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Temporary Workers Face Higher Wage Markdowns? Evidence from India’s Automotive Sector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文研究印度汽车行业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工资折让差异,采用嵌套CES生产函数与区分临时和正式工的劳动供给模型,结合Nash-Bertrand与Nash谈判的工资设定机制。结果显示,尽管劳动力生产率提升,但总体TFP下降导致边际成本上升,产出加价率从60%降至40%。临时工工资折让持续在40%,正式工稳定在10%。劳动市场势力导致工资大幅压缩,临时工的劳动力收入份额对劳动市场势力的敏感度是产出市场势力的四倍,正式工更达八倍,揭示市场势力是工资折让和劳动力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 [page::0][page::1][page::32][page::39].
速读内容
印度汽车行业发展与数据概览 [page::1][page::5][page::7]

- 2002-2020年汽车制造企业数量增长十倍,形成以哈里亚纳邦、泰米尔纳德邦、马哈拉施特拉等为主的产业集群。
- 行业销售收入高度集中,哈里亚纳邦和泰米尔纳德各约占30%,马哈拉施特拉约占20%。
- 2010年后变量成本比例从约30%提升至70%,利润率显著下降,蓝领工人劳动收入份额却持续较低(临时工约1%,永久工约2%)[page::7][page::8][page::10][page::11][page::12].
生产与劳动市场理论模型构建 [page::1][page::9][page::10][page::13][page::14]
- 建立双层嵌套CES生产函数,产出由资本、中间品及劳动力(白领和蓝领分开),蓝领工人进一步分为临时和永久两类。
- 技术进步含Hicks中性和劳动增强两部分,采用AR(1)过程表示动态演变。
- 劳动力供给为嵌套logit模型,临时工工资通过Nash-Bertrand定价,永久工工资通过工会与企业间的Nash谈判确定。
- 静态协调成本纳入模型用于刻画蓝领劳动力市场摩擦,模型允许不同劳动力市场行为假设区分两类蓝领工人[page::13][page::14][page::15].
参数估计与识别策略 [page::19][page::20][page::23]
- 采用GMM估计CES替代弹性(外部、白蓝领区分、临时永久蓝领区分)及劳动增强生产率,随后估计资本配置偏离参数及Hicks中性生产率组分并用卡尔曼滤波分离测量误差。
- 结合结构性劳动供给方程,估计蓝领劳动力市场弹性和谈判参数,区分市场势力与协调成本因素。
- 采用工具变量法矫正工资与出勤率内生性,使用州际罢工强度和产业集聚作为有效外生工具[page::19][page::23][page::28].
结构参数与生产率动态分析 [page::27][page::31][page::32][page::35]
| 参数类别 | 估计值 | 含义 |
| -------------------- | ------------------------- | -------------------------------- |
| CES替代弹性 (σ^0/σ^M/σ^I) | 0.50 / 0.77 / 0.22 | 生产要素间替代弹性 |
| 份额参数 (αK, αM, αL) | 约0.25 / 0.68 / 0.06 | 资本、中间品、劳动的投入份额 |
| 蓝领劳动力份额 (αC, α_D) | 约0.31 / 0.69 | 临时与永久蓝领劳动力份额 |
| 生产率AR系数 (H/L) | 0.88 / 0.89 | Hicks中性与劳动增强生产率高持久性 |
| 劳动市场谈判参数 θ | 约0.94 | 企业相对谈判权重,几乎控制全部谈判力量 |
- 劳动增强生产率持续增长,Hicks中性生产率显著下降,导致整体TFP年均下降7%,边际成本增长快于产出价格,行业加价率由60%降至40%。
- 临时蓝领工人劳动供给弹性较永久工人更高,劳动市场势力抑制工资增长,永久工人享受工会谈判改善,临时工工资折让约40%,永久工人工资折让约10%[page::27][page::31][page::32][page::35][page::36].
量化工资折让及劳动力市场势力影响 [page::36][page::37][page::38]

- 工资折让定义为工人边际收入与工资的差距占边际收入比例,揭示企业市场势力。
- 临时工工资折让稳定在40%,永久工人通过Nash谈判折让约10%,若永久工无工会谈判折让则介于20%~30%。
- 劳动力收入份额对劳动市场势力敏感度约为对产出市场势力的4倍(临时工)及8倍(永久工),揭示劳动力市场垄断力更显著影响薪资分配[page::36][page::38].
