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明主动 ETF:海外资管新风口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海外半透明主动ETF的发展背景、产品设计、主要结构及模式,详尽介绍了七种主要半透明主动ETF模型及其运作机制。通过引入代理组合隐藏真实持仓,半透明主动ETF在保护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的同时兼顾一定透明度,缓解了主动型ETF“持仓过于透明导致抢跑交易”的困境。报告还列举了近期已发行的相关产品并分析了基金代理组合的持仓重合度,指出半透明主动ETF可能成为资管行业的新风口,为国内公募基金创新提供借鉴 [page::0][page::3][page::8][page::16][page::17][page::22]。
速读内容
半透明主动ETF的行业背景与市场概况 [page::3][page::4]

- 2019年底全球ETF规模达6.3万亿美元,美国为最大市场,占70%。
- 主动ETF市场占比逐年提升,市场对持仓不透明ETF需求逐步增加。
- ETF产品创新多样,策略由单纯被动向主被动融合演变。
中美ETF市场规则比较与影响 [page::6][page::7]

- 美国ETF申赎引入授权参与人(AP),普通投资者不能参与一级市场申赎。
- 美国持仓披露为盘后披露组合持仓,确保一天持仓保密。
- 中国市场ETF申赎更开放,且披露PCF清单时间为盘前,两国规则差异限制了直接复制美股创新产品。
- 主动ETF持仓透明度导致策略易被逆向破解,促使半透明ETF设计探索。
主要半透明主动ETF模型比较分析 [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

- 7种主要模型:Precidian NextShares、ActiveShares,Blue Tractor Shielded Alpha,NYSE/Natixis PDA,T. Rowe Active ETFs,Fidelity AMETF,Eaton Vance ClearHedge,Invesco AMSB。
- 核心机制均利用代理组合隐藏真实持仓,保护基金经理策略。
- 各模型在代理组合披露频率、重叠度、持仓披露方式、申赎流程上存在差异。
- ActiveShares模型实现完全持仓不透明,引入AP代表保密持仓,其他均为半透明。
- 做市商对缺乏精准持仓数据的担忧可能导致买卖价差扩大。
近期半透明主动ETF发行及市场表现 [page::16][page::17]

- 2020年4月American Century基于ActiveShares模型推出FDG和FLV两支主动权益ETF。
- Fidelity于2020年6月发行三只AMETF主动ETF,费率显著低于同类共同基金。
- 三只Fidelity基金代理组合与真实持仓重复度约50%-70%。
| 基金代码 | 代理组合重复度(6月底) |
|---------|-------------------------|
| FMIL | 61%-62% |
| FBCG | 67%-70% |
| FBCV | 54%-57% |
- 半透明主动ETF兼具ETF流动性和主动管理策略优点,是未来资管行业发展新机遇。
半透明主动ETF持仓代理组合披露示例 [page::18][page::19][page::20][page::21]
- Fidelity Blue Chip Growth ETF(FBCG)代理组合近一周持仓变动清晰。
- 证券持股数量和权重有序调整,表明动态管理正在执行。
- 代理组合披露保证了合理透明度,保护基金策略且兼顾市场认知。
风险提示 [page::22]
- 海外半透明主动ETF经验不完全适应国内市场环境。
- 产品仍处发展初期,存在监管风险及市场培育周期长等不确定性因素。
- 多款产品审批在途,短期可能无法广泛落地。
深度阅读
半透明主动 ETF:海外资管新风口 — 报告详尽解读与综合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半透明主动 ETF:海外资管新风口
- 分析师与执业证书号: 朱定豪,S0010520060003
-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8日
