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man-AI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Green ESG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 Retail Enterprises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研究基于2019-2023年中国零售企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机协同技术整合对绿色ESG绩效的正向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推动企业环境绩效显著提升[page::0][page::5][page::8]。

速读内容


研究框架与假设提出 [page::2][page::3]

  • 结合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提出人机协同技术整合提升绿色ESG绩效的三条假设。

- 假设包括:人机整合正向影响绿色ESG绩效;人机整合正向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发挥中介作用。

样本数据与变量说明 [page::4]


| 变量 | 说明 |
|------|------|
| 绿色ESG绩效 (GESG) | 以碳排放、能源效率、废弃物管理等综合环境指标构成 |
| 人机协同整合指数 (HAI) | 基于人工智能应用、投资强度和协同系统构建 |
| 绿色技术创新 (GTI) | 环保专利申请数及绿色研发投入 |
| 控制变量 | 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负债率、成长性、年龄、所有制、地区与行业竞争度 |

主要实证结果 [page::6][page::7]

  • 基线回归表明人机整合系数显著正向影响绿色ESG绩效,且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支持该结论。

- 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影响,结果依旧稳健。

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分析 [page::8][page::9]


  • 中介模型显示,绿色技术创新部分中介了人机协同整合对绿色ESG绩效的影响,约占30.1%。

- 该机制强调技术创新是人机整合提升环境绩效的重要路径。

异质性分析:不同企业特征的影响差异 [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维度 | 组别 | 人机整合系数 | 差异显著性 |
|------|------|--------------|-----------|
| 规模 | 大型企业 | 0.231 | 显著高于小型企业 |
| 规模 | 小型企业 | 0.147
| |
| 所有制 | 国有企业 | 0.208 | 略显著高于私营企业 |
| 所有制 | 私营企业 | 0.164
| |
| 地区 | 发达地区 | 0.219 | 显著高于欠发达地区 |
| 地区 | 欠发达地区 | 0.153
| |




  • 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及发达地区企业更易发挥人机整合的绿色ESG提升作用。


理论与政策启示 [page::12][page::13]

  • 理论贡献:拓展了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框架,揭示人机协同技术如何驱动绿色绩效。

- 管理实践:企业应同步推动人机协同技术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 政策建议:促进数字化与绿色创新融合,针对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提供差异化支持。


深度阅读

《Human-AI技术整合与绿色ESG绩效:来自中国零售企业的证据》——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标题: Human-AI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Green ESG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 Retail Enterprises
作者与机构: Jun Cui,Solbridge国际商学院,Woosong大学,韩国大田市
日期: 研究时间跨度涵盖2019-2023年,具体发表或论文时间未明,但引用文献最新至2024年,推测为2024年左右
主题: 探讨人类与人工智能(AI)技术整合对中国零售企业绿色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绩效的影响,重点探讨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

核心论点与贡献:
报告基于5400个企业年度观测数据(2019-2023),使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机AI整合对绿色ESG的提升作用。研究发现:
  • 人机AI整合每提升一个标准差,绿色ESG绩效提升约12.7%。

- 绿色技术创新是关键中介,约占该影响的35%。
  • 该影响在大型企业、国企以及发达地区更显著。

这一研究填补了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交叉领域的实证空白,特别是在新兴市场背景下揭示了人机协同推动环境绩效改善的机制。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


引言明确背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使得零售企业越来越多采用人机协作系统以提升效率和可持续性。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企业被迫展现良好的ESG绩效,尤其是发展中经济体。人机整合被视为一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范式,具备优化资源利用、减少浪费及强化环境管理的潜能。文献不足之处在于机制研究,尤其是在制度与技术基础不同的新兴市场环境内,本文因此聚焦此,提出绿色技术创新为中介机制。[page::0,1]

2.2 文献综述


  • 人机AI整合: 强调人类认知能力与AI系统协同合作,区别于传统自动化的单纯替代,形成协同智能(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技术基础设施、组织能力与人力资本是核心要素,零售应用如智能库存管理、个性化客户服务及数据驱动决策等。[page::1]
  • 绿色ESG绩效: 涉及碳排放、资源效率、废弃物管理及环境合规,超越传统环境管理,向业务核心融合全面发展。中国背景受到政府生态文明和碳中和政策推动,零售企业面临复杂供应链和多元利益相关者的挑战。[page::1]
  • 绿色技术创新: 是组织转化数字化能力为环保绩效的关键路径。包括环保相关专利申请、研发投资等。数字技术促进绿色创新,但特定的人机整合驱动绿色创新的研究尚缺乏,特别是在新兴市场。[page::1,2]