- 反事实分析显示若无市场势力,临时工和永久工工资将分别提升约75%和60%以上[page::37].
研究贡献与局限 [page::0][page::39]
- 首次提出结合区分临时与永久工的异质生产率模型,融合生产函数估计与嵌套logit劳动供给模型,精准量化印度汽车行业劳动力市场势力及结构性折让。
- 发现行业利润率下降主要由边际成本升高和生产率恶化驱动,劳动市场垄断力持续压制蓝领工资,制度保护工会有效减缓正式员工折让程度。
- 局限包括忽视动态调整成本对劳动力市场势力的影响及双重边际化导致临时工折让被低估,为未来动态模型拓展和临时工中介制度研究提供基础[page::39].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细解析
报告名称:Do Temporary Workers Face Higher Wage Markdowns? Evidence from India’s Automotive Sector
作者:Davide Luparello(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发布日期:2025年7月10日
报告类型:求职市场论文(Job Market Paper)
研究主题:印度汽车制造业中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工资折扣差异分析
---
1. 元数据与概览
本报告探讨了印度汽车制造业(2000-2020年期间)中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工资折扣(wage markdowns)差异。针对两个工种,作者构建了一个结合CES生产函数、嵌套logit劳动力供给及差异化劳动力市场行为假设的结构模型:临时工工资遵循纳什-伯特兰(Nash-Bertrand)设定,正式工工资由工会与企业通过纳什谈判机制确定。研究发现,随着生产力增长放缓,企业的输出加价率(markup)下降,但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工资折扣仍然分别高达40%和10%。此外,劳动市场势力对工资压缩影响显著,临时工工资折扣明显大于正式工。报告基于详实的实证建模和丰富的制度背景考量,旨在揭示劳动力市场双轨制下的工资差异及其制度根源。[page::0,1,3,39]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Introduction)
- 关键论点:印度汽车业依赖大量低成本临时工,而这些工人与正式工工作内容和资质相当,却薪酬较低且无工会保障。针对这一劳动市场中的“双轨制”,作者提出核心问题:临时工是否面临更高的工资折扣?
- 理论框架:模型采用嵌套CES生产结构,结合纳什-伯特兰工资设定(临时工)和纳什谈判(正式工)两种不同劳动力市场行为。劳动力市场供给采用嵌套logit离散选择模型,识别不同工种的劳动供给弹性。通过生产最优条件和劳动力供需联立,区分工资折扣与企业的协调成本。
- 逻辑依据:生产性数据和生产函数条件不够区分工资折扣和协调成本,结合劳动选择行为和市场力量协同分析实现了识别。
- 关键假设:工人的就业类型(临时/正式)由外生确定,且临时工工资由企业单方面决定,正式工工资通过工会谈判设定。工人基于工资及其他工作地点特点最大化效用。
- 主要贡献:此章节为全文逻辑与方法体系奠定基础,将劳动市场异质性纳入结构估计框架。[page::1,2]
2.2. 数据与行业事实(Data and Stylized Facts)
- 数据来源:印度统计部的年度工业调查(ASI),涵盖正式制造业企业的产出、投入、工资和就业数据,时间跨度2002-2020年,样本为440家重点汽车行业企业。
- 变量处理:构建产出及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使用Cobb-Douglas聚合,名义变量用行业专用价格指数及外部汇率和利率数据折算为实值。
- 行业态势:企业数量在样本期内增长约十倍,形成工业集群态势(图1、2),哈里亚纳、泰米尔纳德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为主要产出集中州(图3)。
