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mal annuitization with labor income under age-dependent force of mortality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带劳动收入的最优年金转换问题,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在年龄依赖的死亡率影响下,推导出最优消费、投资组合及劳动供给策略的闭式解。结果显示,退休前投资随财富增加而增长,退休后消费财富比例上升;且年龄增长导致个体主观贴现率提升抑制年金需求,但保险公司提供的死亡率红利刺激年金转换。劳动收入作为退休后的稳定替代收入,增强了养老保障。本研究为退休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page::0][page::1][page::14][page::24]。

速读内容


研究问题背景与模型设定 [page::0][page::2][page::3]

  • 模型包含一个无风险资产和一个风险资产,财富动态由投资、消费、劳动收入控制的随机微分方程描述。

- 劳动时间在退休时至终身区间发生变化,劳动供给受约束,退休时间为最优停止时间。
  • 代理人目标为最大化消费和劳动收入的效用及年金效用,考虑年龄依赖的死亡率(Gompertz定律)。


年龄依赖的死亡率与折现率影响分析 [page::5][page::14][page::15]


  • 年龄越大,死亡率及有效折现率 \(\rho_t\) 急剧上升,较大折现率降低年金现值,减少年金吸引力。

- 老龄化带来两种相反激励:个体主观贴现率增高抑制需求(需求侧);保险公司提高支付率激励年金购买(供给侧),但前者影响更显著。

生存概率及主观折现率对年金需求的权衡 [page::15]


  • 生存概率随年龄显著递减,年轻退休者因低风险高生存概率更倾向年金化,年长者因高贴现率折价未来收益减少意愿。

- 劳动收入部分缓冲了寿命风险,但不能完全抵消贴现率效应。

关键财富阈值下的最优行为模式 [page::16][page::17][page::18]


  • 存在三个关键财富门槛:最低财富 \(-w\bar{b}/r\)、劳动供给临界点 \(\tilde{x}\) 和退休财富阈值 \(x^*\) 。

- 退休前消费增长趋势平缓,到达退休阈值时消费显著跃升,退休后消费与财富线性关联且随年龄增加而提升。
  • 劳动收入在低财富阶段随财富增长,中财富阶段维持上限,达到退休阈值后即停止劳动。

- 投资组合中风险资产比重在退休时显著下降,体现资金风险去杠杆。

年金支付率与退休财富敏感性分析 [page::20][page::21][page::22]


  • 年金支付率在退休前为零,退休时启动逐步递增,以动态平衡成长与风险保障需求。

- 财富阈值随消费与劳动替代弹性、利率等关键参数而变化,反映策略的灵敏度。
  • 低利率环境需更高财富阈值以满足养老需求。


量化最优策略关键公式 [page::12][page::13][page::30][page::31]

  • 投资策略遵循Merton规则,退休后风险资产占比线性依赖于风险厌恶系数和财富水平。

- 消费与劳动供给基于边际效用平衡满足最优条件,分区域呈现分段函数形式。
  • 退休时间由财富达到临界阈值确定,实现凸光滑衔接的变换边界。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报告标题:Optimal annuitization with labor income under age-dependent force of mortality
作者:Criscent Birungi 与 Cody Hyndman
机构:加拿大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数学与统计系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0日
主题领域:养老年金的最优决策,劳动收入,基于年龄而异的死亡率,随机控制与动态规划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本报告研究了在年龄相关的死亡率条件下,含劳动收入情况下的最优年金化(annuitization)问题。作者旨在最大化个体在消费和劳动收入中的效用,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推导了价值函数以及最优消费、投资组合和劳动供给策略的解析解。核心发现是:
  • 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前,投资行为随财富增加而增强,但受到劳动力供给的限制阈值影响。

- 退休后,个体倾向于消费更多财富,消费行为更敏感于财富水平。
  • 年龄增长影响年金化决策的两个主要因素包括:

1. 个体的主观看待(需求端),即个人贴现率随年龄上涨而上升,从而降低其年金化需求。
2. 保险公司的供给侧,年纪越大提供越高的死亡率信用(mortality credits)利率,使得超出某一年龄后,生存概率急剧降低,年金化变得更优。
  • 另外,退休后劳动收入作为年金的替代稳定收入源,提高退休人员的财务安全感。


该报告不仅理论上拓展了基于基于年龄的死亡力函数的动态优化退休模型,还针对现实中劳动力参与老龄化趋势提出了实用策略建议。

关键词含括随机控制、最优年金化、劳动收入、动态规划等金融与数学词汇。

---

2. 逐章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



年金化是将一笔资金转化为终身定期收入的重要财务决策,尤其针对退休人员。报告指出,劳动力参与老龄化趋势显著(如美国劳工统计局预测2033年75岁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超过10%),同时生命预期的上升增加了长寿风险。这使得结合劳动收入与基于年龄的死亡率建模显得尤为关键,对退休规划影响深远,挑战在于如何综合考虑财富、消费、劳动劳动收入与风险,实现效用最大化。

2.2 模型设定和数学框架


  • 市场模型包括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分别以常数利率$r$和几何布朗运动形式演化。

