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对期指的影响 20210716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性预测了2021年上证50、沪深300及中证500股指期货不同合约的分红点数及分红对合约价差的影响,结合历史分红情况回顾与分红预测模型的准确度验证,详细说明了指数成分股净利润和分红总额的预测流程,并基于理论定价模型分析了分红对期货定价的影响,帮助投资者合理评估期货合约的剩余分红风险与持有成本,为期指套利及对冲提供依据 [page::0][page::2][page::5][page::8][page::11][page::13]
速读内容
2021年股指期货分红预测及影响概览 [page::0][page::2]
- 截至7月16日,上证50成分股已实施分红38家,沪深300已实施229家,中证500已实施381家。
- 2021年9月合约的分红点数预测:上证50为13.34点,沪深300为17.37点,中证500为14.22点。
- 剔除分红因素的年化对冲成本(按365天计)分别为:上证50约-0.56%,沪深300为2.23%,中证500为5.97%。
- 分红对期货合约的剩余影响具体体现在价差修正中,数据反映分红因素对合约基差的显著影响。
分红对股指期货价格的剩余影响动态趋势 [page::3][page::4]



- 业务数据揭示分红点数对期货价格的逐步兑现,三大指数期货价格因分红点数逐渐下降明显反映未来分红支付预期。
历史分红情况及趋势分析 [page::5][page::6][page::7]
| 年份 | 上证50分红点数 | 沪深300分红点数 | 中证500分红点数 | 上证50股息率 | 沪深300股息率 | 中证500股息率 |
|------|-----------------|-----------------|-----------------|--------------|--------------|--------------|
| 2005 | 20.73 | 23.51 | 12.13 | 2.60% | 2.55% | 1.41% |
| 2010 | 31.83 | 36.74 | 21.71 | 1.61% | 1.17% | 0.44% |
| 2015 | 61.14 | 66.87 | 45.13 | 2.53% | 1.79% | 0.59% |
| 2020 | 79.12 | 86.86 | 66.14 | 2.17% | 1.67% | 1.04% |
- 历年来看,分红点数稳步上升,尤其近几年分红金额与点数持续增加。
- 上证50的股息率始终高于沪深300及中证500,显示大型蓝筹股更具分红吸引力。
- 2020年分红点分布集中于5-7月,符合年报分红高峰期,9-12月的中报分红所占比例较小,可忽略。

分红预测模型准确度及验证 [page::8][page::9][page::10]



- 预测股息点与实际点走势高度吻合,沪深300的预测准确度最高,其次是上证50和中证500。
- 通过对2017-2020年不同指数期货的分红预测曲线与实际值对比,有效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精度。
2020分红预测流程讲解 [page::11][page::12]

- 净利润预测:优先使用已公布的年报、快报数据及分析师盈利预测等多层次信息进行估计。
- 税前分红总额估算:对有分红预案的公司采用已公布数据,未公布则根据历史分红率和净利润预估。
- 分红对指数影响计算:基于最新权重估计股票分红对应的指数影响,占比反映在分红点。
- 期指合约分红影响预测:合约交割日前累计分红点数确定合约价值调整,辅助投资判断和期指定价。
股指期货定价理论模型补充 [page::13]
- 离散红利情形:期货价格=(现货价格-未来红利现值)*(1+无风险利率),反映红利对期货合约的期权价值影响。
- 连续红利假设:期货价格考虑年化红利率与无风险利率间差异的指数衰减,模型适用于红利支付时点密集且均匀情况。
- 理论依据强化了分红预测对期指定价的指导意义和精准风险解析能力。
深度阅读
《分红对期指的影响 20210716》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分红对期指的影响 20210716
