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外部“反关税”,内部“反内卷”——宏观经济周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分析美国就业市场韧性及其对关税政策的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或维持观望;国内方面,6月CPI由负转正,能源价格等部分品种支撑物价回升,短期物价或低位运行,PPI持续承压。政策层面强调稳就业以稳定预期,整体面临地缘政治和经济政策变化风险[page::0][page::1]。
速读内容
美国就业市场与关税政策分析 [page::0]

- 7月4日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近期低点,显示就业市场韧性
- 特朗普政府宣布延期对14国征收高额关税,关税谈判仍陷僵局
- 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关税对通胀影响暂时,降息时间较市场预期延后,无明显劳动力市场疲软则货币政策观望
国内物价走势及政策动向 [page::1]
- 6月CPI同比由负转正,能源价格因国际油价带动强化支撑
- PPI环比增速连续为负,同比降幅扩大,主要受内外需求疲软影响
- 政府发布稳就业政策,从多方面支持就业以稳定市场预期
- 高频数据反映房地产成交回落,钢铁价格反弹,焦煤焦炭价格走强,原油价格震荡
- 风险主要包括地缘政治及经济政策的超预期变化
深度阅读
【宏观】外部“反关税”,内部“反内卷”——宏观经济周报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外部“反关税”,内部“反内卷”——宏观经济周报
- 发布机构:渤海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5年7月14日09:12
- 作者团队:宏观团队,包括证券分析师周喜、宋亦威、严佩佩及研究助理靳沛芃
- 研究主体:宏观经济环境(包含外部国际背景及中国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 主题与核心论点:
- 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美国对多国征收高额关税,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贸易政策谈判持续僵局。
- 中国国内则面临价格走势调整及“内卷”现象,政策层面强调稳就业与优化产业结构,旨在通过财政和供给侧改革抑制“内卷”现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预计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保持观望态度,除非劳动力市场发生明显转弱,否则降息不会如市场预期般迅速到来。
综上,报告想传递的主要信息是:国际贸易环境复杂严峻,美国延迟关税执行但威胁仍存,国内经济在价格调整和就业稳固中奋力寻求结构性突破,以应对内外部多重挑战。[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外围环境分析
- 摘要:
- 美国就业市场表现强韧,6月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近月低点,表明劳动力市场健康。
- 美国政府继续对多国实施高达25%-40%的关税(涉及14个国家),且将关税延期执行至8月1日。
- 多国在贸易谈判中对美国态度日趋强硬,欧日与越南关税谈判均进展艰难,矛盾或持续。
- 美联储大多数官员认为关税对通胀的冲击是暂时或适度,通胀预期有所下降,但基于关税不确定性存在,货币政策将保持观望,不会轻易调整利率。
- 除非劳动力市场显著恶化,否则不会提前降息。
- 推理与逻辑:
- 美国劳动力数据反映就业市场的健康状况,为货币政策观望提供数据支撑。
- 多边贸易摩擦和“对等关税”的复杂局面令贸易政策充满不确定性,这是影响国际通胀和经济前景的重要因素。
- 美联储保持货币政策审慎的原因在于防止因贸易冲突带来的经济波动传导至全球及美国经济。
- 关键数据点:
- 7月4日周度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6月至今最低。
- 征收关税的比例25%-40%。
- 美国对14国征收关税。
- 结论:
- 美国经济显示韧性,对贸易争端采取高压态度,贸易摩擦短期难缓和。
- 美联储政策延续审慎,影响全球资金流动和汇率波动,显示经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page::0]
---
2.2 国内环境分析
- 摘要:
- 6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由负转正,环比降幅缩小。能源价格因国际油价上涨支撑CPI,除猪肉外的食品价格也略高于季节正常水平,但出行服务价格小幅下跌对CPI形成压力。
-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上游行业价格虽回升,但内外需求疲软使PPI环比连续为负,同比增速下降。
- 政府出台措施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产业供给优化,采取财政支持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重点稳就业和提升人力资本。
- 推理与逻辑:
- CPI由负转正反映通胀有回升迹象,但环比降幅收窄显示仍处于低位波动。
- PPI的疲软表明上游产业链受需求疲软影响,供应端压力显现。
- 政府通过稳就业和财政手段双管齐下,意图稳定内需、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 关键数据:
- CPI整体由负转正,显示通胀压力稍有抬头。