- 投资组合动态用随机微分方程(SDE)描述,定义风险资产的投资额$\pit$ 和财富水平$Xt$,附带自融资条件。
  • 劳动力供给限于总时间$\overline{L}$,劳动时间$bt$与休闲$lt$之和为$\overline{L}$;退休时间$\tau$为最优停止时刻,劳动收入$w bt$。

- 控制变量包括消费$c
t$、投资$\pit$和劳动$bt$,并对其设定适用的可测性和积分约束,确保模型规范性。

贫困/最低财富阈值由未来劳动收入的现值$-w\bar{b}/r$界定,财富需保持非负,防止过度消费。

2.3 效用函数与目标函数


  • 目标函数为在随机死亡时间$TD$前,最大化折现消费与劳动效用$u1(c,b)$和年金购买后财富效用$u2(kX\tau)$之和,贴现率包括主观时间贴现率$\beta$及年龄相关死亡力$\deltat$。

- 通过Gompertz模型构建年龄依赖死亡力函数$\delta
t$,增强模型现实准确性。
  • 采用伴随的折现率$\rhot = \int0^t(\beta + \deltay) dy$进行截面效用加权。

- 选用Cobb-Douglas型效用函数,兼容消费与劳动两个弹性参数$\alpha, \gamma$。

2.4 动态规划与汉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HJB)


  • 建立价值函数的动态规划原理,证明最优解满足包含实值最优消费、劳动、投资及退休时机的变分不等式。

- 状态空间划分为继续工作和停止退休两大区域,退休阈值财富$x^$由边界匹配条件确定。
  • 在继续区域,HJB方程以最大化即时效用和投资财富演化预期增长的形式展开。

- 导出最优策略的一阶条件,包括经典Merton投资规则、消费边际效用匹配财富边际值、以及劳动供给最优性条件。

2.5 主要定理与命题


  • Theorem 2.2 给出价值函数的分段表达形式,具体分为:

1. 贫困区间(财富<$\tilde{x}$,劳动内生区),
2. 过渡区间($\tilde{x}\leq x < x^
$,最大劳动供给区),
3. 退休区间($x \geq x^$,年金效用区)。
  • Proposition 2.32.4 明确退休阈值及劳动供给阈值的隐式非线性方程由边界平滑性条件决定。

- Theorem 2.5 明确最优投资、消费、劳动的解析表达,以及退休最优时间为财富首次达到$x^
$。
  • Corollary 2.6, 2.8 对应精算公平年金利率的定义,以及基于最优策略的渐进年金支付率表达。


---

3. 图表与数据深度解读



图1:有效贴现率$\rhot$随年龄与死亡分散参数$\lambda$变化曲线


三条曲线对应不同寿命分散参数,均呈指数上升趋势。体现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上升推动个人效用的贴现率迅速攀升,导致未来预期收益价值显著折现。不同分散参数曲线反映寿命不确定性的差异影响。[page::14]

这一趋势揭示:
  • 较高年龄导致未来年金现金流价值下降,由此削弱年金化的吸引力。

- 但这同时意味着保险公司因为较短预期寿命能提供更高年金回报(死亡率信用),形成对年金化的正激励。
  • 劳动收入作为风险对冲较为稳定的现金流(人力资本)组件,与贴现率上升的趋势形成复杂互动。


图2:年龄60岁起的生存概率曲线


三条曲线描绘不同死亡参数下随年龄衰减的生存概率,均在70岁后急剧下降,确认符合现实寿命分布的Gompertz特性。生存概率下降对应有效贴现率提升,暗示未来年金支付贬值,影响年金需求。 [page::15]

该图表辅助说明:
  • 高龄下,主观贴现效用下降,降低购买年金意愿。

- 另一方面,死亡率升高强化死亡率信用的价值,增加年金吸引力。
  • 两者效应的权衡决定了年金化的临界财富阈值和时机。


图3:财富水平与消费在期效用中的贡献关系图


显示财富水平与消费权重参数$\alpha$负相关,较低的$\alpha$使消费在效用中的权重提升,从而降低年金化启动的财富门槛,鼓励更早退休和年金化选择。 [page::16]

图4:最优消费策略与财富水平关系


消费函数呈分段线性,财富低于关键财富阈值$\tilde{x}$时,消费增长缓慢;达到退休财富阈值$x^$时,消费发生离散上升跃迁,退休后消费更依赖财富水平且随年龄升高逐渐提升,反映生命周期消费模式的时间依赖特征。 [page::17]

图5:最优劳动收入率与财富关系


劳动供给呈现分区域行为,财富处于贫困区时,劳动收入线性递增;在临界财富$\tilde{x}$到退休阈值$x^
$区间维持最高劳动供给;超过退休阈值则完全停止劳动。该分段行为反映就业边界、财富积累与逐步退休的组合策略。 [page::18]

