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mal vs naive diversification in cryptocurrencies market: The role of transaction costs and time-varying moments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以加密货币市场为实证对象,系统考察了多种条件均值与条件协方差估计方法及引入交易成本惩罚项对组合优化性能(收益、风险和交易成本)的影响。发现尽管深度学习等先进方法未优于样本均值,波动率的可预测性显著提升投资组合风险控制,且交易成本惩罚项有效降低交易频率,提高表现费用。研究强调估计量的波动性对交易成本与风险的影响,并验证在高相关性的加密货币市场中,基于波动率的时变策略优于基于收益预测的策略和1/N基准,展现波动率预测的经济价值[page::0][page::4][page::24]。
速读内容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page::0][page::1]
- 经典均值-方差组合在估计误差驱动下往往不如等权组合1/N。
- 大量文献试图通过贝叶斯估计、收缩方法和惩罚项缓解估计误差,效果有限。
- 交易成本对动态调仓影响显著,需在优化模型中引入相关惩罚。
优化框架设计 [page::5][page::6][page::7][page::8]
- 建立四类优化框架:MV(均值-方差)、MVC(MV加交易成本惩罚L1范数)、GMV(最小方差)、VC(GMV加交易成本惩罚)。
- 证明惩罚项引入相当于调整条件均值/协方差矩阵,且调仓频率降低时该影响减弱。
- 设定无卖空约束,权重范围限定为0到1。
数据与估计方法 [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数据涵盖4种主流加密货币(BTC、ETH、XRP、LTC)2015-2023年日频和周频收益。
- 条件协方差采用样本协方差和DCC-EGARCH模型。
- 条件均值采用样本均值和两种深度学习模型(DeepAR与SimpleFeedForward)做概率预测,以“交叉学习”方式训练。
- 统计特性显示收益非正态、存在ARCH效应,支持多变量GARCH建模。
关键指标与评价指标设定 [page::14][page::15][page::16][page::17]
- 采用滚动窗口滚动样本方法对估计器进行训练与测试。
- 性能指标包括组合的总收益率(净交易成本)、风险(收益平方)、交易成本及经济学意义明确的表现费用(performance fee)。
- 估计器扰动水平用L2范数和Frobenius范数衡量,以评价其导致的交易频繁度。
实证结果综述 [page::18][page::19][page::20][page::21][page::22][page::23][page::24]
- 条件均值预测精度无显著差异,均表现不佳,深度学习波动性更大,导致更高交易成本和风险,组合表现差于1/N基准。
- 条件协方差估计,DCC-EGARCH虽捕捉了波动率动态,但波动性高导致较高交易成本,表现优劣视具体策略而定。
- 交易成本惩罚显著降低调仓频率和交易费用,提高MV策略表现,证实其重要性。
- 波动率时变策略整体表现优于基于条件均值的策略及1/N组合,支持波动率预测的经济价值。
- 调仓频率降低,惩罚项效果递减,与理论相符。
- 加密货币市场高度相关性限制了超额收益空间,收益预测难以产生稳定阿尔法。
量化因子与策略总结 [page::4][page::24]
- 研究未聚焦某具体量化策略,而是综合评估多种条件矩估计与优化方法对组合构建影响。
- 重要的策略改进包括引入交易成本惩罚项(L1范数),显著改善调仓频率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
- 深度学习预测虽然复杂,但因波动性大且预测能力不足,反而加剧成本和风险。
- 提倡低波动性、稳定性的估计更利于组合优化。

数据统计与模型验证 [page::11][page::13][page::18]
| 项目 | BTC | ETH | XRP | LTC |
|-----------|---------|----------|----------|---------|
| 周期 | 日/周 | 日/周 | 日/周 | 日/周 |
| 平均收益率 | 0.16% / 1.13% | 0.23% / 1.58% | 0.15% / 1.08% | 0.11% / 0.75% |
| 标准差 | 3.82% / 10.11% | 6.23% / 15.64% | 6.55% / 17.17% | 5.39% / 13.94% |
| 偏度 | 负偏/正偏 | 负偏/正偏 | 正偏/正偏 | 正偏/正偏 |
| 平稳性和非正态 | 存在ARCH效应,拒绝正态分布 | 存在ARCH效应,拒绝正态分布 | 存在ARCH效应,拒绝正态分布 | 存在ARCH效应,拒绝正态分布 |
主要实证表格示例:平均组合表现比较(MV框架)[page::19-20]
| 案例 | 策略 | 总收益率 \(\overline{Rp}\) | 风险 \(\overline{Rp^2}\) | 总收益 \(\overline{Rg}\) | 交易成本 \(\overline{TC}\) |
| --- | -------- | -------- | -------- | -------- | -------- |
| 日频 | 1/N | -0.2004 | 1.5291 | -0.1354 | 0.0651 |
| 日频 | 样本均值 (SM) | -0.8756 | 1.2912 | -0.6103 | 0.2653 |
| 日频 | DeepAR (DA) | -5.0248 | 1.9159 | 0.5019 | 5.5267 |
