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aptive Robust Optimization for European Electricity System Planning Considering Regional Dunkelflaute Events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研究基于自适应鲁棒优化框架,构建了2050年全欧洲电力系统容量扩展模型,能够内生识别区域性极端“Dunkelflaute”事件并纳入规划。结果显示系统成本随极端天气事件地理范围非线性增长,局部事件导致成本上升9%,多区域事件成本锐增至71%。不同事件严重度下,最优技术组合从可再生能源、电池和跨区域输电扩展,逐步向长期氢储存及削减负荷转变。研究凸显中欧区域如德国、法国为系统瓶颈,及协调统一的欧洲跨境能源政策重要性 [page::2][page::5][page::19][page::24]

速读内容


1. 研究背景与方法介绍 [page::0][page::3][page::6]

  • 气候变化推动2050年实现碳中和,变动性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电力系统基础,但受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大。

- “Dunkelflaute”定义为风光发电同时长时间低发期,欧洲地区受影响程度分布不均,跨区域影响系统稳定性。
  • 提出自适应鲁棒优化(ARO)模型,以三层(min-max-min)框架端生确定最坏假定极端事件,同时优化系统投资和运行。

- 采用基于区域划分的多阶段不确定预算,结合多时段天气极端事件,将不确定性纳入决策过程,实现动态调整。

2. 模型设计与不确定性建模 [page::7][page::9][page::12]

  • 欧洲电网划分6个天气区,投资决策涵盖光伏、风能(陆上/海上)、储能(电池、氢)、燃气轮机及跨区输电线。

- 对新能源产能可信度设置上、下限及不确定预算Γ,限制多区低可用性事件的最大并发数量。
  • 利用列-约束生成算法求解三层问题,迭代收敛到鲁棒投资布局。

- 以一周极端Dunkelflaute事件模拟低容量因子下界,考虑1月历史40年数据调整。

3. 极端事件方案及算法收敛性 [page::15][page::16][page::17]

  • 设计7个场景,从无低可用事件到6区域同步Dunkelflaute,逐步加大不确定预算。

- 收敛曲线展示算法典型三阶段收敛,初期快速降低对偶间隙,随后缓慢逼近,最终快速达到收敛容差。
  • 模型在迭代中识别多个极端事件组合,最终确定覆盖面广的最差组合。

- 中央欧地区(第3区)在所有最终极端事件中均出现,是系统适应难度最大区域。

4. 系统成本与空间成本分布 [page::19][page::20]


  • 系统成本随多区域低可用事件呈非线性上升,局部冲击+9%,多区冲击最高增+71%。

- 早期成本增长区域主要是6区,后期中心区(3、5)成本快速提升。
  • 总体电价由51升至86欧元/MWh,成本负担在区域间逐渐重新分配。


5. 技术投资与区域配置 [page::21][page::22]



  • 风力(陆上为主)和太阳能整体为装机主力,电池储能投资随情景先升后稳。

- 氢储能和负荷削减从中高覆盖情景开始显著增加,显示长期储能为区域大范围极端事件关键。
  • 区域间投资不均,3区和6区整体投资最大,且储能主导性差异明显。


6. 区域发电结构及输电特征 [page::21][page::22][page::31][page::32]



  • 风电为主力发电来源,南欧太阳能占比显著,6区为净进口区域。

- 氢能发电比例低,负荷削减不超过1%,体现备用方案高成本低使用率特性。
  • 输电容量整体稳步扩展,跨区域传输主导3区至6区能量交换,强化能源中心地位。


7. 储能扩展需求与布局 [page::23]



  • 总储能需求随情景扩展由0.08%增至0.7%年需求比例,氢储能贡献主导增长。

- 3区和5区为电池储能主力区,1区和6区氢储扩展贡献最大,6区氢储为其他区域总和的两倍。
  • 氢气储能设计对应最长约6天极端事件放电需求,显示长时储能对系统韧性关键作用。


8. 结论与政策启示 [page::24]

  • ARO框架实现多区域极端事件端生识别,揭示局部与大范围事件对系统成本与布局的截然不同影响。

- 初期仅需依赖传统储能与输电,广泛事件下氢储能与负荷削减成为成本效益平衡关键。
  • 中央欧洲作为电力系统枢纽与瓶颈,承担更多调整成本,强调欧盟统一规划跨境投资和分散可再生能源布局必要。

