- 按券种看,中票和短融发行规模最大,分别为753亿元和778亿元。
  • 科创债ETF获批,有望促进信用债需求改善,驱动信用利差压缩行情延续。

深度阅读

固定收益周报(07.07-07.13)极致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标题: 固定收益周报(07.07-07.13):利差压缩行情延续,关注外围关税谈判进程

- 作者: 张雯婷(财信证券研发中心)
  • 发布日期: 2025年7月10日 08:00

- 发布机构: 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 研究对象: 中国债券市场,侧重利率债与信用债的收益率、利差变化及宏观政策环境

- 核心论点: 当前市场处于利差持续压缩周期,资金面略显宽松,短端债券收益率表现优于长端。外围贸易谈判(尤其是美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关税谈判)进入关键阶段,对风险偏好形成一定扰动。建议关注高等级超长端信用债机会。
  • 风险提示: 经济数据超预期、外围风险扰动及政策加力超预期,均可能影响债市走势。


总体来看,报告传达的是债市当前资金面趋松但政策稳健,利差压缩行情延续,但压缩空间趋于有限,强调了外围贸易谈判对市场风险偏好的影响,提示投资者关注信用债的配置机会与风险。page::0,2,4,8]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投资要点与核心观点


  • 内容总结:

报告明确指出了资金面继续宽松、利率债收益率下行、信用债利差压缩持续的态势。利率债市场中,跨季因素导致资金价格回落,短端债券收益率表现明显优于长端。信用债市场由于资金面宽松与权益市场涨幅放缓,利差进入历史低位水平。机构资金开始转向开展利差压缩交易,且首次出现科创债ETF获批,有望进一步改善信用债需求环境。
  • 推理依据:

资金面的供需变化、政策导向的宽松态势、外围贸易摩擦谈判导致风险偏好波动的宏观背景、市场历史利差水平的比较均为该观点的支撑。
  • 关键数据点:

- 央行上周逆回购6522亿元,逆回购到期20275亿元,净回笼13753亿元
- R001与R007资金成本分别下行10个基点和43个基点
- 国债与国开债收益率多基点下滑,短端表现优于长端
- 10年期国债与信用债活跃券的利率接近近期低点
- 信用债信用利差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尤其是短久期品种[page::2,4]

2. 货币市场分析


  • 关键论点: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净回笼资金约13753亿元,这体现了跨季资金需求的季节性特征,但资金价格明显回落。资金成本下降(R001、R007利率分别下行10bp和43bp)反映货币市场流动性环境趋松。
  • 数据解读:

公开市场操作图(图1与图2)显示,尽管逆回购到期压力较大,但央行操作未大手笔投放,资金面仍呈现较宽松状态。R007利率的显著下降表明跨季后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
  • 意义:

资金成本下行利好短期利率债券,促进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同时,资金面宽松预示着货币政策基调稳健,利率预计维持窄幅震荡格局[page::4]

3. 利率债市场动态


  • 主要观点:

国债及国开债收益率多数呈下行趋势(1年期国债1.34%,10年期1.64%),短端降幅明显而长端动荡有限。国开债中10年期收益率略增,显示长端存在一定回调。
  • 数据详解:

- 图3与图4清晰展现国债收益率曲线及国开债收益率曲线的分段下行趋势,5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2bp,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微幅上升1bp,是较为细致的走势分化表现。
- 图5和图6展示了近一年1年和10年期国债和国开债的走势,呈连续下行趋势,说明资金成本整体下降,但长端波动对投资者信心影响有限。
- 发行量及供给量变化(图7):利率债发行总量显著减少(5132亿→8676亿),净供给亦大幅下降(3766亿→7807亿),缓解债市供给压力。具体组成中,国债、地方政府债和政金债均呈现发行和净融资放缓态势。
  • 逻辑推断:

资金面宽松配合减少的净融资量推动利率债收益率下行。而政府减少融资也反映央行对流动性的精准调控,有助于稳定债市[page::5,6]

4. 信用债市场表现


  • 核心分析:

信用债整体收益率全线下降,尤其是中短期票据和城投债收益率均显著下行,多数品种降幅在4-9bp之间,反映资金面宽松及风险溢价的进一步收缩。
  • 关键数据:

- 中短票收益率(3年期AAA、AA+及5年期AA)分别下降4.84bp、4.84bp和4.46bp(图8、图10)
- 城投债收益率(3年期AA+、1年及3年期AA)分别下降9.22bp、7.58bp和7.22bp(图9、图11)
- 各企业性质信用利差全面收窄(非上市公司利差降3.26bp;城投债AAA下降3.64bp,AA+降4bp,AA降4.73bp)(图12、图13)
- 行业评级超额利差走势分化,低评级(AA)品种超额利差略有上升3.17bp,而AAA及AA+品种均小幅下行(图14、图15)
  • 发行量与融资动态:

- 信用债新发行总量下降(2183亿降至3083亿),但净融资规模从负转正,达到987亿,显示融资环境回暖(图16)
- 城投债新发行量减半(584亿降至1108亿),但净融资由负转正13亿,反映城投债市场资金需求和供应结构优化(图17)
- 发行主体中地方国企最为活跃,发行1016亿元,在总额中占据主导地位(图18、图20),主要以中票(753亿)和公司债(589亿)为主(图21)。
  • 解读:

利差的压缩反映信用风险溢价减少,资金偏好改善,但信用等级较低的债券超额利差微幅上升暗示投资风险仍未完全消除,投资者对不同评级债券风险定价表现出分化。净融资规模改善显示资金需求改善与市场认可度增强[page::6,7,8]

5. 风险提示


  • 报告点明三大风险因素:经济数据超预期(偏强或偏弱均对市场产生重大冲击)、外围风险扰动(特别是中美等重大关税谈判结果)、政策加力超预期(货币政策可能突然转向宽松或紧缩)

- 每个风险均可能打破当前资金面宽松与利差压缩的格局,对债市造成波动或调整。
  • 报告未具体给出缓解策略,但提示投资者需关注政策变动及外部风险,做好动态调整[page::2,8]


---

三、图表深度解读



资金面图示(图1、图2)


  • 图1(R001与R007)展示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7日的短端资金利率变化。整体呈现从高到低的资金成本,将R001与R007作对比,显示跨季资金压力前高后低,近期利率稳定回落至历史低位附近,确认市场流动性充裕。

- 图2显示央行逆回购投放和到期金额的波动,净投放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与周期性波动,7月初净回笼金额显著,符合跨季换月资金特点。

利率债收益率曲线(图3、图4)


  • 国债收益率曲线(图3)表明,1年、3年与10年期收益率均下行,尤其是5年期下降2bp较为明显。

- 国开债收益率曲线(图4)同样表现出1年、3年和7年收益率下行,但10年期小幅上行1bp。
  • 这意味着短端流动性相对更为充裕,长端承压反映市场对未来利率预期复杂。


利率债走势时间序列(图5、图6)


  • 图5和图6揭示近一年1年和10年期国债及国开债收益率整体下滑趋势,尤其是1年期收益率较早前呈现下行,反映周期性融资成本降低,助力市场稳定。


利率债发行数据(图7)


  • 柱状图和曲线图显示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的数据,发行量有明显周期波动,最近几个月呈下降趋势,净融资同样收紧,符合报告中提到的总发行量与净供给双双减少的事实。


信用债收益率变动(图8、图9)


  • 两图对比显示,中短票与城投债收益率相比上周均出现明显下行,特别是在AA+及AA等等级,投射资金面宽松信号。


信用债历史走势(图10、图11)


  • 长周期走势显示5年期AAA与AA+中短票及城投债收益率均稳步下行,尤其2025年初后下跌幅度明显,反映信用环境改善。


信用利差变动(图12、图13)


  • 信用利差曲线及周变化说明所有企业性质信用利差整体收窄,让出市场风险溢价缩小,利差压缩行情显著,尤其非上市公司利差跌幅明显。


行业超额利差(图14、图15)