- 成本与利润:变量成本占收入比率由约30%上升至近70%,显示盈利能力下降(图4)。尽管如此,蓝领工人收入在收入中占比较低且稳定(图5),正式蓝领约2%,临时蓝领约1%。
- 总体观察:产出市场与劳动市场双重力量塑造产业格局,工资压缩和利润降低引发深入机制分析。
- 数据限制:覆盖正规企业且对小微企业采样不足,剔除异常波动观测,确保样本质量。
- 补充劳动力数据:利用州级劳资纠纷数据构造内生工具变量。
[page::5,6,7,8,9,10,11,12]
2.3. 理论框架(Theoretical Framework)
- 生产函数:三层CES结构,最外层聚合资本(K)、中间投入(M)、总劳动(L);劳动进一步由白领(H)和蓝领(B)构成;蓝领分临时(C)与正式(D)两类。
- 生产函数包含两类技术进步: Hicks-中性 $\omega^{H}$ 与劳动增强 $\omega^{L}$,均服从独立马尔科夫过程。
- 劳动市场行为:
- 白领工资完全竞争;
- 临时工工资由企业遵循Nash-Bertrand机制单方面设定;
- 正式蓝领工人工资由企业与工会通过Nash谈判确定,体现劳动市场双重势力。
- 劳动供给:蓝领工人就业类型外生,采用嵌套logit模型描述工人根据工资及岗位特性选择就业地的随机效用最大化行为。模型结构允许区分多层选择概率和内部市场替代弹性。
- 利润最大化:企业期望在固定资本条件下,结合劳动力供给曲线及谈判约束,实现产出利润最大化。该模型融合协调成本函数 $\Gamma$,涵盖招聘、培训等静态成本。
- 测量误差:产出观测包含独立正态误差,采用卡尔曼滤波分解。
[page::10,11,12,13,14,15,16,17]
2.4. 实证框架(Empirical Framework)
- 估计步骤:
1. 估计生产函数中三个嵌套替代弹性$\sigma^O, \sigma^M, \sigma^I$和劳动增强生产率$\omega^L$;
2. 利用资本配置偏差参数$\tau$和Hicks-中性与测量误差的组合,估计生产份额参数和Hicks-中性生产率及其动态参数;
3. 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分离Hicks-中性生产率和测量误差;
4. 根据生产函数一阶条件,计算输出市场加价率(markup)和蓝领劳动力市场摩擦指标(包括工资折扣和协调成本);
5. 通过蓝领劳动力供给函数估计劳动市场势力与协调成本的分离,特别是估计正式工谈判权重参数$\theta$。
- 重要假设:所有模型参数通过GMM估计,工具变量包括年份固定效应、州级劳动法规指数、进口指标及价格变化等变量,满足正交性要求,保证辨识。
- 计量创新:技术进步的两维向量设定、分离不可观测产出测量误差、多样的劳动力市场势力建模、针对不同工种的差异化工资设定均提升模型表现和解释力。
[page::18,19,20,21,22,23,24,25,26]
2.5. 结果(Results and Discussion)
结构参数估计
- 替代弹性(表1)
- 最上层替代弹性 $\sigma^O$≈0.5,表明资本、中间投入和总劳动替代弹性中等偏低;
- 白领与蓝领替代弹性 $\sigma^M$≈0.77,蓝领内部两类替代弹性 $\sigma^I$水平偏低(约0.22),暗示临时与正式工替代有限。
- 工具变量方案通过各项统计指标验证有效。[page::26,27]
- 生产份额和技术进步(表2和表3)
- 中间投入占总成本的比重最大(约68%),资本约25%,劳动约6%;劳动力开支中正式蓝领支出占比明显高于临时工。
- Hicks-中性生产率波动显示随着亲工会法规增加而下降(约3%),劳动增强生产率略有提升但不显著。整体总要素生产率(TFP)呈下降趋势。[page::27]
- 劳动供给和市场势力参数(表4和表5)
- 临时和正式蓝领工人均呈上升供给曲线,临时工供给对工资更为敏感,但供给弹性随时间下降;
- 劳工嵌套参数均显著且符合理论区间,模型完整解释劳动力分配;
- 正式工谈判权重大约为0.94(即企业占绝大多数议价权),反映工会影响力有限。
- 工具变量设计充分捕获工会协商对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影响。[page::28,29,30]
效率、加价率与工资折扣动态
- 利润和加价率(图6、7、8)
- 名义利润(以2005美元计)总体稳定,尽管加价率(Lerner指数)从60%下降到40%;
- 产量计划(广度)增长较快,弥补加价率下降带来的利润压力;