- 研究限于合成气象数据、固定天气分区及特定技术投资限制,未来可扩展考虑动态区域与其他低碳备用方案。

深度阅读

详尽分析报告:《Adaptive Robust Optimization for European Electricity System Planning Considering Regional Dunkelflaute Events》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Adaptive Robust Optimization for European Electricity System Planning Considering Regional Dunkelflaute Events

- 作者:Maximilian Bernecker等
  • 机构:Brandenbur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ttbus-Senftenberg及其他合作机构

- 日期:当前未明确,但文献引用近至2024年,属于最新研究成果
  • 研究主题:基于适应性鲁棒优化(ARO)方法,针对欧洲电力系统中区域性“Dunkelflaute”(风光长时间低可用性)极端气候事件进行容量扩展规划


核心论点:报告构建并应用了一个三层次(min-max-min)ARO模型,用于设计2050年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欧洲电网。该模型自主识别和评估极端“Dunkelflaute”事件对系统成本、技术组合和区域负担的影响。结果显示系统成本对事件地域范围的敏感度呈非线性增长,且重视氢能长期储能及负荷切割等策略以应对广泛性区域干扰。[page::0,2]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与背景(Introduction)


  • 重点:全球温升控制推动能源向零/负碳排放,风光等可变可再生能源将主导电力系统。

- Dunkelflaute为德语借用词,描述周期长且严重的风光产能缺乏事件。
  • 欧洲各国对气象风险的处理差异较大,跨境影响显著但管理困难。

- 传统确定性和基于场景的能源系统规划方法局限明显,且大规模情景随机规划面临计算难题。
  • 鲁棒优化(RO)优于随机规划的可扩展性,但过于保守,且传统RO缺乏可调整操作响应。

- 本文采用适应性鲁棒优化(ARO),结合随机性和调整能力,效率更优,适于模拟系统对极端气象事件的动态响应。
  • 明确区分极端事件(extreme weather events)、最恶劣事件(worst-case realization)和“最恶劣Dunkelflaute事件”。[page::3,4]


2.2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 文献集中于极端事件对电力系统的结构性影响与模型方法的研究。

- 三种主流研究路线:
1. 基于气象历史事实的事件描述;
2. 专注于系统规划中的气象不确定性建模;
3. 结合统计气象数据和能源系统建模。
  • 众多研究验证了RO或ARO在测试系统和局部区系统的应用,强调长期不确定性对投资决策影响。

- 现有研究大多缺乏对欧洲全域Dunkelflaute系统级的集成性和鲁棒性评价。
  • 现有工作也揭示气象事件多区域关联与极端事件难预测、对系统平衡带来复杂挑战。

- 本研究填补了一体化端到端、地区性极端事件模型识别及优化设计的空白。[page::4,5,6]

2.3 方法论(Methodology)


  • 基于经典线性规划的发电及输电扩展模型。

- 三层次ARO问题结构
- 第一层:最小化投资总成本的决策变量集合(容量投资等);
- 第二层:从不确定参数(低风和太阳能容量因子)中找到最大化系统成本的最差情景;
- 第三层:针对第二层确定的不确定条件进行操作层最小化成本的调整(例如发电调度)。
  • 采用了Bertsimas和Sim的基于cardinality-constrained(基数约束)的多面体不确定集,通过参数Γ控制同时偏离预期的能力数量,实现灵活的鲁棒等级。

- 通过对第三层问题对偶化、合并第二层与第三层问题,化简为两层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并利用列-约束生成算法迭代求解,保证计算效率与收敛精度。
  • 图1展示主问题(容量决策)与子问题(极端事件和操作调整)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page::7,8,9]


2.4 应用案例设计(Application - Case Study)


  • 以2050年欧盟24国50节点,基于PyPSA-Eur模型数据框架构建抽象的高压输配电规划与容量投资模型。

- 聚焦于100%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容量扩张,与氢能和电池等灵活技术配套。
  • 负荷基于GlobalEnergyGIS模型预测,风光原始数据来自Renewable.ninja,采用4小时滑动平均降低时间序列维度,提高模型可解规模。