  • 三个评级的行业超额利差差距显著,AA级超额利差存在反弹,提示低评级债券市场风险偏好差异。

- 持续时间维度显示中长期品种超额利差略趋下行,表明中长期利率债相对吸引力提升。

债券发行结构(图16-21)


  • 综合发行量净供给、企业性质、评级和是否城投债的分布,突出地方国企和AAA评级债券发行占比高,说明市场资金偏好优质信用债及地方政府相关信用债。

- 总量发行结构反映当前市场整体偏好较为稳健,对不同期限和类别的债券需求各异。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明示传统估值模型如DCF、市盈率法等,但对债券市场估值态度及利差定价进行了市场化分析。
  • 利差压缩行情表明信用债价格呈现溢价,收益率降低。

- 资金成本(R001、R007)作为短期融资参考率,下降表明信用债估值相对提高。
  • 信用利差维度分析中,对信用等级和行业风险的区分显示投资者风险溢价的调整。


整体来看,估值基准是基于市场供需关系、信用风险溢价(利差)和资金成本的变化,体现现实市场动态估值法的应用。

---

五、风险因素评估



主要风险包括:
  • 经济数据超预期:经济数据如果远超预期,可能推动利率上行,压制债券价格。反之,经济下行可能导致信用风险上升。

- 外围风险扰动:特别是美中贸易及全球关税谈判结果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市场风险情绪,导致债券收益率和信用利差波动。
  • 政策加力超预期:若货币政策出现意外加力宽松或紧缩,对资金面流动性会产生重要影响,带来债市波动。


报告未具体说明缓解策略,但建议投资者动态关注政策和外围环境,结合利率和信用环境调整配置[page::2,8]

---

六、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基调明确中性偏乐观,强调利差压缩和资金面宽松,但也承认压缩空间有限,体现谨慎态度。

- 对信用债低评级品种的超额利差上行有所提示,反映信用分化风险可能加大。
  • 涉及外围关税谈判影响时,观点较为前瞻,提示市场风险偏好扰动,但未具体细化可能影响的债券板块或行业,略显抽象。

- 估值方面缺乏定量模型,无法明确指出目标价格区间或具体敏感性分析,可能限制投资者的操作指导性。
  • 图表中债券发行和净融资的周度波动大,可能隐含季节性和临时因素,需结合宏观面细致判断。


总体上,报告反映了市场复杂性,语气客观平衡,提示风险充足,但投资指导较为宏观,缺乏微观公司层面分析。

---

七、结论性综合



本周固定收益市场处于利差压缩和资金面宽松的双重驱动下,前景整体利好。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高达13753亿元,资金成本(R001/R007)明显走低,短端资金流动性明显改善。国债与国开债收益率普遍下行,尤其短期限利率债表现更优,显示投资市场短期预期趋稳且流动性充裕。

信用债表现同样亮眼,收益率全线下行,信用利差处于近年来相对低位,资产荒现象促进资金涌入信用债领域,尤其是高等级及短久期品种。城投债市场净融资由负转正,发行量虽减,但需求增长明显。首次批准科创债ETF增强了信用债的流动性与配置吸引力。

然而,信用债不同评级与企业性质的利差走势表现分化,AA级品种和非上市公司信用利差反弹,提示风险偏好仍存在分层与不确定性。外围贸易摩擦的谈判进程进入关键时期,有可能扰动市场风险偏好,需密切关注政策及外部环境变化。

图表分析清晰验证了资金面调控与债券收益率动态的逻辑一致性: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及时调整了资金供需,利率债和信用债的收益变化反映资金面与风险偏好的实际波动,发行数据则揭示市场融资需求和供给端的缩减与调节。

总之,报告立场为“宽松环境持续,利差压缩行情延续,但空间有限”,建议投资者关注信用债高等级超长端机会,警惕外围及宏观政策风险,合理配置以把握当前较优资产配置窗口。

---

参考图片示例



- 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趋势!
  • 利率债收益率曲线(国债、国开债)!,

- 信用债收益率及利差变化图!,
  • 债券发行结构图!


---

(注:所有数据引用及图片均源自财信证券《固定收益周报》2025年7月10日版本,详见报告正文对应页码)[page::0,2,4,5,6,7,8]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