-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19日
- 研究机构: 东方证券研究所
- 作者: 朱剑涛、刘静涵(证券分析师)
- 研究主题: 分析上市公司分红信息对沪深股指期货的影响,涵盖上证50、沪深300及中证500三大指数股指期货。
- 报告核心论点: 本报告基于最新已披露的分红数据和预测模型,分析分红对三大指数期货合约价格及基差的影响,重点揭示不同合约和指数间因分红导致的期货价格调整及对冲成本差异。作者强调分红作为影响股指期货价格的重要因素,其准确预测对期指定价及投资策略具有显著意义。
- 报告未涉及传统的投资评级和目标价,主要聚焦于股指期货价格模型和分红影响的量化预测。[page::0,2]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研究结论与最新预测结果
- 关键事实: 截至2021年7月16日,上证50中38家已实施分红、12家股东大会通过;沪深300已实施229家,70家股东大会通过;中证500已实施381家,119家股东大会通过。
- 分红点数预测: 根据最新预测模型,分别为上证50:13.34点,沪深300:17.37点,中证500:14.22点。
- 年化对冲成本(剔除分红): 9月合约年化成本分别为上证50为-0.56%,沪深300为2.23%,中证500为5.97%。这一指标反映了持有期指合约至到期的空头对冲成本,剔除分红后成本差异显著。
- 合约影响: 报告详细列出不同交割月份的期货合约,例如IH2108、IF2109等,展示其收盘价、实际价差与含分红价差。
- 逻辑支撑: 期货价格包含了现货价格、无风险利率及分红收益。由于分红降低指数现货价格,期货合约的价差需调整分红影响以反映真实持有成本。
- 所得结论: 分红对近期的期指合约价格有明确调节作用,且其预测准确能帮助市场更合理定价和套利。数据表明不同指数和合约间分红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 风险提示明确指出分红率波动会导致预测偏差,有变动的市场环境风险。[page::0,2]
2.2 历史分红情况回顾
- 时间趋势: 从2005年起累计分红点数呈上升态势,近两年增速明显,显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力度增强。
- 指数比较: 股息率最高为上证50,次为沪深300,最低为中证500;但指数分红点数更稳定,股息率受股价波动影响较大。
- 具体数据: 例如2020年,上证50分红点数79.12点,股息率2.17%;沪深300分红86.86点,股息率1.67%;中证500分红66.14点,股息率1.04%。
- 图示补充: 分红点数和股息率随年份波动的历史趋势清晰呈现(图7-9),强化了分红作为长期影响指数的重要因素的认知。
- 分红时点: 主要集中在5-7月份,年报分红基本在9月前完成,分红的时间分布对期指定价影响关键。
- 内在逻辑:上市公司分红政策相对稳定,季节性分布有助于预测期指合约中分红预期的时间窗口。
- 意义: 观察历史趋势为预测未来分红提供可靠参考基础。
- 税前分红与实际拿到的税后现金分红需区分,体现了分红对估值的影响需考虑税收因素。[page::5,6,7]
2.3 历史分红预测准确度
- 预测模型: 通过对2017-2020年各指数期指合约的预测股息点与实时数据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和动态调整能力。
- 结果: 模型整体表现良好,沪深300指数预测准确度最高,其次为上证50和中证500。预测随着时间推进显示偏差收敛,说明模型对分红时间和金额的捕捉较为敏感和准确。
- 数据解读: 多条历史走势图(图11-22)清晰展示预测与实际股息点走势紧密贴合,体现预测模型的实用性。
- 方法说明: 股息点指数是转换后的现金分红总量指标,对冲和估值中需求精准,这部分校验保证了后续预测的可信度。
- 意义: 确认分红预测模型的实战可行性,为本报告的分红点数预测提供信心。
- 可见投资者和机构可据此优化持仓结构和套利策略。[page::8,9,10]
2.4 2020分红预测流程详解
- 预估净利润: 优先用年报,快报,预警,三季报净利润TTM以及分析师预测依次补充。
- 计算税前分红: 依据已公布分红预案为准,未公布的参考去年分红率,净利润为负则不分红等原则。
