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变破局,迎接曙光——公募量化基金2020年度盘点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0年公募量化基金整体规模达2418亿元,主动量化基金202只规模775亿元,指数增强124只规模1014亿元,对冲型22只规模629亿元。主动量化基金2020年平均收益41.09%,显著高于多数宽基指数;指数增强基金各细分市场均实现稳定超额收益,对冲基金规模大幅增长且保持稳定绝对收益。选股机会持续增加及股指期货负基差收敛有利于2021年量化基金表现 [page::0][page::3][page::4][page::5][page::9][page::14][page::17][page::18]

速读内容


公募量化基金整体规模与数量持续增长 [page::3][page::4][page::5]


  • 2020年底公募量化基金348只,总规模2418.30亿元。

- 主动量化基金202只,规模775.44亿元;指数增强124只,规模1013.82亿元;对冲型22只,规模629.04亿元。
  • 2020年度公募量化基金规模较2019年增长735.45亿元。


主动量化基金业绩优异 [page::6][page::7][page::8]


  • 2020年主动量化基金平均收益41.09%,最高达102.35%,最低-2.67%。

- 过去3年和5年平均年化收益分别为13.17%和7.58%,表现优于大部分主流宽基指数。
  • 行业主动量化和非行业主动量化基金均有多只产品实现70%以上年收益。


指数增强基金分类型规模和业绩表现 [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


  • 指数增强基金2020年规模1013.82亿元,数量增加23只。

- 沪深300增强基金2020年平均超额收益14.01%,过去3年和5年年化超额收益7.18%和6.51%。
  • 中证500增强基金2020年平均超额收益12.11%,过去3年和5年年化超额收益9.25%和6.47%。

- 其他指数增强产品2020年平均超额收益9.42%,过去3年和5年年化超额收益7.96%和5.40%。
  • 创业板相关指数增强基金表现稳健,超额收益优于基准指数。


量化对冲基金规模激增,业绩稳健 [page::14][page::15][page::16][page::17]


  • 2020年公募量化对冲基金规模从166.70亿增至629.04亿,数量新增4只。

- 2020年平均收益7.58%,最高15.57%,最低-3.25%。
  • 过去3年和5年平均年化收益分别为5.02%和3.22%。

- 该类型基金依靠股指期货对冲市场beta,目标实现绝对收益,波动小、回撤低。

2021年展望:选股机会增加、负基差收敛助推收益持续提升 [page::17][page::18]



  • 国证1000指数成份股估值差持续扩大,选股机会增加,有助超额收益提升。

- 股指期货负基差显著收敛,降低对冲成本,有利于量化对冲产品的收益稳健。
  • 量化基金有望在2021年延续良好表现,满足投资者对稳定回报的需求。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求变破局,迎接曙光——公募量化基金2020年度盘点》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求变破局,迎接曙光——公募量化基金2020年度盘点》

-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7日
  • 报告作者及联系方式: 任瞳(首席分析师,定量研究团队负责人),周靖明(高级量化分析师)

- 发布机构: 招商证券
  • 研究主题: 对公募量化基金在2020年市场环境下的产品规模、业绩表现及未来展望进行全面回顾和分析

- 核心论点:
- 2020年公募量化基金整体表现优异,涵盖主动量化、指数增强以及对冲型基金多个细分领域。
- 规模持续增长,特别是对冲型基金的规模实现了翻番。
- 多数量化基金类别不仅在2020年取得了显著收益,而且在过去3年和5年周期中也保持了稳健表现,超越了主要市场基准指数。
- 展望2021年,公募量化基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充满信心和期待。
  • 投资评级/建议: 报告明确指出仅为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不构成投资建议;但展望中表达了对公募量化基金长期发展的乐观态度[page::0, 3, 18]


---

二、逐节深度解读



前言(页3)


  • 2020年全球及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极端动荡,包括疫情爆发导致经济停滞,美股多次熔断,原油价格暴跌,随后政策宽松促使市场强势反弹。

- 这种环境为量化投资提供了挑战与机遇,报告通过客观数据对公募量化基金的表现进行盘点[page::3]