- 发布机构: 华安证券研究所
- 报告主题: 半透明主动ETF的创新产品结构、发展背景及前景,重点关注美国市场的监管规则、产品结构创新及典型案例,探讨其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响和机遇。
核心论点与主要信息:
报告指出,全球ETF市场规模迅猛增长,2019年全球ETF净资产达6.3万亿美元。主动管理ETF占比逐年提高,但传统主动ETF每日披露持仓导致策略透明过度,存在抢跑风险,限制了主动ETF发展。美国SEC批准了多款半透明或不透明主动ETF产品结构,以代理组合(Proxy Portfolio)等创新方式部分或完全隐藏真实持仓,实现策略的保护。半透明主动ETF的出现,或是资管行业历史性机遇,将为主动管理带来新发展空间和挑战。报告提醒该领域尚处初期,产品复杂,市场需要培育,海外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中国市场。[page::0] [page::3] [page::7]
---
二、章节深度解析
1. 半透明主动ETF的诞生背景
- 关键论点:
- ETF行业经历快速发展,特别是美国市场,活跃产品众多,资产规模巨大。
- 传统主动ETF由基金经理主动管理,基金持仓日后披露仅有一天持仓保密期,但该期限短,稍纵即逝,策略易被反向破解。
- 主被动融合趋势明显,市场渴望更具投资策略保护的ETF产品。
- 美国SEC自2019年批准多款半透明主动ETF产品结构,基金可以利用代理组合披露来隐藏真实持仓,保护投资策略,维护一定透明度。
- 半透明主动ETF有望打破主动管理被动蚕食困境,为资管行业带来新机遇。
- 逻辑与假设:
ETF通过二级市场实时交易优势吸引资金流入,主动管理需要保护策略机密,但监管要求披露持仓限制了主动管理的激励,半透明ETF结构应运而生以协调二者关系。
全球6.3万亿美元的规模数据突出ETF市场重要性与成长空间,且主动ETF占比提升验证市场需求。[page::3]
- 关键数据点:
- SPDR S&P 500 ETF(SPY)规模达2745亿美元,流动性极佳。
- 美国ETF数量达到2096只,规模占全球70%。
- 主动ETF资产978亿美元,约占总ETF资产2.2%,其中权益主动ETF占比15.4%。
- 图表解读:
- 图表1展示了2010-2019年美国ETF规模和数量增长趋势,资产净值稳步上升至约4.2万亿美元,ETF产品数量翻倍达到2000多只,表明市场活跃。
- 图表2显示主动ETF近年占比持续走高,强调市场主动管理的兴起。
1.1 ETF市场蓬勃发展
详细回顾ETF发展历程,强调ETF的市场交易机制,增强对ETF生态认知。
---
1.2 丰富的ETF产品线
- 产品多样性: ETF已覆盖股票、债券、商品、REITs、波动率、数字货币等,持仓资产较为丰富,包含现货、存托凭证、期货、期权及互换。
- Smart Beta策略创新: 产品由单因子、市值加权演变为多因子加权,覆盖价值、成长、红利、低波动、ESG等广泛策略,体现智能化投资理念。
- 杠杆反向ETF风险: 杠杆反向ETF基于日度杠杆,长期波动拖累显著,特别是波动率资产表现不佳,多款标的提前终止,揭示产品结构风险。
- 主动性创新路径: 从被动到主动、透明主动ETF到半透明主动ETF,产品不断进阶,应对透明度与策略保密冲突。
- 费用趋势: 美国ETF费率持续下降,头部产品费率低至0.03-0.04%,对比国内约0.6%费率,展示了市场竞争及成本优势。
- 图表5 ETF产品谱系图展现了ETF的多样分支,明确从策略角度(主动、被动及细分)、标的资产类别、杠杆倍数到持仓形式的分类,帮助理解ETF生态结构。
---
1.3 中美ETF运作规则对比
- 申赎机制差异:
- 美国ETF仅授权参与者(AP)参与一级市场申赎,普通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交易。
- 中国ETF一级市场申赎开放给投资者,参与者范围更广泛。
- 信息披露差异:
- 美国ETF披露持仓为日终盘后持仓。
- 中国ETF披露PCF清单为盘前公开,辅助套利。
- 案例分析: 2019年7月22日半导体50和1000ETF日内交易价格偏离净值案例,强调PCF与持仓的差异会对实时估值造成影响。
- 图表3与图表4通过价格、净值和成交额展示了半导体50ETF及1000ETF的日内价格波动,揭示了估值差异及交易动态。[page::5]
---
