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标明确,脚步坚定 ——四中全会公报划重点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明确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先进制造业引领产业升级、科技自主创新驱动发展及内需拉动内循环。报告指出经济增长预期约5%,需稳定实现全年经济目标,同时重视民生保障和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和文化创新,强化底线思维稳就业防风险,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和战略蓝图[page::0][page::1][page::2]

速读内容


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发展目标和经济增长预期 [page::0]


  • 目标指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五年规划”稳步推进。

- 经济建设为中心,预计经济年增长目标约5%,为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 产业政策突出先进制造业,确保制造业合理比重和产业链安全。


科技创新与提升内需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page::1]

  • 强调科技自主创新,提升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 支持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加快技术突破和产业融合。
  • 内需扩展升级推动国内大循环进入“做强循环”新阶段,提振居民消费和统一大市场建设。


人民至上与稳增长政策强化保障民生和房地产发展 [page::2]


  • “人民至上”写入最高纲领,推动民生保障和稳就业政策。

- 房地产定位为民生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调整预期提升。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财政货币协同,年内可能降息。

-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落实和消费者信心恢复不及预期。

深度阅读

中国银河证券2025年四中全会公报研究报告详尽解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目标明确,脚步坚定——四中全会公报划重点》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4日
作者:中国银河宏观,首席经济学家章俊领衔,宏观分析师张迪、詹璐、吕雷、赵红蕾等参与撰写
主题:深入解读2025年中国共产党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纲要,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国内循环和民生保障等领域。

核心论点
报告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依旧是中心任务,追求合理的量的增长和高质量的质的提升并重。报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自主创新驱动,以及推动国内大循环和共享民生保障。作者传达的信息是,在面临国内外复杂环境的挑战下,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自身现代化进程,坚持人民至上和创新驱动,强化内需,构筑产业安全与韧性,推动经济社会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page::0][page::1][page::2]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开篇与核心观点



报告摘录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稿,着重强调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不变,经济增长目标预期约5%。力图在量的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推动质的有效提升。经济政策聚焦于先进制造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突出高端装备、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的新兴产业。报告还特别强调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基本民生和改善投资于人的公共资源配置。同时,报告提及科技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是实现产业现代化和安全的重要支撑。[page::0]

2.2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证合理增长



报告再次确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指导“十五五”政策的基石,强调在“两个变局,一个飞跃”的国内外环境下,实现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此处提及,“十五五”是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为2035年实现现代化目标奠定基础,且当前我国人均GDP为13303美元,尚需努力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推理依据:发展经济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经济量的增长为技术创新、民生改善等后续目标提供资源保障。

- 关键数据:人均GDP13303美元,增速5%,对应2035年远景目标。

此节凸显经济与社会目标的连贯性和战略期望的现实落地。[page::0]

2.3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先进制造业引领



报告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十二项重点任务首位,指明产业链安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具体表述如下:
  • 制造业作为经济压舱石,强调保持合理比重,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防范风险并突破瓶颈。

- 高端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为“十四五”时期重点突破的新兴产业,在“十五五”期间具备规模化发力条件,代表新质生产力核心。
  • 推动由“中国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强调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此节展示通过强化制造业,推动经济质量跨越的逻辑,且隐含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产业安全策略。[page::0]

2.4 人民至上,重视民生与共同富裕



报告突出“坚持人民至上”为“十五五”纲领中的首要价值锚,具体表述包括:
  • 将民生保障提升为政策核心,确保不以牺牲人民生命健康和基本福祉为代价。

-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将地产板块从风险防控转为民生保障范畴,期待地产行业政策护航。
  • 面对老龄化、地方债务压力和外部冲击,权衡好“保增长”“保民生”“保安全”三者关系。


提升民生保障反映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尤其房地产政策转向释放积极信号。[page::1][page::2]

2.5 科技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科技创新定位为“十五五”重点任务,内容包括:
  • 强调新一轮科技革命机会,特别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

- 明确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究经费有望由当前约6%提高。
  • 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半导体、工业软件、高端科学仪器、航空发动机等。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技术突破支撑制造业转型和产业链安全。

科技创新的双向发力策略体现了对“底层技术”和“应用技术”并重的认识,保证自主控制能力。[page::1]

2.6 做强国内循环,强化内需引领



报告对“国内循环”战略升级,提出:
  • 明确“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强调需求侧引领经济增长。

- 以反内卷作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供需平衡的重要抓手,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 强调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入“做强循环”阶段,提升体系韧性和自我强化机制。

- 具体措施包括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和激发企业活力,破除市场阻碍。
  • 基于外部复杂环境,强化供应链安全和产业链韧性,增强国内大市场的“可靠性”。


这一章节充分体现内需驱动和经济安全双重战略核心地位,通过统一市场搭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机制。[page::1]

2.7 区域发展与海洋经济布局



报告强调农业现代化和区域战略叠加效应:
  • 农村基本生活条件的提升,公共服务完善缩小城乡差距。

- 区域协调战略互联互通,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经济核心区倍受重视。
  • 区域联动发展涵盖多个方面:要素市场、创新链、产业链和基础设施联动。

- 首次提出加强海洋经济开发与保护,着眼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例如海洋能和生物医药。
  • 海南作为自贸港和经济特区成为海洋经济重点投资区域。


