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对期指的影响 20170421东方金工期指分红动态跟踪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最新公布的上市公司分红预案和年报数据,预测了分红对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期货不同合约的剩余影响。报告采用净利润和分红率模型,结合成分股权重动态调整,测算具体的分红点数和分红价差,有效反映了5-7月分红集中的市场特点。数据分析和图表显示,分红对股指期货价格的影响显著,其中沪深300分红点数最大且分布趋于集中,同时回顾了过去十年的指数分红趋势和股息率,为期货合约定价提供理论支撑并提示了预测风险 [page::0][page::1][page::2][page::4][page::6][page::8]
速读内容
上市公司分红公布情况及发布机构 [page::0][page::1]
- 截止4月21日,上证50已有40家公布分红金额,沪深300和中证500分别有211家和315家公布分红金额。
- 报告由东方证券研究所发布,分析师朱剑涛和联系人王星星负责。
分红对主要股指期货合约的影响预测 [page::0][page::1][page::2]
| 合约 | 收盘价 | 分红点数 | 实际价差 | 含分红价差 |
|---------|---------|---------|---------|-----------|
| IH1705 | 2331.40 | 4.11 | -16.27 | -12.16 |
| IH1706 | 2314.20 | 11.83 | -33.47 | -21.64 |
| IH1709 | 2264.20 | 57.51 | -83.47 | -25.96 |
| IF1705 | 3441.20 | 6.69 | -25.59 | -18.90 |
| IF1706 | 3419.40 | 18.90 | -47.39 | -28.49 |
| IF1709 | 3358.60 | 68.26 | -108.19 | -39.93 |
| IC1705 | 6260.20 | 10.45 | -40.51 | -30.06 |
| IC1706 | 6218.00 | 26.59 | -82.71 | -56.12 |
| IC1709 | 6130.40 | 47.68 | -170.31 | -122.63 |
- 预测的分红点数对期货合约价差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9月合约分红影响显著。
- 具体合约的实际价差向含分红价差调整后,价差大幅收窄。
未来分红对期货价格的剩余影响趋势图 [page::2][page::3]



- 分红点数逐渐减少,特别是跨过5-7月分红高峰期后迅速趋近零。
- 各主流指数期货合约均呈现分红影响逐步消化的动态过程。
历史分红趋势及指数股息率对比 [page::4][page::5]


- 2006-2016年间,各指数的分红点数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沪深300指数最高。
- 股息率变化相对分红点数更为波动,上证50股息率相对较高。
- 分红主要集中于5-7月,年报分红是主力,中报分红比例极低。
分红预测流程及模型说明 [page::6][page::7][page::8]

- 采用年报、快报、业绩预警和分析师预测综合估算净利润。
- 计算税前分红总额,保持历史分红率假设。
- 根据股票权重及最新市值估计分红对指数影响。
- 采用无套利定价理论模型,考虑离散和连续红利分配,预测期货理论价格。
- 提醒分红预测受市场和分红率变化影响存在风险。
深度阅读
《分红对期指的影响》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分红对期指的影响 20170421东方金工期指分红动态跟踪》
发布日期:2017年4月25日
发布机构:东方证券研究所
研究分析师:朱剑涛(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060001)
主题:探讨上市公司分红对中国股指期货合约价格的影响,覆盖上证50、沪深300及中证500三大指数期货。
该报告延续了东方证券历年对期指分红研究的系列工作,通过构建基于净利润和分红率的模型,动态追踪与预测各指数成分股的分红情况,并测算分红对期货合约价格的影响。报告中既有对已公布分红数据的直接分析,也有基于预测模型的预估结果,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科学参考,合理调整期指合约的定价及投资策略。[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研究结论与基本数据汇总
报告开篇明确,截至4月21日,上证50成分股40家公布分红,沪深300成分股211家,中证500成分股315家均已公布分红金额,部分已公布除权除息日期。分红对期货合约的影响呈现明显差异,随合约交割月份和覆盖期间分红总额变化。
表格数据显示:
- 上证50期货合约(如IH1705、IH1706)分红点数从4.11至57.51不等,实际价差(除权影响)对应调整明显。
- 沪深300及中证500分红点数更高,显示其成分股分红规模与权重差异。[page::0]
关键量化分析:
分红点数代表理论上应影响合约价格的指数点数减免,实际价差最初较大,但扣除分红影响后价差明显缩小,反映分红对期货价格的重要调节功能。
---
2. 2016年及2017年分红最新预测结果
报告指出,指数成分股分红一般集中在5-7月,成为期货6月、9月合约定价的重要驱动因素。
基于4月21日的数据,预测2017年各主流期货合约分红点数与2016年相近,上证50六月合约预估分红11.83点,沪深300为18.90点,中证500为26.59点,九月合约分红数量更大。
表1至表3详细列明各指数不同月份合约的收盘价、分红点数及调整后的实际价差,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显示信息具备权威数据支撑。[page::1,2]
---
3. 分红对期指价格的剩余影响趋势(图表解读)
- 图1(上证50期货分红剩余影响):
图中显示,分红对不同月份合约的剩余影响呈逐渐递减趋势,尤其以1712合约的影响量最大且递减最缓慢,反映时间越长剩余未扣除分红金额越多,逐步接近交割。模块显示跨越了4月至7月的时间变化,[page::2]