- 边际成本增长速度超过价格(9%对5%年均),导致获利空间收窄。
- 生产率动态(图9)
- Hicks-中性生产率明显下降,劳动增强生产率提升但不足以抵消前者导致的TFP下降;
- TFP年均下降约7%,加剧企业成本压力。
- 工资折扣水平及劳动市场势力(图10、11)
- 临时蓝领工资折扣约为40%,且长期稳定;
- 正式蓝领在工会谈判框架下折扣约10%,反映工会保驾护航效应,若采用Nash-Bertrand设定,折扣则在20-30%间,低于临时工;
- 实际工资水平随生产力增长增长,但劳动力市场势力显著压低了工资水平;
- 以工资折扣反推,若无劳动力市场势力影响,工资水平会显著更高。
[page::30,31,32,33,34,35,36,37]
劳动力份额与市场势力敏感度分析(表6)
- 临时蓝领劳动份额对产出加价率弹性为-0.35,对劳动市场势力弹性为-1.25,劳动市场势力影响约是产出市场的4倍;
- 正式蓝领劳动份额对产出加价率弹性为-0.19,对劳动市场势力弹性为-1.99,劳动市场势力影响约是产出市场的8倍;
- 弹性规模指明劳动市场力量对工资份额压缩是制约劳动力收入的主要因素;
- 使用总劳动摩擦指标而非分解的测算会低估实际弹性,表明精细建模的重要性。
[page::37,38]
2.6. 结论(Concluding Remarks)
- 本文基于印度汽车制造业丰富数据和结构模型,揭示临时蓝领工人受到更高工资折扣,企业利用市场势力通过临时工用工降低人力成本;
- 多维技术进步中Hicks-中性下降导致总体生产率下滑,成本上涨,加剧利润压力,加价率下降;
- 临时工和正式工工资折扣长期稳定,且劳动市场势力对蓝领劳动份额影响远大于产出市场势力,体现劳动市场的强势企业面临有效压价行为;
- 研究贡献包括:结合非中性技术进步、多层生产函数嵌套、差异化劳动力市场行为与议价机制,创新估计框架,采用卡尔曼滤波分解产出测量误差等;
- 研究局限:静态框架忽略动态劳动力调整成本,未考虑临时工合约中双层加价(double marginalization),故临时工工资折扣估计为下限,未来研究建议动态框架和更细合约结构探讨。
[page::39]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 活跃企业数演变(2002-2020) [page::8]
- 图示企业数量从约4家增至约50家,十年内扩张逾十倍。
- 表明印度汽车产业结构快速发展,制造能力显著提高。
图2. 按州活跃企业空间分布(2002、2019) [page::9]
- 2002年产业集中于少数几个邦,如马哈拉施特拉和泰米尔纳德;
- 2019年新增产业集群分布于哈里亚纳、拉贾斯坦、卡纳塔卡等地,体现产业地理扩散与多中心集群化。
图3. 各州平均产值份额 [page::10]
- 哈里亚纳和泰米尔纳德各占约30%,马哈拉施特拉约20%,其余州份较小。
- 产值高度集中,核心产业集群掌控主导市场份额。
图4. 可变成本比例(变量成本/收入) [page::11]
- 2002-2010年成本比例稳定于30%,2010年后迅速上升至近70%。
- 反映利润率大幅收窄,生产成本压力加剧。
图5. 蓝领工资总额占收入比(正式与临时) [page::12]
- 正式蓝领从4.3%急降后稳定于2%左右;
- 临时蓝领维持约1%,少变动。
- 整体劳动力收入份额较低,且未随企业扩张同步提升,暗示工资压缩。
图6. 估计营业利润(对数,2005美元)[page::32]
- 总体稳定于约19(即1.8亿美元)水平,起伏符合行业波动。
- 三大头部企业利润显著,符合行业集中度。
图7. 预计产出与Lerner指数演变 [page::33]
- 产出持续增长(从约11升至13对数单位),表明生产规模扩大;
- Lerner指数由60%降至40%,加价能力下降,利润空间受挤压。
图8. 输出价格与边际成本趋势 [page::34]
- 价格增长缓慢(5%年均),边际成本增长迅猛(9%),导致利润压缩。
图9. 技术进步动力学 [page::35]
- Hicks中性生产率呈显著下滑,劳动增强生产率表现积极,但综合TFP下降趋势明显(年降7%);
- 技术扭曲效应使得总生产效率受损。
图10. 蓝领工资折扣率 [page::36]
- 临时蓝领工资折扣维持在稳定约40%;
- 正式蓝领折扣10%(纳什谈判),或20-30%(纳什-伯特兰),均显著低于临时工;