- 将欧洲划分为6个天气区域(图2),假定区域内容量因子一致。
  • 不确定集通过容差预算Γ控制极端低风/低光伏事件影响的地理覆盖(0至6区域),代表“Dunkelflaute”发生范围从局部到全欧扩展。

- 极端事件定义为持续7天的低产能期,模拟典型冬季1月。
  • 设计7个场景(Base、ARO1-ARO6)用于系统鲁棒性与成本影响分析。[page::9,10,11,12,15]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ARO迭代求解框架(page 9)


  • 描述了主问题(决策容量扩展)与子问题(模拟极端事件和操作调整)交互迭代的过程。

- 主问题输出容量投资方案到子问题,子问题反馈最坏不确定性情景及目标值,反复迭代,直至收敛。
  • 图示清晰体现ARO解决三层问题的解耦与迭代精炼流程。


图2:欧洲六大天气区域划分(page 12)


  • 6个区域基于国家划分,展示不同的极端事件地理划分策略。

- 为下文极端天气尺度设定范围基础,辅助定义不确定区域覆盖。

图3:ARO各场景对偶间隙收敛过程(page 16)


  • y轴为对偶间隙(日志尺度),x轴是迭代次数。

- 三阶段收敛轨迹:快速缩小间隙→缓慢过渡→快速收敛。
  • 早期(ARO1-3)鲁棒系统寻找迭代复杂,因极端事件组合多;更大覆盖场景收敛相对较快。


图4:各场景最坏气候事件分布与系统成本(page 20)


  • 系统地图六大区以颜色区分正常、低风、低光伏、Dunkelflaute。随着场景复杂度升高,低可用地区逐步扩大,直至全域Dunkelflaute。

- 底部柱状图体现系统总体成本大幅提升:基础1510亿€→ARO6约2585亿€,成本上涨71%。
  • 地区分摊成本中,3、5、6区负担最重,说明中欧承压突出。


图5:地区技术投入成本分布(page 21)


  • 横向显示6个区域,纵轴为资金投入(十亿欧元),颜色区分风光、储能、负荷灵活性及运行燃料。

- 平均而言投资主要集中在风能和光伏,氢气储能费用占比随极端场景显著增加。
  • 负荷切割从ARO2起明显介入,展现为系统最后调节手段。


图6:整体装机容量分布(page 22)


  • 太阳能装机规模最大,约占50%。

- 风电紧随其后,海上风占比较小。
  • 储能设备,尤其氢能储存及燃气轮机装机随事件复盖扩大显著增加,强化其作为长期调峰资源的地位。


图7:地区发电结构与需求比较(page 22)


  • 各区域发电以风电为主,南欧太阳能明显。

- 绝大多数地区在除区域6外均实现电力净出口或自给自足。
  • 氢能发电比例低,负荷切割比例<1%,成本占比反映出储备及保证系统可靠性的高昂费用。


图8 & 图9:储能容量需求比例(page 23)


  • 总储能需求占区域年负荷比例由基础0.08%增至极端场景0.7%。

- 电池储能容量较为平稳,氢储随场景严重程度显著增加,主要储能容量来自氢储。
  • 主要储能扩展发生于第1和第6区,后者单区氢储达到4TWh,显示其对备份需求的高度敏感性。


图10-14(附录图)


  • 图10:欧洲50节点电网结构,风力输电线路详列,基于当前一次输电系统架构。

- 图13-14显示各场景输电扩展总量及区域内外扩展分布及进出口情况,确认区域6为最大电力净进口区及输电瓶颈。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明确以传统DCF或市盈率等财务指标估值,而是通过数学规划目标函数中的系统总成本(含投资+变动成本)来衡量系统方案的经济性。 系统成本计算由年化投资费用、发电可变成本及分级负荷切割成本构成,共同作为模型的最小化目标。 不确定性通过ARO模型内嵌的三层优化得到蕴含的风险边际成本表现,表现为不同情景下的投资组合与对应总成本。 结果提供了最优容量布局的经济评价与风险敏感性刻画。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核心风险为风光极端产能缺乏的“Dunkelflaute”事件,且扩展到多区域协同低资源输出时,系统成本成倍增长。 此外,负荷切割和扩容储能成本成为系统鲁棒性提升的瓶颈。 区域6(中欧)承担关键负荷,且自身发电潜力有限,对外依赖度高,区域性失配风险显著。 天气区域定义较为粗糙,且时间序列降采样削弱了短时极端事件呈现,可能低估了风险。 固定核电及经调整输电投资限额限制了系统在风险应对层面的弹性。 缓解策略主要依赖跨区传输扩容、灵活储能技术(氢储)、负荷切割等手段,但负荷切割经济成本高昂,降低经济效率。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适应性鲁棒优化的优势:为捕捉多极端事件组合提供了创新高效框架,动态识别最差情境,有效替代传统静态情景法。