- 计算分红对指数影响: 将个股分红总额折算成股息点,权重调整采用最新月权重结合指数涨跌幅动态估算。
- 预测分红对各期指合约影响: 推断除权除息日,结合分红实施时间的历史规律和股东大会时间加权。
- 流程系统而严谨,采用公开透明的逻辑和数据层层递进计算,确保分红点预测的科学性。[page::11,12]
2.5 风险提示与理论定价模型
- 风险提示: 分红预测建立在合理假设基础上,若分红率突变,则预测偏差明显。提醒市场注意突发风险。
- 理论模型:
- 离散红利模型:期货价格等于现货价格扣除折现红利后的价值,再加上贴现无风险收益。
- 连续红利模型:当红利分布密集平滑时,使用指数贴现模型计算期货理论价格。
- 这些模型为计算基差和期货价格提供理论支撑,分红在期货定价中的作用被数学化表达清晰。[page::13]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分红对各合约价差调整表格(页0、2)
- 描述: 表格列出了各指数主要期货合约的收盘价、分红点数、实际价差与含分红价差。
- 解读:
- 例如上证50 2109合约分红点数13.34,实际价差-10.10,含分红价差3.24。说明分红调整后,期货与现货价格差距大幅缩小。
- 对沪深300和中证500,类似现象更为明显,尤其中证500分红对价差调整影响极度显著,表明分红对中证500期货价格的隐性成本极高。
- 支持文本: 这一数据说明市场中分红被隐含在期货价格中,避免了价格偏离,验证了模型预测分红点数的合理性。
- 限度: 表中尚未展示波动性或市场情绪等其他因素影响。
 (示意,需要定位具体相对路径)[page::0,2] (示意,需要定位具体相对路径)[page::0,2]
3.2 未来分红对期货价格剩余影响(页3、4)
- 描述: 图4-6展示了2021年未来几个月内各指数不同交割月份合约因分红产生的价格剩余影响走势。x轴为时间,y轴为指数点数。
- 趋势:
- 各合约分红影响呈现逐步递减走势,尤其临近期权到期日分红影响迅速下降。
- 比如上证50的IH2108从约13点迅速下滑至2点以下。
- 不同合约间降幅速率略有差异,反映了交割日不同和分红排布差异。
- 联系文本: 突出分红对于持有至到期的期货合约基差耗散过程。
- 局限性: 仅考虑了税前分红,未直接呈现税后影响,提醒投资者注意现金流实际差异。
-
 
   [page::3,4] [page::3,4]
3.3 历史分红点数及股息率趋势图(页6)
- 描述: 图8和图9展示自2005年以来三大指数分红点数和股息率的多年变化趋势。
- 解读:
- 分红点数长期稳定上升,沪深300最高,其次是上证50,中证500最低,说明中小市值成分股分红相对较少。
- 股息率虽然趋势波动更大,但整体表现出增长态势,体现上市公司盈利分红意愿和能力提升。
- 联系文本: 验证了报告对历史数据中分红现金流增长的陈述,辅助预测未来趋势。
-
 
   [page::6] [page::6]
3.4 2020年分红按月分布图(页7)
- 描述: 图10呈现2020年各月内三个指数分红点数分布,5-7月为高峰,6月和7月最主要。
- 解读: 清晰反映分红集中季节性,有利于合理估计分红何时释放对期货价格产生影响。
 [page::7] [page::7]
3.5 预测与实际股息点走势对比图(页8-10)
- 描述: 系列图11-22对比2017-2020年各指数期指合约的预测与实际股息点动态。
- 解读: 预测曲线与实际曲线高度重合,凸显模型准确性,尤其在分红集中的季度明显。
- 逻辑: 确保模型对分红时间节点和金额的响应,保证分红影响可实操应用。
-
 等多副图[page::8,9,10]
 等多副图[page::8,9,10]3.6 分红预测流程示意图(页11)
- 描述: 流程图显示如何从净利润估计到分红预案计算,再到分红对指数和期指合约的影响层层递进。
- 价值: 条理清晰,表明预测基于多维数据与经验积累,保障了分红影响预测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page::11] [page::11]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涉及股票或指数的估值目标价,而是在期货定价模型层面,阐释了分红作为理论定价的关键调整参数:
- 定价模型:
- 离散红利模型剔除未来红利的贴现现金流,调整现货基数;