2.3 理论框架与假设提出


  • 资源基础观(RBV): 以Barney (1991)为代表,认为企业通过难以复制的资源获得竞争优势,人机整合作为结合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复杂能力,提升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为环保绩效提供独特动力。
  • 动态能力理论: 引用Teece(2007),强调企业不断重构资源以适应环境变化。人机整合通过实时数据处理、预测分析及自适应学习,增强企业快速应对环境挑战能力。


基于此,构建三条假设:
  • H1:人机AI整合正向影响绿色ESG绩效。

- H2:人机AI整合正向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 H3:绿色技术创新中介上述影响。[page::2,3]


2.4 研究设计与数据


  • 方法: 采用定量面板数据回归,结合基线模型、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测试、机制检验及异质性分析保证结果可靠。
  • 数据样本: 来自CNRDS和CSMAR数据库,中国零售企业2019-2023年,初始数据6500个企业年度观测,经清洗后5400个,代表1080家企业。
  • 变量定义:


- 因变量绿色ESG(GESG):基于碳排放、能源效率、废弃物管理、环境合规的综合指标。
- 自变量人机AI整合(HAI):综合指数,包括AI使用、投资强度、协同系统与数字化转型深度。
- 中介变量绿色技术创新(GTI):环保相关专利及研发投资。
- 控制变量涵盖企业规模、盈利能力(ROA)、杠杆率、增长率、年龄、国有性质、地区及行业竞争度(HHI)。

明确使用覆盖金融和创新的权威数据来源,测量符合国际研究标准。[page::3,4]

2.5 计量模型


  • 采用固定效应回归,包括基线模型检验HAI对GESG的影响;机制模型分两步检验GTI的中介效应。

- 控制企业异质性及时间效应,以消除潜在偏误。[page::5]

2.6 实证结果分析



描述性统计及变量相关性


  • HAI均值3.42(满分7分,标准差1.87),中等水平采纳;

- GESG均值2.89(标准差1.23),说明环境绩效仍有提升空间;
  • 变量间显著正相关(HAI与GESG相关系数0.34,HAI与GTI相关系数0.28);

- 无严重多重共线性,VIF均低于3,平均1.61。[page::5,6]

基线回归


  • HAI系数在各种模型中均显著正向(约0.18至0.24,均在1%显著水平),强力支持假设1;

- 控制变量如规模、盈利能力正向,杠杆率负向影响;所有模型解释力逐步提升(R²从0.328增至0.384)。[page::6,7]

稳健性测试


  • 利用工具变量(IV-2SLS)、倾向匹配及替代指标测量均得出一致正效应(HAI系数约0.17至0.20,均显著);

- 进一步验证结果的稳健性和一致性。[page::7]

内生性检验


  • 以区域AI政策为工具变量,第一阶段F统计量52.84远超阈值,工具相关性强;

- Hansen J统计与内生性测试显示无显著内生性偏误;
  • 因此证实结果具备因果解释力。[page::7,8]


机制分析(中介效应)


  • 绿色技术创新对HAI高度敏感(系数0.156,p<0.01);

- 引入GTI后,HAI对GESG的直接效应从0.183下降至0.128,表明GTI部分中介;
  • GTI对GESG的影响很强(0.351,p<0.01);

- Sobel检验显著,间接效应占比约30.1%,证实假设3;
  • 模型拟合度提升明显,R²从0.298到0.429,强调GTI解释力。[page::8,9]


图表解读:

图8,绿色技术创新中介分析图
图8用三步骤回归路径图形展示,黑色实线代表人机AI直接影响,虚线表示GTI中介效应。路径和系数均显示XS显著正效应和部分中介关系,说明绿色创新是AI环境绩效提升的关键通路。

异质性分析


  • 企业规模差异: 大型企业HAI影响更显著(0.231 vs. 0.147),差异显著(t=2.89,p<0.01);大企业可能拥有更强配套基础和资源利用能力。

图10,企业规模异质效应
  • 所有制差异: 国企影响较私企业更强(0.208 vs. 0.164),显著性稍弱(t=1.87,p<0.1),,或因国企资源及制度支持优势。

图11,所有制异质效应
  • 区域发展差异: 发达地区效应显著高于欠发达地区(0.219 vs. 0.153,t=2.34,p<0.05),体现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差异对技术利用效率的强化作用。

图11,区域发展异质效应

以上均为固定效应模型,充分考虑了潜在混杂因素。[page::9-11]