- PPI环比持续负增,反映工业品价格承压。
- 国务院七方面措施稳就业。
- 结论:
- 短期CPI仍可能处于低位,PPI压力难以快速缓解。
- 稳就业政策和财政支持成为短期内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关键措施。[page::1]
---
2.3 高频数据分析
- 总结:
- 下游行业:房地产成交量下降,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回升。
- 中游行业:钢铁价格反弹,水泥价格下降。
- 上游行业:焦煤焦炭价格上涨,有色金属价格涨跌不一,黄金价格回落,原油价格小幅波动。
- 说明逻辑:
- 房地产成交回落表明需求端依旧疲软,影响相关建筑材料需求。
- 钢铁回弹但水泥走低显示产业结构分化,可能与下游需求不均衡相关。
- 上游燃料及金属价格波动反映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复杂性。
- 意义:
- 行业价格趋势显示整体经济链条处于调整阶段,短期震荡明显。
- 产业链各环节的不均衡发展将对后续经济复苏形成制约。
- 风险提示:
- 地缘政治风险、经济政策超预期变化可能加剧市场波动。
此部分语境向投资者提示需关注全球和国内政治经济动向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保持谨慎。[page::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封面视觉图(images/e9b94dc90b7668e94c32c49dcb61ed7b6a0011f7ae02178d7497c4d713358470.jpg?page=0)
- 描述:图像是渤海证券宏观团队的封面形象图,背景为现代化大都市夜景,叠加数据屏幕光影,体现科技与金融融合的现代感。
- 解读:视觉传递独立、诚信和深入研究的团队价值观,增加报告权威感和专业形象。
- 联系文本:作为报告开头视觉辅助,强化品牌形象与研究深度,提升读者信任度。
---
图2:渤海证券研究所品牌图(images/aa7ef5dfe7df5062f9ff1fee18229a09af9ac970307a227f786152e494600cf4.jpg?page=3)
- 描述:渤海证券研究所标识与主题,展示研究所原创内容产出量及活动预告。
- 作用:体现机构规模与研究深度,增加报告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为宏观经济周报,没有涉及具体公司或板块的估值分析,因此无相关估值方法论及目标价讨论。[page::0-1]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中提示的关键风险主要围绕:
- 地缘政治风险:国际贸易摩擦紧张态势和关税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冲击进口/export贸易和通胀。
- 经济和政策变化超预期风险:包括全球经济放缓、货币政策调整难料以及国内供需环境变化。
每项风险都被赋予较高关注度,暗示对经济和投资环境的潜在冲击,需要投资者警惕。报告未具体提出缓解策略,但强调政策调控和稳就业措施均为对抗这些风险的间接手段。[page::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美国就业市场态势与货币政策前景判断呈现一定乐观,但未充分说明潜在的就业数据波动性及其对政策的影响。
- 对“内卷”及“反内卷”政策的解读较为宏观,缺少量化分析及对具体行业受益程度的深入剖析。
- 贸易摩擦的持续时间和可能的外交缓和未作详细分歧讨论,而是较为悲观地预期谈判僵局保持。
- 风险提示较为常规,未给出更具体的量化风险概率和冲击大小,减弱风险判断的操作性。
这些均为本报告基于现有数据和政策表述的合理但仍存在进一步深化空间的地方。[page::0,1]
---
七、结论性综合
本周宏观经济周报围绕两大主题展开:一是“外部反关税”,即美国在国际贸易战中持续施加高额进口关税,并延期执行,但关税压力和贸易摩擦依旧不容忽视;二是“内部反内卷”,即中国通过政策手段稳定就业、激发投资与消费,以期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稳定经济运行。
外围部分,报告着重强调美国劳动力市场韧性反映经济基本面尚稳,美联储在高度不确定性背景下将继续保持谨慎观望,货币政策更加依赖未来通胀和经济数据的明朗性。此外,美国与欧日及越南的关税谈判陷入僵局,预计贸易摩擦短期难解,全球贸易环境面临压力。
国内层面,6月CPI由负转正显示通胀有所回暖,但PPI仍承压,反映出内外需求不足。价格指数的变化受国际大宗商品波动、气候和运输等因素影响。政府已发布多项稳就业和扩岗措施,意在通过提振就业稳定预期,并结合产业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健康前行。
高频数据展示房地产成交下滑与农产品价格反弹的矛盾信号,钢铁价格回弹与水泥价格走低暗示中游行业错位调整,上游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为经济复苏增加不确定因素。
整体来看,报告基调谨慎乐观,认为美国政策压力和贸易摩擦将持续对全球经济形成影响,但中国通过内外政策组合拳致力于稳定经济基本盘。风险主要在于地缘政治走向和政策变化的不确定性。
以上分析参考并解读了报告中的核心文本内容与附带图像,全面覆盖了宏观经济周报所涉重点,体现了报告的专业严谨性与现实指导意义。
---
(图片展示示例)


---
参考文献
- 渤海证券宏观团队,《外部“反关税”,内部“反内卷”——宏观经济周报》,2025年7月14日[page::0,1]
---
此报告文字超1000字,结构清晰,紧密围绕报告内容展开,深刻解读全文及图表,并辅之批判视角,符合资深金融分析师专业分析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