- 图2(沪深300期货分红剩余影响):
沪深300各合约分红影响整体比上证50更高,体现其成分股总体分红规模较大。IF1712合约使用黄色曲线,开始点约为68左右,下降趋势有明显拐点,对应了分红实施节奏。[page::3]

- 图3(中证500期货分红剩余影响):
分红影响量中证500指数相对较小,但时间衰减曲线同样平滑,代表这些分红仍分布集中但规模小于沪深300和上证50。[page::3]

整体看法,三个指数期货分红剩余影响时间分布符合实务中分红集中期(5-7月),且考虑了除权除息时间对期货价格的调整。
---
4. 历史分红回顾与指数股息率分析
报告梳理了自2006年以来三大指数的分红点数与股息率,呈现分红整体稳定增长的趋势。
- 表4中,2016年分红点数为上证50 63.44点,沪深300 72.25点,中证500 44.13点。相对应股息率分别约2.62%、1.94%、0.58%,显示上证50股息水平最高。
- 过去10年图(图4)形象展现分红点数上升趋势,上证50及沪深300明显优于中证500。
- 图5则显示股息率变化波动更大,受股价影响显著,印证报告中“分红点数比股息率更加稳定”的结论。
- 分红时间主要集中在5至7月(图6),而中报分红比例极小。
以上历史趋势分析为分红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及合理性提供坚实基础。[page::4,5]

---
5. 2017年分红预测流程及具体方法
报告逐步详解了预测分红点数的四个核心步骤:
- 净利润预估:优先使用已公布年报,若无则利用快报、业绩预警上下限中点及分析师盈利预测的次序填充缺口。体现了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及多重验证,增强预测稳健性。[page::6]
- 税前分红总额计算:
- 已公布分红用直接数据;
- 若无分红预案但去年分红率>0,假设分红率不变估算;
- 未分红及亏损企业默认分红为0。
- 特别考虑A股市场分红占比,调整总股本结构。此流程确保了对税前分红金额的准确预估。[page::7]
- 分红影响指数的计算:结合最新股价和权重,并对权重基于月度数据动态估值来减少误差,以精确量化分红对指数的影响。[page::7]
- 除权除息日估计与合约影响预测:
- 依优先公布数据估计除权除息日;
- 未公布则用前期分红对应日历代替;
- 对未公布除权日期且前期未分红做分列分析。
最终合约分红影响为交割日前全部预估分红点数的累积,彰显时间序列管理的细致。[page::7]
图7流程图强化了对该复杂步骤的系统认知。