量化基金整体概况(页3-4)


  • 数量与规模: 截至2020年底,公募量化基金总数348只:

- 主动量化202只
- 指数增强124只
- 对冲型22只
  • 总规模2418.3亿元:

- 主动量化775.44亿元
- 指数增强1013.82亿元
- 对冲型629.04亿元
  • 2020年相比2019年,产品数目增加37只,规模增加735.45亿元,显示行业快速发展。

- 图表1(页3):饼图直观呈现三类产品数量分布,主动量化数量占比最大。
  • 图表2(页4):规模同样以指数增强居多,主动量化和对冲型各占一定份额。

- 图表3(页4):条形+折线结合,呈现2018至2020年数目和规模逐年增长趋势[page::3,4]

主动量化型基金(页5-8)



规模和数目


  • 主动量化基金数量202只,较2019年增加10只。

- 规模从619.41亿元增长至775.44亿元,增幅明显。
  • 图4(页5)显示产品数和规模连续三年稳定增长[page::5]


业绩表现


  • 2020年股市中主流指数收益率区间为13.87%(上证综指)至64.96%(创业板指),指数涨幅较高。

- 主动量化基金2020年平均收益为41.09%,中位数38.38%,最高达102.35%,最低为-2.67%。
  • 表现明显优于除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外的主要市场宽基指数。

- 图5(页6):柱状图详细展示主要市场指数年度涨幅。
  • 图6(页6):主动量化基金收益的最大值、均值、中位数、最小值分布。

- 长期看,主动量化基金过去3年和5年平均年化收益分别13.17%、7.58%,总体显著优于多数宽基指数。
  • 图7(页7):过去3和5年主动量化基金年化收益,展示不同统计指标。

- 图8(页7):同期主要宽基指数年化收益情况形成对比。
  • 表1、表2(页8):分别列出2020年表现优异的行业和非行业主动量化基金,显示部分基金收益超过90%,体现选股策略的多样性和成功案例。

- 报告指出,2020年个股极度分化,但优秀主动量化基金凭借选股范围广和策略调整,仍取得良好业绩[page::5-8]

指数增强型基金(页9-13)



规模和数目


  • 2020年指数增强基金数目增至124只,较2019年增长23只。

- 规模从896.74亿升至1013.82亿。
  • 根据基准指数分类:

- 沪深300增强基金42只,规模420.20亿
- 中证500增强38只,规模215.67亿
- 其他增强44只,规模377.94亿
  • 图9、图10(页9)统计细分指数增强基金数量和规模,条形和折线结合形象展现增长趋势[page::9]


业绩表现


  • 沪深300增强基金:

- 2020年平均超额收益14.01%,中位数13.71%,最高58.38%,最低-3.92%。
- 过去3年和5年平均年化超额收益分别7.18%、6.51%。
- 图11、12(页10)提供超额收益分布和年化趋势详细展示。
- 表3(页11)列出表现优异的前10只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有的超额收益达30%以上。
  • 中证500增强基金:

- 2020年平均超额收益12.11%,中位数12.84%,最高26.31%,最低-19.84%。
- 过去3年和5年年化超额收益分别9.25%、6.47%。
- 图13、14(页11-12)分别说明超额收益分布及走势。
- 表4(页12)展示了大多数基金均实现双位数超额收益。
  • 其他指数增强基金:

- 2020年平均超额收益9.42%,中位数11.42%,最高26.39%,最低-11.83%。
- 过去3年和5年年化超额收益分别7.96%、5.40%。
- 图15、16(页13)进一步佐证。
- 表5(页14)列举权重基金及主题增强基金表现。
- 创业板相关指数增强基金年超额收益表现突出(表6,超10%以上),符合其市场大幅上涨的整体环境。
  • 报告总结指数增强基金各细分类别均展现了显著的跑赢基准能力,且长期稳健[page::9-14]


对冲型基金(页15-16)