- 模型假设约束
- 静态划分气象区域,忽略真实气象连贯不规则动态变化。
- 4小时滑动平均可能弱化事件峰度,对系统短时响应精准性造成偏差。
- 固定核电容量更新不敏感,削弱极端情况下核电替代潜力探索。
- 负荷切割成本设定相对较高,可能导致系统过度投资保守性配置。
  • 成本响应非线性成为分析亮点,合理反映了多区域协同的复杂系统非线性特征。

- 不同区域的系统角色差异明确,如中欧区域既是负荷核心又是再生能源供应枢纽,系统互依度高风险也集中。
  • 对于长期储能(氢)高度倚赖可能反映当前技术成本及模型设置,实际行业发展及政策变化可能影响结果适用性。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创新性地将适应性鲁棒优化(ARO)用于欧洲2050年全电力系统容量扩展规划,联合考虑区域性“Dunkelflaute”极端气象事件的地理空间变异和强度。 ARO模型通过三层决策递进(容量投资→极端事件选取→实时调度),实现了内生最恶劣事件识别及对应容量布局的鲁棒优化。

主要发现包括:
  • 成本随低可用区域数目的增加呈非线性快速增长,单区域极端导致成本仅增9%,覆盖全欧时成本上升71%,增长趋缓,反映系统在局部冲击下保有较强吸收能力,但面对大范围冲击时昂贵的灵活性投资需求爆发。

- 系统适应性体现为由侧重扩展风光电和电池储能,逐渐转向必须纳入长周期氢储能和负荷切割保障供电安全。
  • 中欧核心区域(尤其德国和法国所在区域)风险敞口最大,系统配置严重依赖该区域,传输和发电设备扩容压力显著。

- 外围区域承担能源出口和冗余容量建设责任,是整个系统稳定性的关键互补体。
  • 投资重点从短期电池储能走向高成本长周期氢储能,表明极端天气事件增加要求系统具备季节性甚至更长周期的灵活调节能力。

- 负荷切割虽占发电比例不到1%,但成本贡献巨大,是提高系统复原力与成本权衡的关键变量。

报告揭示未来欧洲能源策略应着重跨国协调投资,推广低成本灵活储能技术,如氢能,加强区域间输电联通及能源结构均衡布局,以有效缓释“Dunkelflaute”极端气象风险。 建议政策制定重视这些多区域系统性风险及其经济影响,避免单一国家行动导致系统碎片化。

---

8. 图表示意汇总


  • 图1:ARO模型运算迭代流程,阐释决策与操作调节间互动。

- 图2:欧洲6个气象区域划分及国家归属,为极端事件空间建模基础。
  • 图3:各场景下ARO求解算法对偶间隙收敛轨迹。

- 图4:恶劣天气事件空间变化及系统总成本与区域成本分摊。
  • 图5:不同地区技术投资构成,展示风光电、储能与负荷灵活性资金动态。

- 图6:欧洲整体技术装机容量构成的变化趋势,突出氢能储能容量扩张。
  • 图7:地区发电结构及净出口状况,表明发电与需求动态匹配。

- 图8-9:储能容量需求占比及区域储能容量分布,反映系统灵活性扩张。
  • 附录图10-14:系统布局示意、电网扩容、进口平衡及负荷切削区域分布补充。


---

参考文献提及页码


  • [page::0,2-7,9-25,28-32]


---

总结而言,本研究有效将前沿数学优化理论融入复杂能源系统规划,全面捕捉极端多区域低风光事件带来的风险与成本冲击,为欧洲走向100%可再生能源系统路径的韧性设计提供了重要量化工具和政策借鉴。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