1.4 美国传统主动ETF面临困境
- 主动ETF发行审批放宽,但由于每日披露持仓风险,基金经理策略被侵蚀。
- SEC新规(rule 6c-11)明确框架,允许定制篮子,改良透明度与保护策略间平衡。
- 单一天持仓保密期仍不足以阻止抢跑,逐渐催生“不透明”和“半透明”主动ETF结构。
- 透明主动ETF优劣对比(图表8):
- 优势包括管理灵活、费用低、税收与流动性优势。
- 缺点为监管严格,且日持仓披露可能导致策略泄露。
---
2. 半透明主动ETF结构解析
2.1 Precidian NextShares结构
- 融合共同基金及ETF特征,基金持仓季度披露实现最大保密。
- 二级市场交易基于收盘净值加折溢价,提升交易的确定性和流动性。
- 费率介于共同基金和ETF之间,资本利得税较低。
- 交易机制不同于普通ETF的连续竞价。
- 图表10对NextShares与ETF及Mutual Fund的交易、申赎及费率对比,突出其混合属性。
2.2 Precidian ActiveShares结构
- 引入AP代表(Authorized Participant Representative),保密持仓信息,仅AP代表持有每日持仓,客户及其他AP不可知。
- 日内净值发布由IIV改为更高频率、基于买卖中间价的VIIV,提升估值准确度。
- 兼顾流动性和持仓保密性。
- 图表11说明了ActiveShares的一级市场、AP代表与二级市场AP及投资者的关系结构。
2.3 Blue Tractor Shielded Alpha结构
- 利用算法产生动态SSR组合,持仓个股一致但权重随机调整,使权重“打乱”以保护策略。
- 申赎篮子股票与实际投资组合完全重叠,无新增或缺失股票。
- 允许基金经理对权重微调提升交易成本效益。
- 实际持仓季报披露。
- 图表12展示了基于基金持仓与证券池的动态SSR组合生成系统架构。
2.4 NYSE/Natixis PDA结构
- 每日生成代理组合包含真实持仓及未持仓股票,持仓披露有5-15日滞后,隐藏当日买卖变动。
- 实际组合是代理投资组合的子集,保证保密性。
- 公告披露代理组合明细、跟踪误差及买卖价差,确保透明度和流动性监督。
- 图表13示意了代理组合生成过程及持仓披露情况。
2.5 T.Rowe Active ETF结构
- 每日发布代理(对冲)组合,保证与真实组合80%重合,调仓披露滞后15日。
- INAV每15秒公开,增强透明度。
- 每日披露代理组合、收益偏差、跟踪误差,真实组合季度披露。
- 图表14阐释了代理组合与对冲组合之间的关系流程。
2.6 Fidelity AMETF结构
- 引入跟踪篮子(Tracking Basket),可包含代表性ETF,丰富组合构成以降低跟踪误差。
- 每日挂盘前公布跟踪篮子及重叠度、收益差异情况。
- 持仓月度披露且存在30天滞后。
- 三大基金案例可见代理组合与实际组合持仓重叠度约50%-70%,披露定期而非日度。
- 图表15中展示模型运作流程及信息披露各环节。
2.7 Eaton Vance ClearHedge结构
- 引入两类互换:净值对冲互换(NAVHCS)和篮子对冲互换(BIHCS),帮助做市商在不知道真实持仓的情况下对冲风险。
- 代理组合和净值参考组合不必完全基于真实持仓。
- 持仓披露支持推迟至月度或季度周期。
- 结构适用更广泛的标的资产类型。
- 图表16、17示意做市商与基金间的互换机制与操作流。
2.8 Invesco AMSB结构
- 构造替代篮子(Substitute Basket),排除敏感标的,替代篮子跟踪实际组合但存在5%-30%持仓差异。
- 引入关联经纪商(B/D)作为AP代理,B/D负责将替代篮子转换为真实持仓以完成申赎。
- 交易日内多次公布净值,优化套利机制。
- 信息披露允许延迟30天或季度。
- 图表18阐释了ETF份额从AP流向投资者,申赎过程通过B/D实现转换的结构。
2.9 章节总结
- 美国已有7种不透明/半透明主动ETF结构,5种获得SEC批准,2种仍在申报。
- 多数引入代理组合隐藏真实持仓,通过组合重叠度、延迟披露降低策略被窃取风险。
- 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代理组合重叠度(0%-100%)、持仓披露周期(月度、季度不等)、与真实持仓的映射关系、以及申赎机制等。
- 做市商流动性受持仓不透明影响,估值和买卖价差可能波动加大。
- 图表19总结了7种模型的状态、产品发行情况、持仓披露和代理组合特征比较。
---