规模和数目


  • 2020年对冲型基金数增至22只,净增4只,规模从166.7亿快速增长至629.04亿,近翻4倍。

- 图17(页15)清晰展示快速增长的数量和规模。

业绩表现


  • 2020年平均收益7.58%,中位数8.63%,最高15.57%,最低-3.25%,体现稳健绝对收益。

- 过去3年和5年年化收益分别为5.02%和3.22%,表现稳定。
  • 图18、19(页16)分别展示收益分布及长期表现趋势。

- 表7(页17)列出10只表现优良的对冲基金,最高收益达15.57%,部分基金具备较大规模,显示行业认可度提升。
  • 报告指出对冲基金通过指数期货对冲Beta风险,逐步形成风险调整后较优收益,契合市场“破刚兑”环境下投资者对稳定回报的需求[page::15-16]


2021年展望(页17-18)


  • 选股机会持续增加:

- 利用指数成份股估值差异作为选股机会指标,国证1000成份股估值差逐步扩大,代表中大盘股的选股机会增加;国证2000估值差下降,表明小盘股选股机会降低。
- 由于退市新规及市场关注度变化,小盘股投资空间受限,中大盘股的选股机会对于量化基金超额收益提升更为重要。
  • 负基差收敛降低对冲成本:

- 2020年11月以来,股指期货的负基差明显收窄,降低了对冲成本,有助提升量化对冲基金的净收益。
  • 图20、21展示了国证1000与2000的估值差走势及沪深300和中证500期指基差变化情况。

- 报告认为在2021年,公募量化基金(主动量化、指数增强、对冲型)均有望持续保持增长势头及超额收益表现。
  • 同时市场波动性预期上升,加强稳健回报产品需求,量化对冲基金具备更大吸引力。

- 报告结论重申:2020虽充满挑战但已开创新局面,预计2021年将迎来破局曙光[page::17-18]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3(页3-4)


  • 主要展示公募量化基金总数、规模及历年增长趋势。

- 饼图1清晰区分三类基金数目比例,强调主动量化占据数量优势。
  • 图2三色饼图显示规模分布,指数增强型规模最大,说明市场配置偏好核心市场指数增强。

- 图3柱状+折线图展示近三年数目与规模双增长,反映市场扩张及资金流入趋势。

图4-8(页5-7)


  • 主要反映主动量化基金规模与业绩,涵盖近3年和5年年化收益对比。

- 图4产品规模数目均稳步增长,说明主动量化策略受市场认可。
  • 图5展示主要市场指数收益差异,辅助解读量化基金年度收益表现。

- 图6收益分布柱状图体现基金间差异,最高收益具有极强成长性(102%),最低基本保持正收益。
  • 图7-8对比图强化量化基金长期稳健优势,说明量化模型具备持续选股能力。


图9-16(页9-13)


  • 深入分解指数增强型基金规模结构与超额收益表现。

- 图9-10数量规模稳步增长,尤以下游“其他增强”增长明显。
  • 图11-14分别展示沪深300及中证500增强基金超额收益分布和历史年化超额,表现稳定且显著优于基准指数。

- 图15-16及相关表格揭示其他指数增强基金表现分布,波动更大,但整体超额收益正向。
  • 创业板指相关指数增强基金展示高额超额收益,反映2020年度创业板行情的强势。


图17-19(页15-16)


  • 图17体现对冲基金2020年产品数目和规模猛增,说明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利好此类策略。

- 图18-19收益统计揭示对冲基金收益区间和长期稳健性,最大15.57%,最低-3.25%,平均稳定。
  • 贴合绝对收益理念,积累市场实践典范。


图20-21(页17-18)


  • 图20国证1000及2000估值差动态揭示中大盘股与小盘股中选股机会冷热,直接影射2021年策略侧重点。

- 图21沪深300与中证500股指期货基差走势,说明负基差收敛趋势,预示量化对冲成本降低利好业绩。
  • 两图象征未来公募量化基金面临的结构性市场环境,有利于相关策略持续优化。


---

四、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设有专门“风险提示”,指出内容仅基于统计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提示读者注意投资风险。