- 连续红利模型通过指数贴现公式直接影响期货价格的增长率。
- 关键假设: 考虑无风险利率、分红贴现,且无套利环境下期货价格应反映现货价格扣除分红后的持有成本。
- 估值结论: 分红提升持有成本和基差水平,影响期货价格定价和收益预期。
- 投资应用: 确定合理的分红点数能有效协助市场参与者估算期货与现货的价差,优化套利组合。
- 敏感性: 分红预测不准确将直接误导期货价格,与实际市场脱节,导致套利风险。
[page::13]
---
5. 风险因素评估
- 主要风险: 分红率突变或分红时间发生重大调整,均能导致预测模型失效,使期货价格基差估算偏离实际。
- 潜在影响: 分红不及预期会导致期货价格虚高,分红超预期则基差提前减少,套利空间缩小。
- 缓解策略: 报告通过历史数据回测和多元信息采集,降低预测偏差风险,但承认市场不确定性不可避免。
- 建议投资者: 关注企业分红公告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动态调整预期与持仓。
[page::0,13]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假设合理性: 报告基于合理稳健的假设框架,且通过历史数据验证。但未详细披露分红率及净利润预测的具体统计学误差度量,存在预估误差。
- 税前税后差异: 报告提醒税前与税后现金流不同,但模型对税收影响处理相对粗略,可能低估分红税收对期货持有成本的边际影响。
- 样本完整性: 虽涵盖主要指数,但对成分股非均匀分红及非常规调整情况未做充分披露,可能影响局部准确度。
- 冲击成本未纳入: 理论模型假设无交易成本和市场冲击成本,现实中此类因素可能显著影响期货价格和基差。
- 多指数间交叉影响未深挖: 却未充分考虑中证500等小市值指数分红对市场其他板块的潜在传染效应。
- 缺少对货币政策与利率变动对分红影响的结构性分析。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详细系统地分析了上市公司分红对中国主要股指期货价格的影响,采用历史数据回测与多维信息预测,通过构建合理的净利润与分红预测模型,精准量化了分红点数对不同合约影响的价值调整。报告显示:
- 分红点数和股息率均呈现长期稳健上升趋势,提高了分红对期货价格的理论和实际影响力。
- 分红导致的价格调整对于不同指数和期货合约表现出明显差异,沪深300的分红影响最显著,中证500次之,上证50较小,但对冲成本呈负数表明市场结构差异。
- 期货含分红价差调整后,价格更合理,预测模型与历史数据高度贴合,提升了分红影响的预测准确性。
- 分红对期指投资策略的指导作用明确,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分红公告和时间节点。
- 理论基于无套利和无交易成本的模型,强调分红贴现和连续股息率对期货定价的影响,为市场提供精确估值框架。
- 风险提示重要,尤其是分红率和时间的突发变动,投资者必须动态调整预期和风险管理措施。
总之,报告为股指期货市场中分红因素的定量分析和预测提供了科学、实证和系统方法,对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优化定价、调整持仓策略、评估持有成本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
附:部分关键图示
- 上证50期货含分红价差表(收盘价/分红点/实际价差)
- 沪深300及中证500类似含分红价差表
- 未来分红剩余影响走势图(图4-6)
- 历史分红点数和股息率趋势图(图7-9)
- 2020年分红按月分布(图10)
- 分红预测与实际股息点数对比曲线(图11-22)
- 分红预测流程图(图23)
以上图表均显示数据清晰趋势和模型精准性,是论断的视觉佐证。细节请参见各页相应图示。[page::0-14]
---
结束语
本报告由东方证券研究所发布,分析师实名负责,数据引用严谨,方法科学,适合关注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分红机制及其定价影响的专业投资人士和研究机构。报告体现出东方证券在中国资本市场股指期货领域的研究深度和精细化水平。
[page::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