3. 近期已发行半透明主动ETF案例
- 2020年4月American Century发行FDG与FLV,采用Precidian ActiveShares模型,管理费率分别为0.45%和0.42%,运转良好,资产净值分别达到1800万和1500万美元。
- Legg Mason等也陆续发行类似产品,多家公司积极布局。
- Fidelity 2020年6月发行三支AMETF产品:FMIL、FBCG、FBCV,费率0.59%,均为现有主动基金的ETF版本,覆盖成长和价值风格。
- 代理组合与真实组合重叠度阶段在50%-70%左右,反映策略与披露持仓的差异及保密性。
- 图表20展示了这些基金的代码、成立日期、净资产规模以及费率;图表21给出三只基金代理组合重叠度;图表22-25详尽揭示了FBCG的代理持仓明细,反映基金调仓细节。
---
4. 风险提示
- 海外经验未必完全适用于中国市场。
- 半透明主动ETF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不确定性和审批风险。
- 产品结构复杂,市场教育和培育需要时间。
- 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 美国ETF产品规模持续增长
- 展示2010-2019年美国ETF净资产(蓝柱)及ETF数量(红线)
- 规模从1000亿美元增加至逾4200亿美元,ETF数量从约900上升至2100余只,规模和数量均翻倍。说明市场活跃与投资者接受度上升。
图表2 主动ETF占比提升
- 2000-2018年主动型ETF资产份额持续上升。
- 2018年主动ETF占比超过3%,标志主动管理增长趋势,加剧产品多样性。
图表3与4 半导体50ETF及1000ETF的日内交易与净值偏差
- 二者盘中市场价与净值出现短暂脱节,打新带来的现金差额影响朱基金净值估算。
- 成交额与价格波动相关联,强调PCF披露不等于完全持仓,影响套利与报价机制。
图表5、6 美股ETF做市商/AP数量及成交占比
- 做市商数量中位数为约17家,AP约4家,显示市场流动性良好。
- ETF成交占美股市场交易比例维持25%-30%水平,说明ETF交易日益主流。
图表7 中美ETF交易机制对比
- 美国有AP介入一级市场,普通投资者仅二级市场交易。
- 中国一级市场直接面向投资者开放,参与主体更广。
- 结构差异导致产品设计创新需国情适配。
图表8 透明主动ETF优缺点
- 重点突出主动ETF管理积极、费用低、税收优势和流动性好等,同时披露限制可能威胁策略。
图表9 半透明主动ETF八种结构概览
- 细分已获批及申报结构,标注持仓透明度和组合重叠要求。
图表10 NextShares与ETF和Mutual Fund对比
- 说明NextShares的折中方案,持仓披露周期长,交易价格与净值挂钩,费率中等,享受资本利得免税。
图表11 ActiveShares示意图
- 明确新增AP代表来协调信息披露及申赎流程,保障保密性和市场运作流畅。
图表12 Blue Tractor Shielded Alpha模型示意图
- 解释代理组合动态生成原理及结构,用颜色区分披露与未披露持仓。
图表13 NYSE PDA模型示意图
- 代理组合由两部分构成,结合实持仓与模型预测,巧妙掩盖真实仓位变动。
图表14 T.Rowe Active ETFs模型示意图
- 展示对冲组合及持仓的关系,同时保持部分持仓季度披露实现平衡。
图表15 Fidelity AMETF模型示意图
- 重点在于跟踪篮子构建及频繁披露机制,持仓披露滞后保持一定保密。
图表16、17 ClearHedge互换合约示意
- 体现做市商与基金之间的风险对冲路径,支持流动性与准确定价。
图表18 Invesco AMSB模型示意图
- 说明多方参与的申赎机制,B/D与AP协作转换股票篮子,保障保密性。
图表19 半透明ETF模型对比总结表
- 详尽列明各模型状态、发行情况、披露节奏、重叠度范围及特殊机制,方便投资者理解产品差异。
图表20 - 25 近期已发行半透明主动ETF及代理组合披露明细
- 图表20罗列发行基金名称、规模、费率及成立时间,体现受市场欢迎的产品特征。
- 图表21展示代理组合与真实持仓重叠度稳中有降,策略保护有效。
- 图表22-25详细披露FBCG基金代理组合每日持仓变动数据,辅助投资者观察组合动态,评估潜在的策略调整频率和透明度水平。
---
四、估值及财务预测分析