- 虽未详细列举具体风险,但从内容及市场环境理解,潜在风险包括:
- 市场波动影响基金业绩稳定性
- 个股极端分化对策略适应性挑战
- 监管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
- 量化模型假设失效风险及技术风险
- 指数期货基差波动可能对对冲策略造成影响
  • 未来选股机会和负基差趋势虽利好,但同步伴随市场波动预期上升,投资者需注意策略风险管理。

- 缓解策略未明确提出,体现为行业性质客观观察和数据解读为主[page::0,18]

---

五、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基调积极,但部分假设和观点值得审慎对待:

- 主动量化基金长期表现优于多数宽基指数,但仍低于创业板指数,表明基金管理人在高速收益环境下面临竞争压力。
- 对冲基金规模拓展显著,业绩稳定但收益水平与权益类主动和指数增强偏低,存在权衡回报与风险的必要。
- 指数增强基金总体表现优异,但部分最低收益点显负值,长尾风险不容忽视。
- 选股机会以估值差作为代理,简单化了选股复杂性,估值分布变化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非单一选股机会指标。
- 股指期货基差收敛利好对冲策略,但短期负基差波动也可能带来策略回撤,实际对冲成本及操作难度未充分定量分析。
- 报告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及市场结构延续,尚不覆盖突发政策变动或黑天鹅事件影响。
  • 报告的“信心”表达带有一定行业推广意味,虽然基于严谨数据,但投资者仍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全面评估。

- 术语和数据解读清晰,但对模型具体类型和调整策略披露有限,限制了外部对其投资逻辑深层次的验证[page::0, 18]

---

六、结论性综合



该专题报告通过详实数据和丰富图表,系统展示了2020年中国公募量化基金行业的全貌。三类核心产品(主动量化、指数增强、对冲型)均呈现数量和规模的显著增长,反映市场认可度与资金持续流入。业绩层面,主动量化基金以平均41.09%的高收益领先市场大部分宽基指数,尽管面对个股极端分化挑战,整体保持了强劲表现。指数增强基金在沪深300和中证500基础上分别实现14.01%和12.11%的年超额收益,且过去3年和5年年化表现稳健,充分体现量化增强策略跑赢基准优势。对冲基金规模翻番至629亿元,收益稳定,兼顾绝对回报与风险控制,满足市场对稳健资产需求。

图表(尤其是图1-21)辅助展示了产品数量、规模和业绩统计,使报告信息具备高度的可视化和可读性,强有力支持文本论点。指数估值分化与股指期货基差走势的图示,为2021年展望提供了逻辑支撑,特别是中大盘股选股机会扩大和负基差收敛带来的业绩利好。

尽管存在部分收益波动和长期超额收益空间有限的挑战,报告总体以积极乐观结尾,坚定看好公募量化基金未来发展。作者呼吁市场投资者关注量化策略带来的投资机遇,期待2021年公募量化基金“拨云见日,迎来曙光”。

该报告是对公募量化基金领域深入且系统的年度分析,具备重要参考价值,对相关市场参与者和决策者提供了数据支持和趋势判断依据[page::0-19]

---

参考文献与数据来源


  • Wind资讯,招商证券,统计时段主要涵盖2020年全年度(以及过去3年、5年回溯期)

- 报告正文与附录所有表格与图表均基于上述数据整理、汇总[page::3-19]

---

附:重要金融术语简析


  • 公募量化基金: 采用计算机算法、量化模型进行投资决策的公募基金,分为主动量化(模型主动选股)、指数增强(基于指数进行超额收益)、对冲型(通过衍生品控制风险追求绝对收益)三大类。

- 超额收益:相比基准指数的额外收益,衡量基金相对业绩优劣。
  • 年化收益:将期间收益按年计算的标准化收益率,方便不同周期间业绩比较。

- 股指期货基差:期货价格与现货指数之间的价差,影响对冲成本和策略表现。
  • 估值分化:指数成份股中股票估值的差异大小,反映选股机会。

- 绝对收益:追求正回报、降低回撤的投资策略目标,而非相对市场的收益超越。

---

以上即本报告的全面、深入解构和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