---
6. 股指期货理论定价模型
报告附录展示了股指期货定价的数学基础:
- 离散红利定价模型:期货价格在考虑发放红利现值后,由现货价格减去红利并贴现至期末,乘以无风险利率调整。这里的D是红利现值,加权计算所有红利的贴现值,准确反映分红对期货价格的磨损效应。[page::8]
- 连续红利定价模型:当红利密集分布时,以红利率作为连续减少的成本,遵循无套利条件,期货价格以现货价格乘以\(e^{(r-d)(T-t)}\)方式折现,其中r为无风险利率,d为红利率。
该模型适用于高频分红或红利稳定发放时,更加简洁,是理论上的期货价格基准。
此部分理论解释为前文分红点数预测与期货价格调整提供了数学支持,展示了东方证券研究所扎实的理论基础。[page::8]
---
7. 风险提示
报告明确指出,分红预测基于一系列合理假设,如分红率恒定和时间保持一致等,若市场环境剧变或上市公司分红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可能导致预测与实际产生偏差,提示投资者关注政策及市场变化风险。[page::0,8]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表格1-3详细对比了30多个期货合约的收盘价、分红点数、实际价差及包含分红调整后的价差,揭示分红作为重要因素减少合约价差(含分红价差较实际价差小10%以上)[page::0,1,2]。
- 图1-3明显展现了分红对各主流期货合约价格的剩余影响边界和递减趋势,有助于交易者理解分红实施的时间价值及跨期影响。尤其黄色线对应的远期合约对分红的敏感度最高,这也暗示了投资者对远期期货合约需要合理估算分红以避免定价偏差。[page::2,3]
- 历史分红数据(表4及图4)及股息率图(图5)显示出过去10年指数股息率保持相对稳定但波动更大,印证分红点数作为衡量指标更科学。图6月度分红分布突出了投资者对5-7月期指合约关注的必要性。[page::4,5]
- 预测流程图(图7)逻辑清晰,步骤分明,涵盖净利润估算到合约分红影响的全流程,深刻说明数据斟酌、计算层层递进与时间敏感性考虑。[page::6,7]
---
四、估值分析
报告虽非典型公司估值报告,但分红点数预测实质上是对期指合约的价格调整,一种基于现金流(红利)调整定价模型,体现了理论模型与市场实际的结合。
结合附录中的理论模型,期货价格通过:
- 离散红利模型 计算,扣除未来预期红利流的现值,反映红利“成本”。
- 连续红利模型 以红利率进行指数级折现。
以上估值方法关键假设包含无套利环境、无风险利率的准确测定及对红利预估的充分认知。实际中分红时间、税务影响以及市场非理性波动会带来复杂性和挑战。
---
五、风险因素评估
主要风险来自于:
- 预测模型使用的假设可能失效(分红率大幅变动、分红政策调整)。
- 部分成分股尚未公布数据,预估存在不确定性。
- 市场环境突变(宏观经济、监管环境),影响分红和期货定价之间的理论关系。
报告提供了谨慎风险提示,但未提供具体的应对策略,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动态调整。[page::0,8]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于分红比率保持不变的假设可能存在理想化倾向,现实中分红政策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利润波动、资本需求等,预测误差风险无形中提高。
- 采用历史除权日替代未公布除权日的做法虽然实用,却可能掩盖部分异动风险。
- 模型对权重变动不断更新,显示了动态调整思路,但月度权重数据对日常权重快速变化的捕捉能力有限,存在潜在误差。
- 税前分红与实际到手分红区别已被提醒,但对税率变动、不同投资者税务影响未深究,投资者解读时需注意。
- 报告未对市场心理、流动性及非标准事件的影响进行说明,其对期指价格影响尤为关键。
这些细节值得投资者和研究者综合考虑,以避免对报告结论的机械套用。
---
七、结论性综合
报告通过详实数据采集与科学建模,系统分析了2017年分红对中国三大股指期货(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的影响,结合历史趋势和现有预案,给出可信的分红点数预测,揭示分红对期货合约价格实际调整的重要性。
- 实际价差与含分红价差的对比,表明分红是影响期货价格重要的“内在成分”,需要被充分识别和定价。
- 分红点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尤其沪深300分红点数最高,上证50股息率领先,三者均显示当前分红对期货价格影响的持续重要。
- 分红时间集中在5-7月,对对应期货合约价格波动有明显周期性影响,提示投资者需关注交割日期及除权除息时间。
- 分红预测方法细致严谨,从净利润预估、分红金额计算、指数加权影响到合约分红影响预计,结合理论定价模型,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框架。
- 风险方面,分红预测仍依赖多项假设,需警惕政策和市场突变带来的风险。
总体而言,东方证券的这份研究报告为期指投资者及机构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分红信息动态追踪与预测工具,增强了对期货价格结构中分红影响的理解,同时也提示市场需动态关注分红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投资者通过结合此报告内容,能够更科学地识别期指价格中的分红成分,调整投资策略,提升金融决策的精准度。[page::0-8]
---
参考图表与数据(以markdown格式示例)
- 上证50期货分红剩余影响趋势图:

- 沪深300期货分红剩余影响趋势图:

- 中证500期货分红剩余影响趋势图:

- 过去十年指数分红点数柱状图:

- 过去十年指数股息率趋势图:

- 2017分红预测流程图:

---
(全文共约1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