---

3. 估值分析



本研究不涉及直接的企业估值或价格目标评估,而属于实证管理与策略研究领域,估值分析部分不适用。

---

4. 风险因素评估



文章主要着眼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未显著讨论风险因素,但结合内容可推断可能风险包括:
  • 绿色ESG评分体系及数据或存在测量误差,影响结果准确性。

- 内生性虽经工具变量检验,但潜在未观测异质性始终存在。
  • 样本局限于中国零售业,普适性有限。

- 技术采纳与创新受宏观政策、市场波动及制度环境影响,有不确定性。

报告内部并无详尽缓解策略,但强调采用多元稳健性、固定效应及IV方法以尽量减少偏误。[page::7,13]

---

5.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逻辑严密,数据来源权威,方法体系全面,多重稳健性及异质性分析增强可信度。
  • 人机AI整合用复合指数量化,但具体构成指标权重与测量细节未详细披露,可能影响指标解释力。
  • 绿色技术创新及绿色ESG绩效均依赖公开数据,间接反映企业行为,存在信息披露一致性风险。
  • 异质性分析显示效应不均,提示技改效用受组织规模、所有权和区域背景显著影响,呼唤未来研究聚焦非均质效应机制。
  • 研究限制已诚实披露,提醒注意行业、地域和数据源拓展的必要。
  • 报告整体中立,未见明显偏见,但“绿色技术创新”中介比例略低于摘要35%及正文30%小差异(应为因估计方法差异或四舍五入),需注意表述的一致性。[page::12,13]


---

6. 图表深度解读总结


  • 表1(变量测量):展示了研究关键变量的定义与计量方式,如绿色ESG综合评分涵盖碳排、废弃物和环境合规,HAI指数包含投入与协作深度,GTI以环保相关专利和研发投资衡量,控制变量涵盖财务和机构特征。此表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清晰指标框架。[page::3,4]
  • 表2(VIF分析):各变量方差膨胀因子均低于3.0,平均1.61,证明多重共线性不构成威胁,确保回归结果稳健性。[page::5,6]
  • 表3(基线回归):HAI在所有模型显著正向影响环保绩效,控制变量如规模和盈利能力也显著支持企业绿色发展。模型拟合优良,R²最高达0.384,统计显著性强。[page::6,7]
  • 表4(稳健性测试):通过IV-2SLS、倾向匹配等替代方法,结果一致,进一步巩固研究结论。[page::7]
  • 表5(内生性):区域AI政策作为工具变量有效,第一阶段F值强劲,检验未揭示内生性问题,提升因果解释力。[page::7]
  • 表6(中介分析):揭示GTI不仅受HAI驱动且对绿色ESG绩效有强效正向影响,其30%中介比例明确了绿色创新在AI整合与环境绩效关系中的核心角色。[page::8,9]
  • 图8(机制分析图):以路径图形式清晰展示三步回归结果及统计指标,直观表现HAI对GTI与GESG的直接及间接影响。[page::8]
  • 表7-9与图10-11(异质性):分规模、所有制及区域三个维度验证HAI效用差异,均以显著正向影响为基础,同时比较两个分组效应的大小及差异显著性,图示形式辅助理解企业规模、国企身份及发达地区有利于放大AI带来的环境绩效提升效应。[page::9-11]


---

7. 结论性综合



该研究以扎实的面板数据和多重计量方法,证明了人机AI技术整合在促进中国零售企业绿色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绩效中的积极作用,特别通过强化绿色技术创新这一关键中介机制实现效益的积累。核心发现包括:
  • 人机AI整合显著增加绿色ESG得分,提升幅度约12.7%。

- 约30%的效应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转化,强调创新能力是数字技术环境效应的桥梁。
  • 作用机理顺应资源基础与动态能力理论框架,强调技术与人力资本复合组织能力和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塑造竞争优势。

- 异质性分析表明大企业、国企和发达地区的优势显著,反映出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差异对技术与绿色绩效转化的影响。
  • 多重稳健性与工具变量法验证了因果关系的稳健性。


研究结果对实践意义深远:
  • 管理者应注重人机协作技术投入并同步提升绿色创新能力,形成协同效应。

- 政策制定者应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创新联动发展,尤其关注中小企业及欠发达地区的能力建设。

本报告系统阐释了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的路径,为未来扩展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尤其在全球绿色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具重要参考价值。

---

参考文献与数据支持



文献引用涵盖管理学经典资源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及最新人工智能与绿色创新实证研究,数据来源涵盖中国权威的CNRDS与CSMAR数据库,确保研究数据质量与行业代表性,强化结果适用性和学术贡献。

---

[注:以上分析严格基于报告内容及附表图示,所有结论均标明页码以便溯源,避免任何超出报告范围的外部推断。]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