报告未深入涉及单个产品的财务预测或DCF估值等具体财务指标,更多以市场发展趋势、资产规模增长和费率变化为评价基础。产品评估侧重于结构创新、资本流入规模、持仓透明度与策略保护平衡,以及管理费率相对优势。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市场适用性风险: 海外ETF经验难以完全复制,制度、市场环境差异可能影响产品落地及发展。
- 监管审批风险: 多款产品处于审批阶段,短期可能无法发行。
- 市场接受度与复杂度风险: 产品结构较复杂,需要时间教导投资者并培养市场习惯。
- 流动性风险: 信息披露限制可能降低做市商对摊做意愿,扩大价差。
- 策略透明度风险: 尽管设计保护策略机密,仍需动态平衡透明度与信披合规诉求。
报告提醒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并未提供具体缓解措施,仅强调了不确定性及参考性。[page::0] [page::22]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创新结构的复杂度与实操风险值得关注,越复杂的结构越可能在市场实操中存在不确定性,包括估值准确性、套利机制效率及资金流动性风险。
- 代理组合重叠度波动大,部分结构重叠度最低可达0%,可能导致真实策略与代理组合差距较大,投资者难以完全把握产品风险。
- 披露周期差异显著,有的月度披露、有的季度披露,有的甚至有延后,在实际投资中可能造成透明度不足,监管风险和投资人保护难度提升。
- 做市商角色关键且存制约,因持仓不透明可能限制做市商的风险控制能力,价差扩大可能影响投资吸引力。
- 国内市场复制难度大,中美申赎机制、信息披露制度差异明显,直接复制美国半透明主动ETF模式可能行不通,需结合本土化规则。
---
七、结论性综合
半透明主动ETF作为主动管理与ETF结构融合的创新产物,突破了传统主动ETF因持仓日度披露带来的策略保护瓶颈,有望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引发新一轮变革。美国市场首批结构和产品的推出,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此类产品逐步认可,通过代理组合、知情AP代表、权重扰动、申赎篮子替代等多种高技术手段,有效保护基金经理投资策略机密、降低抢跑风险,同时兼顾流动性和二级市场定价需求。
全球ETF市场规模已达6.3万亿美元,主动管理份额逐年上升,市场对更高活跃度、透明度与策略保护兼顾的产品需求强烈。报告系统梳理了包括Precidian ActiveShares、Blue Tractor Shielded Alpha、NYSE PDA、T.Rowe Active ETFs、Fidelity AMETF、Eaton Vance ClearHedge及Invesco AMSB等七大主要半透明主动ETF结构,详细解析其运营机制、披露规则及重叠度要求,显示市场创新多样且竞争激烈。
从具体案例看,已经发行的American Century及Fidelity系列基金尽管规模尚小,但产品表现良好,折射出市场对半透明主动ETF认可度正逐步提高。基金持仓代理组合与真实持仓重叠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保留足够策略隐秘。管理费率普遍低于传统主动基金,更具竞争优势。
风险方面,报告充分指出海外经验在国内市场适用的局限性,审批难度、市场培育期、产品复杂度及做市商流动性挑战均需重点关注,以使该创新产品模式安全有效地推广。
综合来看,报告明确表达半透明主动ETF为主动管理行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未来有望成为资管行业新的发展风口,既带来潜力又充满挑战。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应密切关注产品发展动态与结构细节,结合本土市场规则审慎评估。
---
参考文献溯源
- 报告原文页码标注贯穿全文,如[page::3][page::7][page::12]等。
---
(注:以上分析基于华安证券研究所2020年7月8日发布的《半透明主动ETF:海外资管新风口》报告全文内容,严格按章节与图表详解,并结合金融术语解释,客观呈现报告观点与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