图6:最优风险资产投资与财富关系


体现退休前劳动收入相关的投资组合风险敞口较大,财富逐渐积累时对风险资产投入增长。达到退休阈值后,劳动收入消失,投资组合迅速去杠杆,投资比重明显下降,符合生命周期中风险厌恶与财富保全的动态调整。 [page::19]

图7:退休财富阈值与消费-休闲替代弹性几何关系


显示替代弹性越大,退休财富阈值越高,意味着更倾向于延迟退休以维持较高生活质量。反映劳动与消费偏好之间的复杂交互。 [page::20]

图8:退休财富阈值与无风险利率的敏感性分析


表明利率降低时,年金化启动所需财富阈值显著提升,提示在低利率环境下,个体需动用更多财富布局年金策略以维系退休收入。 [page::21]

图9:最优年金支付率随年龄变化


显示工作期年金化率为零,退休后年金化率逐步增加,符合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特点,体现渐进式年金化策略。 [page::22]

---

4. 估值方法讨论



报告中采用动态规划与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联合最优停止理论,通过解析求解分段形式的价值函数。估值整合年龄依赖死亡率的Gompertz模型,并基于Cobb-Douglas效用严格建立了最优消费、劳动及投资策略之间的关系。关键估值变量包括:
  • 贴现率$\rhot$(结合生存概率和时间偏好),

- 市场参数:无风险利率$r$,风险溢价$\theta$,波动率$\sigma$,
  • 偏好参数:相对风险厌恶系数$\gamma$、消费与劳动的贡献参数$\alpha$,

- 年金转换因子$k$(超越贴现率$r$的利率),
  • 边界(财富阈值$\tilde{x}$和$x^*$)通过边界匹配和平滑条件计算。


此外,报告指出解析结果避免了通常模型中需要其他辅助市场假设的猜测,提升了理论内证力和实用价值。

---

5. 风险因素评估



作者识别的主要风险与限制包括:
  • 模型假设如退休劳动收入恒定、固定退休年龄以及不考虑公共养老金或雇主养老金等制度性因素的简化,可能影响策略的广泛适用性;

- 认为年金选择为不可逆决策,忽略了半退休或部分年金化递进策略;
  • 市场不确定性及生存概率估计误差对策略敏感,可能导致实际应用偏差;

- 个体行为上的异质性、非理性偏好未纳入,可能影响效用最大化的现实对应性。

报告鼓励后续研究引入更复杂的制度和行为特征,以提升模型现实契合度。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虽然模型整体较为严谨,但$\rhot$上升导致年金需求减少的结论存在一定张力,尤其在极高年龄段,年金支付期望极短,但保险公司死亡率信用溢价极高,二者权衡仍依赖对死亡率曲线、行为假设的准确认知。

- 劳动收入作为稳定现金流的作用被凸显,但现实中劳动市场参与意愿受健康、政策、家庭责任等多维度影响,模型未完全涵盖。
  • 估值与策略严密依赖于效用函数设定,反映投资者偏好的多样性仍需进一步扩展。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构建基于年龄依赖死亡力和劳动收入的随机最优控制模型,提出了理论性强且具实际指导意义的退休年金化策略。解析解显示:
  • 年龄相关死亡率显著提高了退休贴现率,直接加剧了对未来年金现金流的折现,从而降低了高龄主动年金化的主观需求。

- 但同时,死亡率信用提高年金实际支付率,从保险公司视角增强年金吸引力。两者的动态权衡决定了年金化临界财富门槛及退休时间。
  • 劳动收入被证明为年金的替代现金流,有效缓冲长寿风险,推迟年金化需求,增厚退休前财富积累。

- 消费、投资、劳动供给三大政策根据财富水平分段调整,体现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的动态策略优化。
  • 数值模拟验证理论结果与既有研究一致,且通过精细参数调控揭示了财富阈值、贴现率、风险厌恶、无风险利率等关键变量的影响路径。


从政策和个人理财视角,研究强调养老金融设计需兼顾个体劳动参与变化、生命预期差异及经济条件,促进灵活多元的退休收入安排。未来工作拟拓展多元劳动收入模型、考虑公共养老因素及逐步年金化选择。

---

总之,该报告开创性地将年龄依赖死亡率与劳动收入纳入年金化决策框架,为退休规划提供数学与经济学结合的深入洞察。研究成果在当前老龄化趋势和养老金市场变革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page::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7,28,29,30,31,32,33,34,35]

---

附录讲解



附录详细给出了上述定理和命题的数学证明:
  • 价值函数的分段解析形式通过求解对应的非线性HJB方程转化为关于逆变量的线性ODE,所得到的通解涉及特征根与待定常数,边界条件保证解的唯一性。

- 最优消费、投资、劳动解即一阶条件导出,结合边界和不等式约束形成完整策略。
  • 退休阈值和劳动供给阈值解算基于平滑贴合和价值匹配,属于变分不等式的自由边界问题。

- 证明过程充分利用了备注及先前经典文献的数学优化工具,确保理论完整性和数学严谨性。

---

图表Markdown示例














以上为详尽且结构完整的深度分析,覆盖研究报告中所有重要概念、数据、模型与结论,为理解其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提供全面支撑。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