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上海智能终端产业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解读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聚焦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智能终端核心产品打造及关键技术升级,推动产业生态环境优化和集聚效应形成,推动上海智能终端产业的人工智能转型和产业链升级,为相关硬件及软件产业投资提供参考[page::0].
速读内容
上海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目标及政策举措 [page::0]
- 目标到2027年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打造3家以上全球影响力消费级终端品牌。
- 实现人工智能计算机、手机和新终端三者产量均超千万台。
- 发布20条重点举措,涵盖核心产品打造、技术筑基、生态环境优化。
智能终端核心产品与技术突破重点 [page::0]
- 加速智能算力、机器人、智能眼镜等十类终端产品的人工智能转型与产业化。
- 重点推进芯片布局,包括SoC、CPU,涵盖X86、ARM、RISC-V三大技术路线。
- 研发多模态端侧模型技术及关键显示技术迭代,如Micro LED、硅基OLED。
产业生态环境优化与产业集聚效应 [page::0]
- 建设智能终端规模化生产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
- 推动智能终端创新产品在工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 有望吸引优质创新企业汇聚上海,形成竞争力产业集群。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page::0]
- 重点关注智能算力、大模型、机器人、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等硬件产业链与AI应用、工业软件。
- 风险关注AI技术进展及应用落地不及预期的影响。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证券《做大做强上海智能终端产业》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做大做强上海智能终端产业
发布机构: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5日
报告作者: 杨林(分析师)、张盛海(研究助理)、钟明翰(研究助理)
主题: 聚焦上海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策略,特别侧重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产业链全周期升级与产业生态优化。
核心论点与投资建议:
报告围绕上海市经信委的《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详细阐述上海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目标(突破3000亿元规模、3家全球影响力消费级品牌、培育2家领军企业、各类AI终端规模达到千万台以上),并解读了该方案提出的三大关键行动路径:终端核心产品打造、终端关键技术筑基及产业生态环境优化。基于政策利好带来的产业红利,报告建议重点关注智能算力、大模型、机器人、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相关硬件及AI应用与工业软件板块。评级上虽未明示具体买入或卖出建议,但隐含积极投资观点。风险方面主要警示AI技术和应用落地速度不及预期可能带来的风险。page::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报告摘要与上海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目标
报告开篇即聚焦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规划,核心在于“做大做强”上海智能终端产业,目标体现在:
- 产业整体规模突破3000亿元
- 打造3家以上全球影响力的消费级终端品牌
- 培育2家领军企业
- 实现人工智能计算机、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新终端三类终端规模均达到千万台级别
这充分体现了上海意在通过政策驱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跃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终端生态系统。此段基于政府制定的规划,体现了宏观层面对产业升级的引导作用。[page::0]
2. 终端核心产品打造:多样化智能终端的人工智能转型
报告详细列举了十大类智能终端产品,重点以智能算力、机器人、智能眼镜、工业终端、智能计算机等为战略级产品推进产业智能化与产业化突破;消费级手机、机器人及银发经济相关终端则聚焦加快消费市场渗透;并强调量子计算、光子计算、车载终端、穿戴终端等未来创新型产品的研发投入。
具体来看:
- 智能算力与智能计算机代表核心算力端
- 手机、机器人面向终端用户,牵引消费升级
- 量子和光子计算预示着对未来科技的布局
此处体现政府政策对产业变革与创新多端并举、分层推进的系统性设计,意图通过差异化产品驱动上海终端产业整体升级。[page::0]
3. 终端关键技术筑基及产业生态环境优化
在技术层面,报告特别强调芯片产业的战略布局:
- 加快端侧人工智能芯片(SoC、CPU)布局,涵盖三大CPU架构:X86、ARM、RISC-V
- 发展轻量化多模态端侧模型,包括模型蒸馏、剪枝、量化技术应用
