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西宏观】资产配置日报: “霜”降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2025年10月21日市场最新动态,权益市场放量反弹、债市快速修复,反映牛市底部韧性和宽货币预期升温。港股科技板块估值修复明显,迎配置窗口;商品市场以贵金属走强,双焦领跌,受钢厂利润压制。资金流向趋于谨慎,市场结构风险需重点关注成交集中度和高估值个股比重指标,提示波动加剧风险。展望未来,降准降息时点或更多依赖外部经济和中美关系进展,整体资产配置需动态调整风险偏好与仓位 [page::0][page::1][page::2]。

速读内容


权益市场放量反弹,情绪明显改善 [page::0][page::1]


  • 万得全A涨幅1.62%,全天成交额1.89万亿元,较前一日放量1414亿元。

- 市场受学习时报稳市预期、特朗普访华预期升温及优质主题利好推动。
  • 个股资金流向:泡泡玛特、小米集团、华宏半导体获净流入,阿里巴巴净流出港股资金11.71亿元。


市场结构风险需警惕,成交集中度与高估值个股占比接近历史警戒线 [page::1]

  • 成交集中度升至44%,接近45%历史警戒线。

- 高于95%历史分位数股占比达16.5%,突破15%高点。
  • 投资策略建议积极参与主题行情,同时控制仓位与布局红利品种以降低波动风险。


港股科技板块反弹,估值修复提供配置窗口 [page::1]

  • 恒生科技指数在大跌后跌至9月利好前水平,市场估值修复预期明显。

- 短期受中美关系修复及美元走强不确定性影响,需容忍波动。
  • 中长期看AI周期对互联网、医疗赋能潜力未充分反映。


债市快速修复,宽货币预期主导利率下降 [page::1]

  • 10年和30年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至1.76%和2.07%。

- 央行逆回购净投放685亿元,资金面继续宽松稳健。
  • 降准降息时点不确定,可能后置于中美谈判或经济压力显现之后。


商品市场震荡分化,贵金属获资金青睐,双焦因钢厂利润压制领跌 [page::2]

  • 沪金涨2.02%,沪银涨0.2%,贵金属资金流入38亿元。

- 双焦煤炭行业连续回调,净流出资金10亿元。
  • 钢厂库存高企,成材去库缓慢,供需矛盾未见改善。

- 生猪市场超跌反弹,基本面无实质性改善。

风险提示与法律声明 [page::2][page::3]

  • 关注货币政策、流动性及财政政策的超预期调整风险。

- 本报告面向华西证券专业机构投资者,非客户请勿使用相关投资建议。

深度阅读

对《华西宏观资产配置日报:“霜”降》报告的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资产配置日报:“霜”降

- 发布机构: 华西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3日

- 作者团队: 华西研究(转自郁见投资团队,主要分析师为刘郁、刘谊、王小艺)
  • 研究主题: 宏观市场动态与资产配置策略,涵盖股票市场(A股、港股)、债券市场及商品市场的最新行情与配置建议。

- 核心信息与观点:
- 市场处于牛市阶段,但波动性加大,权重及主题板块明显反弹,风险偏好有所回升。
- 宽货币预期推动债市迅速修复,资金流动性仍显充裕。
- 商品市场情绪分化,避险资产贵金属获资金青睐,而“反内卷”主题商品价格承压。
- 中美关系及地缘政治风险边际缓解,为市场注入阶段性乐观预期。
- 维持对主题行情的积极参与,但强调风险管理,关注结构性风险指标的变化。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市场行情综述与驱动因素


  • 重点论点:

- 10月21日,市场整体放量反弹。万得全A指数涨幅1.62%,成交额达1.89万亿元,较前一日显著放量。
- 港股表现积极,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分别上涨0.65%与1.26%,且南向资金净流入11.71亿港币,显示外资参与活跃。
- 市场上涨主要由三方面催化:一是官方政策层面再次强化“稳市”态度,稳定投资者预期;二是特朗普访华预期升温,缓和中美地缘政治紧张情绪;三是部分重点企业与新技术利好,如宁德时代Q3净利润同比增长41.2%,以及DeepSeek发布新开源OCR模型,为行业带来技术创新活力。[page::0]
  • 推理依据与逻辑:

- 政策支持(“稳市”表态)提供心理支撑,是本轮牛市的底层动力之一。
- 国际政治预期改善能降低外部不确定性,增强风险资产吸引力。
- 重点企业业绩超预期,技术创新带动市场关注,吸引资金流入相关板块。

2. 权益市场动态与结构风险


  • 关键论点:

- 放量上涨表明短期行情未见系统性疲软迹象,但波动依旧加剧。
- 资金情绪自前一日缩量转弱回升,相关AI算力题材由高开低走调整为持续走强。
- 指数摆脱下跌通道,反弹信号明显。
- 结构风险警示主要依靠两个指标量化衡量:成交集中度已升至44%,逼近历史警戒线45%;股价处于极端高位(历史95分位以上)的个股比例达16.5%,突破此前高点15%。这意味着市场内部存在较为显著的结构性分化,部分个股估值偏高,短期内波动性仍将加剧。[page::1]
  • 投资建议:

- 积极参与主题行情,但建议严控仓位,搭配稳健红利股分散风险,防止结构性风险蔓延。
- 对港股而言,鉴于科技板块经历大幅修正,当前价位可能低估未来的AI与政策利好,是配置窗口。
- 美元走势可能对港股短期反弹形成制约,投资者需容忍波动。
  • 债市分析:

- 债券收益率下行,5年以上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下降逾1bp,例如10年和30年国债收益率分别降至1.76%和2.07%,反映市场避险情绪增强。
- 宽货币预期是债市转强核心驱动力,下午资金买盘集中,推动收益率快速走低,实现股债双牛。
- 当日央行净投放资金685亿元,资金环境宽松稳定。短期利率表现平稳,隔夜及7天回购利率稳定,表明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
- 但一级市场存单发行利率逆势上行,1年期加权发行利率升至1.68%-1.70%,显示部分银行资金成本压力仍存。
- 对未来货币政策预期保持审慎,预计四季度“双降”政策仍可能出台,但因当前经济表现尚符预期,时间可能延迟,或待中美谈判阶段后或经济数据疲软时推出。[page::1]

3. 商品市场分析


  • 行情总结:

- 贵金属(沪金涨2.02%,沪银涨0.20%)在经历前日大跌后的快速企稳,资金回流明显,获得资金净流入38亿元。
- 工业金属表现温和,沪铜、沪铝仅微涨。
- 反内卷相关商品(双焦、玻璃、纯碱、多晶硅)延续跌势,表现弱于贵金属,双焦领跌,其中焦煤下跌3.49%,焦炭下跌2.73%。
- 生猪价格反弹1.12%,主要受超跌修复及短期供需边际信号影响。
  • 资金流向解析:

- 整体商品市场资金净流出6亿元,具体来看资金从煤炭双焦环节流出约10亿元,而贵金属领域资金流入逆转显示投资者短期风险情绪有所趋缓,更多流入避险资产。
- 该趋势反映出市场对弱基本面的部分商品认知仍对价格形成压制,“反内卷”预期与现实供需矛盾尚未调和。
  • 基本面细节:

- 钢厂利润深度承压,导致对焦炭第二轮提价抵触,成材库存压力大,库存同比增加逾24%,高库存压力通过原料链条向上反馈,制约双焦价格。
- 生猪供应仍偏宽松,基本面未明显改善,反弹多源于短期边际因素。
- 宏观避险因素(中美关系缓和、俄乌冲突停火谈判信号、伦敦白银租赁利率回落)对贵金属形成阶段性支撑,但风险缓解可能引发短期回调压力。
  • 风险提示框架明确假设:

- 货币政策、流动性及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若出现超预期调整,市场将存在较大变数。[page::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片1(page=0)