此章节强调多维度区域协调战略,促进均衡发展和海洋经济新增长点。[page::1]

2.8 文化建设与软实力提升



报告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内容要点: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 文化软实力被视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 文化建设不仅作为内涵发展目标,也是外交和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支点。

文化战略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内涵升维,配合硬实力经济技术发展形成有机整体。[page::1]

2.9 短期宏观政策与年内经济目标保障



报告特别强调“四季度必须实现约4.4%增长”以达成全年5%的GDP目标:
  • 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5.2%,四季度基期高,完成目标有压力。

- 宏观政策需持续发力,及时加力,保持政策协同性。
  • 政策工具包括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盘活地方债务5000亿元额度。

- 财政政策方面或增发5000亿元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改善企业现金流。
  • 货币政策拟保持合理流动性,存在10-20BP降息预期。

- 强调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底线思维”。
  • 风险提示聚焦政策落地及消费信心恢复不确定性。


显示政策组合拳精准调节经济波动,确保宏观目标的实现。[page::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首页配图(page 0)含多维信息:
  • 第一幅图为中国银河宏观标志,传递权威性和官方性。

- 图表部分隐含“十五五”规划关键任务排序及包容发展思路。
  • 可见制造业、科技创新、内需扩展和民生保障均排在核心位置,图示布局强化各项重点任务的互联与协调。

- 图文配合共鸣,为文本阐述提供视觉辅助,加强读者对“脚步坚定”的印象。

报告后页(page 2)有关宏观政策工具和四季度GDP目标实现思路中未有具体数表,但图片中显示多条钱币政策和金融工具的图片,隐喻政策多样组合。

整体图表虽然有限,但精要,强化了报告的信心传递和政策工具展现。[page::0][page::2]

---

四、估值分析



该报告为宏观政策与发展路线指引,无单一股票或行业评级目标价等具体估值模型,但具备如下评级原则:
  • 行业评级通过相对基准指数涨跌幅判断表现,包括A股沪深300、新三板及香港恒生指数。

- 公司评级分为推荐(涨20%以上)、谨慎推荐、中性和回避,服务于市场相对表现指导。
  • 评级体系提供了投资参考框架,但报告未具体行业或公司个股目标价,更多强调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对市场的影响判断。[page::4]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提及两大核心风险:
  1.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各项稳增长政策若执行不到位,将影响经济运行和市场信心。政策的力度、时间节点和配合度构成主要不确定因素。

2. 消费者信心恢复不及预期:消费作为内需核心动力,其恢复乏力将限制经济内循环动力,制约增长表现。

此外,报告暗示宏观金融风险(地方债务)、人口老龄化、外部环境复杂性等挑战均可能加剧经济政策调控难度。

报告虽无具体缓解策略细节,但强调整体政策的持续性和科学调整,以保证目标实现。[page::2]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政策目标与现实挑战:报告描绘的“基本实现现代化”和5%增长目标较为理想,与当下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可能存在压力。5%的增长目标要求政策持续有效发力,但现实复杂逆风较大,存在达成风险。

- 产业升级与创新能力提升:报告多次提及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安全,然而详细创新投入和效率如何提升,报告未提供量化指标和时间表,创新成果转化至实际经济增长存不确定性。
  • 内需引领策略:将“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作为新表述,显示内需转型升级,但面对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变动,内需潜力释放仍需政策配合和结构性改革,非短期可成。

- 民生保障与房地产转型:房地产纳入民生保障领域,虽释放积极信号,但具体政策和市场反弹力度仍待观察,房地产风险尚未根本消除。

报告整体态度稳健,但乐观色彩明显,政策落地和外部环境变数是持续关注重点。[page::0][page::1][page::2]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深度解读2025年中国共产党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纲要,明确传达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行动指南和战略重点。核心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合理经济增长(约5%年均增速),推动制造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同时突出人民至上,实现共同富裕和保障民生。报告强调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国内大循环做强做优,实现需求引领新供给,从内生动力上扎实推动经济发展。

图表形象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政策框架的整体战略思路,阐明“十五五”规划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协调、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战略价值。报告预测经济增长任务艰巨,呼吁政策及时加力、稳增长与稳民生兼顾,特别提醒政策落实和消费信心恢复两大风险。

评级体系虽无直接投资建议,但形成宏观层面对行业与公司相对表现的参考基础。报告整体表态坚定乐观,视中国现代化建设为既定不可逆的进程,步伐稳健,布局周密,兼顾长期战略和短期运行。

综上,报告为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份全面、系统且富有战略高度的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以“目标明确,脚步坚定”贯穿始终,展示了中国“十五五”及至2035年的宏观发展蓝图与路径期待。[page::0][page::1][page::2][page::4]

---

参考引文


  • 中国银河证券宏观研究《目标明确,脚步坚定——四中全会公报划重点》,2025年10月24日发布。[page::0][page::1][page::2]

- 中国银河证券评级体系及法律申明说明,[page::4]
  • 报告团队与作者介绍,[page::3]


---

以上内容对报告文本和图表进行了系统、深度且条理清晰的分析,详尽体现了报告的重点、背景、数据、战略和潜在风险,确保全面覆盖报告核心内容和视觉材料。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