- 反映更强的工会保护对正式工工资的缓冲效应。
图11. 实际与反事实工资水平(临时与正式蓝领)[page::37]
- 临时工工资以1000美元起步,至2020年约升至2000美元,若无市场势力干扰可达3500美元;
- 正式工工资从3000美元增至5000美元,反事实范围介于Nash谈判和Nash-Bertrand之间,最高约6000美元;
- 反映市场势力对工资锁定的约束性与工资提升潜力。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涉及直接的公司估值或股价目标,而是以经济学结构模型的形式估算生产效率及市场势力,隐含企业盈利能力和劳动力成本的合理范围,实现微观经济意义上的“价值”量化。报告用估算的各Nest替代弹性、行业生产份额和技术生产率代替传统估值手段,强调对内部成本和市场力量的准确定量分析。
在估值算法层面,采用GMM结合卡尔曼滤波、状态空间模型分解观测误差,搭配工具变量策略,确保模型参数外生性和辨识。供给弹性和谈判权重等结构性参数估计也采用IV和IV-GMM方法。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中风险隐含于模型假设和分析限界中:
- 技术测量误差和TFP估计误差的区分依赖卡尔曼滤波,若误差结构变化,将影响技术动态估计的准确性。
- 就业类型外生假设限制了对劳动力动态调整成本的考察,忽视劳动市场调整滞后性带来的复杂影响。
- 工会谈判权重假设基于观测数据估计,但可能存在工会力量低估、企业策略多变的潜在偏差。
- 临时工数据局限:工资实际支付数额可能被劳务中介多重分层加价,导致工资折扣估计为偏低。
- 严格的市场结构假定(Nash-Bertrand或Nash Bargaining)未覆盖所有市场情境,可能限制模型对现实复杂劳务协商的捕捉。
报告提出未来研究应结合动态模型并考虑合约结构双重加价效应以完善风险与模型健壮性评估。[page::39]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作者采用的阶层分明的工资设定(临时工Nash-Bertrand,正式工Nash Bargaining)体现现实,但实际劳动力市场可能更复杂,非完全竞争与非完全不可替代性高度混杂。
- 工资折扣与生产函数参数的估计依赖多层次的工具变量,虽方法科学,但仍存在内生性残余风险。
- 由于数据限制和制度区域差异,估计结果难以简单推广至印度所有制造业;特别是非正规部门未涵盖,临时工劳动权益保护差异大。
- 模型未纳入自动化与机器替代对劳动力需求长期结构性影响,可能影响对替代弹性及市场势力的理解。
- 作为学术求职论文,文章技术深度较大,部分推导细节需依托附录理解,实际应用需对关键参数敏感度进行更多检验。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采用严谨的结构模型和丰富数据,深入剖析印度汽车行业劳动市场双轨制下临时工及正式工工资折扣的根源差异。
核心发现是:
- 临时工工资折扣长期维持在40%左右,远高于正式工的10%,反映企业利用雇佣临时工规避工会力量,操纵劳动力市场势力的机制较强。
- 尽管劳动增强型技术生产率有所进展,整体生产率因Hicks-中性生产率下滑而下降,总体利润和加价水平同步收缩。
- 劳动力市场势力对蓝领工人收入份额的影响超过产出市场势力4倍(临时工)至8倍(正式工),凸显市场力量分布不均。
- 劳动力工资层面,在考虑实际市场势力影响后,工资水平远低于理论无势力下的反事实工资估计,展示了市场势力对工人福利的显著压制效应。
报告结论不仅丰富了劳动经济学关于国内外包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也为政策制定者指出了强化劳工保护和规制下劳动力市场公平的重要方向。最后,建议后续研究整合动态调整成本和临时工多层次合约结构,完善理解工资折扣形成机制。
整体而言,报告逻辑严密、数据详实、方法创新,对印度制造业劳动经济分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page::0-72]
---
以上即该报告的系统性详尽解读,覆盖了报告标题至结论,并重点解析了数据、模型、估计、图表、结果和政策含义。每处结论均对应报告页码标注,以便溯源与复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