  • 内容描述: 展示“华西证券华西研究创造价值”口号及公司高楼远景,表达机构专业与发展愿景。

- 数据与趋势: 此图作为封面性视觉资料,强调华西证券研究团队专业定位,有助于提升报告权威性及品牌形象。
  • 联系文本: 对应报告开篇介绍与团队背景,引导读者形成权威认知。[page::0]


图片2(page=3)


  • 内容描述: 展示华西研究印章形象及二维码,提示投资者关注华西研究官方渠道。

- 目的作用: 明确传播渠道及版权声明,强调信息的受限性与适用范围,维护机构合规经营。
  • 风险和合规连接: 与后续法律声明及适当性管理紧密相关,提醒投资者风险自担、合规订阅。[page::3]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为宏观资产配置日报,未包含具体公司或行业的估值模型分析,故无DCF、市盈率或对比估值的详细推导。从内容来看,报告重点在市场宏观行情、资金流向及政策预期,无估值目标价披露。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货币政策风险: 假设当前货币政策维持不变,但若国内经济下行超预期,或海外环境恶化,货币政策可能采取更激进调整,影响资产价格。

- 流动性风险: 目前流动性宽松,若流动性供给减少,将对股债商品市场产生负面冲击。
  • 财政政策风险: 经济若显著放缓,财政政策调整将影响经济与市场预期,带来波动。

- 结构性风险: 成交集中度升高及高估值个股比例增加,提示波动性加剧、局部调整风险增强,应防范个别行业和股票风险。
  • 国际风险: 中美关系和地缘政治存在不确定性,尽管近期缓和趋势明显,但未来仍可能反复。

- 市场波动性: 从商品到债股均显示短期波动加大,投资者需控制仓位及分散风险。[page::1] [page::2]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强烈观点与风险: 报告整体持较乐观但谨慎态度,强调牛市未走弱但波动加剧,提醒关注结构性风险,显示一定均衡视角。

- 潜在偏见: 报告强调中美政治缓和及政策支持,对市场乐观构成支撑,但这带有一定正面预期偏向,忽略了可能的政策落地时点推后可能引发的短期市场波动。
  • 假设谨慎性: 报告假设货币及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已为风险提示,强调假如超预期调整,市场将应声调整,这体现较为严谨的风险管理思考。

- 结构性风险指标解释不足: 尽管提及成交集中度及高估值个股比例,但对这两个指标的具体历史经验总结较为简略,未详细阐述个指标突破后的具体历史市场反应,或对比行业间的差异,未来可增强对指标的动态解释。
  • 商品市场分析细腻,或略欠系统性综合: 对于商品市场分化的解析较深入,但未明确指出其对整体宏观经济预期及资产配置的具体影响程度。


---

七、结论性综合



本份《资产配置日报:“霜”降》报告反映了2025年10月中旬以来中国宏观金融市场的关键动态及未来布局建议。权益市场在政策托底和国际政治缓和预期推动下呈放量反弹态势,且港股经历调整后科技板块出现低位反弹机会。然而,市场中结构风险仍突出,成交集中度及高估值个股占比升高揭示波动或加剧,投资者应严控仓位分散风险。

债市随宽货币预期同步表现出修复行情,收益率下降且流动性依旧充裕,为市场双牛行情奠定基础。但债市对未来降准降息政策时点保持谨慎,认为政策落地可能较为后置,需关注后续宏观数据及中美谈判动态。

商品市场展现明显分化,避险资产贵金属因地缘政治及中美关系边际改善受资金追捧,而煤炭双焦等供需弱势商品续呈回落。市场风险分化,投资者需根据宏观政策与基本面对配置进行调整。

报告强调当前阶段应“积极参与主题行情”,同时通过关注结构风险指标及合理配置稳健资产以降低波动风险。对中美关系缓和及AI驱动的科技及医疗行业持较乐观态度,但提醒投资者警惕政策超预期调整和流动性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总体来看,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宏观环境、市场情绪、资金流向和政策预期的全景图,并结合具体数据指标提出了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市场判断。对于资产配置者,报告强调了在牛市周期内把握主题行情与风险管控并重的重要性,为制定下一步投资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page::0,1,2,3]

---

相关文章截图示例: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