- 推动智能模组、显示技术创新(Micro LED、硅基OLED、光波导镜片、显示芯片)
- 多源感知设备(摄像头、麦克风、雷达等)集成提升,增强智能感知能力
在产业生态方面,重点支持智能终端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效应,依托创新企业驱动产业链升级,并通过加大智能终端产品在工业、教育、医疗、金融、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推广,促进智能终端的市场化和产业闭环。
这些举措体现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相辅相成的思路,强调全产业链整合能力与技术自主可控,两者结合将大幅提升上海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page::0]
4.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报告明确认为政策导向将加速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智能终端产业升级,重点关注智能算力、大模型、机器人、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硬件链,以及相配套的AI软件和工业软件产业,有望受益于智能产业链整体提升与创新。
风险方面聚焦AI技术进展及应用落地不及预期,反映了技术发展周期和商业化速度的不确定性风险,提示投资者需关注技术实际发展进度与政策实施效果的匹配度。[page::0]
---
三、图表与图片深度解读
报告所附二维码图片(见[图片1)为国泰海通证券官方公众号,便于读者进一步获取相关研报、活动信息和视听内容,作为研究资料的服务入口工具,并无直接数据展示功能,故无需复杂解读。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中未披露具体公司或板块的估值数据、估值模型、目标价或具体财务预测,因此不存在DCF、P/E或EV/EBITDA等传统估值框架的详细分析。报告更多是聚焦政策导向、产业格局和技术发展趋势的宏观战略分析。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AI技术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技术创新尤其是AI芯片、模型压缩、显示技术等核心环节可能面临研发难度、技术瓶颈,导致升级节奏放缓,影响智能终端产业整体智能化推进。
- AI应用落地不及预期风险
技术成熟后市场接受度、应用场景拓展、产业生态配套完善等存在不确定性,若下游市场需求和产业应用缓慢,产业规模扩大可能受阻。
报告未针对个别风险制定具体缓解措施,但通过强调多技术路径和产业生态系统协作,隐含了通过多点突破降低单一环节失败风险的逻辑。[page::0]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政策导向较强:报告对上海政府发文高度依赖,积极性较强,未详细讨论政策执行的难点或潜在的监管环境变化风险;部分观点基于政策预期,可能忽略了全球供应链风险或外部技术竞争带来的冲击。
- 技术路径多样但复杂:涵盖了X86、ARM和新兴RISC-V三大架构芯片布局,实际实现难度不容小觑,行业融合和标准统一风险存在潜在挑战。
- 指标目标较高:千万台级AI终端产量目标雄心勃勃,但如何从现有基础突破到该规模,涉及资金、人才及国际市场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报告未深入说明阶段性关键里程碑。
- 未显著提及外部竞争:全球智能终端产业竞争激烈,尤其来自深圳、北京等其他高科技区域以及国外龙头企业,报告中相关竞争环境分析较缺乏,风险提示不够全面。
---
七、结论性综合
报告通过对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详尽解读,清晰描绘了上海在智能计算机及各类AI终端产品领域的发展战略蓝图,着重强调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核心产品智能化转型、加快关键智能芯片等技术布局以及构建完善产业生态环境。这三大核心举措将催化上海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力争实现千亿级增长目标和全球影响力品牌打造。
基于此,报告认定智能算力与大模型、机器人及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等硬件产业链,以及AI应用和工业软件等软件配套环节将成为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方向。图表及政策数据虽然不多,但关键数字和指标如3000亿元产业规模、千万台级智能终端产量等,彰显政策雄心与市场潜力。
风险方面聚焦AI技术及应用落地的不确定性,体现了技术创新及市场推广的挑战。虽然缺少具体估值分析,但其战略视角和产业趋势解读对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者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综上,报告持积极的产业发展态度和投资建议,同时提醒需关注技术进展及应用推广的节奏风险。对于关注上海乃至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格局的投资者,报告内容提供了系统、权威的政策及产业解析基础。[page::0,page::1]
---
参考引用
- 报告正文主要内容,政策规划、产业目标与技术路线,[page::0]
- 报告元信息及法律声明,[page::1]
- 报告配图说明,[page::1]
---
以上为《做大做强上海智能终端产业》报告的详尽解读与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