| 日频 | SimpleFeedForward (SFF) | -4.9959 | 1.7309 | 0.0358 | 5.0316 |
| 周频 | 1/N | -0.3538 | 1.4165 | -0.3238 | 0.0300 |
| 周频 | 样本均值 (SM) | -0.8419 | 1.3784 | -0.7056 | 0.1363 |
| 周频 | DeepAR (DA) | -1.9713 | 1.4663 | -1.1329 | 0.8384 |
| 周频 | SimpleFeedForward (SFF) | -0.5182 | 1.3201 | -0.3073 | 0.2108 |
- 深度学习预测尽管部分策略Gross Return较高,但极大交易费用导致净收益远逊1/N,[page::19][page::20]
交易成本惩罚(Turnover Penalty)的重要性 [page::22][page::23]
- 加入\(L
- 对于基于波动率的策略,惩罚对DCC协方差模型效果明显,而对样本协方差影响不大。
- 随着调仓频率降低,惩罚效果递减,符合理论预期Woodside-Oriakhi等(2013)结果。
结论要点总结 [page::24]
- 深度学习模型在纯历史数据条件下预测收益能力有限,甚至表现不如样本均值。
- 资产收益波动率的可预测性对组合风险控制带来明显经济效益。
- 估计器的稳定性(较低变异水平)对组合性能至关重要。
- 交易成本惩罚有效减少频繁调仓的不利影响,提升组合表现。
- 高度相关的加密货币市场限制了超额收益空间,波动率时变策略表现优于收益预测策略与1/N基准。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解读报告
报告标题: Optimal vs naive diversification in cryptocurrencies market: The role of transaction costs and time-varying moments
作者: Heming Chen
发布机构: Okayama University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0日
研究主题: 本文聚焦加密货币市场的投资组合优化,研究了交易成本和时变矩对最优分散投资与天真分散投资的影响。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本文旨在系统分析在加密货币市场中,最优分散投资(mean-variance优化方法)与天真分散投资(如等权分散1/N)之间的表现差异,特别关注交易成本和资产收益率条件时变矩(均值与协方差)对投资组合的净回报、风险以及交易成本产生的作用。综合考量多种估计方法,包括传统样本均值协方差、深度学习时间序列预测、多变量GARCH模型和带交易成本惩罚项的目标函数等。报告的核心结论包括:(1)收益率的预测能力有限,难以通过预测收益率获取超额收益;(2)资本资产回报波动性的可预测性对降低风险具有显著经济价值;(3)引入交易成本惩罚减少组合换手率并显著改善组合表现;(4)天真分散策略在高度相关的加密货币市场依然难以被全面超越。报告采用性能费(performance fee)作为风险调整后超额收益评价指标。
---
二、章节深度解读
第二章 1.1 相关文献综述
- 内容总结: 作者回顾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arkowitz 1952)及其应用中的问题,尤其是估计误差如何导致最优分散表现不及天真分散策略。引用了Michaud (1989)提出最优分散“误差最大化”本质,会导致最优投资组合在实际中表现较差。Kan and Zhou (2007)解析性证明样本估计代替真实参数可能导致超出样本外表现不佳。DeMiguel et al. (2009)实证分析多数改进方法无法稳定优于1/N策略,强调估计误差的挑战。
- 逻辑与假设: 典型假设资产超额收益服从多变量正态分布,基于均值-方差分析背景,探讨定参替代引入的估计误差带来的影响。
- 数据点/论据: 多个文献实证及理论分析指出短期数据窗口和参数估计误差严重影响最优权重稳定性与表现。
第二章 1.2 研究贡献和预览
- 内容总结: 本文一方面关注估计器预测准确性外,更关注估计器的“变化水平”(variation level)—即序列随时间的变动幅度对交易成本的影响,用以评估估计方法。强调交易成本惩罚在优化目标中的作用,并在时间维度上理论研究其影响减弱的趋势。此外,采用性能费指标深入剖析收益、风险和交易成本对总表现的结构性影响。
- 关键假设: 采用条件均值-方差优化模型,考虑历史时间序列数据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及多变量GARCH模型。假设加密货币市场高度相关。
- 预览结果亮点:
1. 深度学习模型未能优于样本均值预测,预测误差不减反增。
2. 高变化水平估计器导致交易成本和风险上升,表现恶化。
3. 交易成本惩罚显著改善表现,尤其降低换手率及交易费用。
4. 采用波动率时变的投资组合(无均值估计)在加密货币市场表现优于基于收益率预测的策略及1/N基准。
第三章 数据与估计方法
- 数据集介绍: 四种主流加密货币(BTC、ETH、XRP、LTC)的日度与周度收益,时间区间2015-2023年,样本量日频2898,周频414。
- 估计方法细节:
- 均值和协方差估计:传统样本均值与协方差矩阵。
- 多变量GARCH模型:采用DCC(动态条件相关)结合EGARCH模型捕捉波动率非对称性与“反向不对称效应”(正向冲击比负向增加波动剧烈)。
- 深度学习方法:采用基于Gluonts工具包的DeepAR和SimpleFeedForward两种概率性深度学习序列预测模型,训练方式为“交叉学习”(cross-learning,即多时间序列共享参数训练)。
- 公式解读:
投资组合净收益率定义为净回报扣除交易成本,交易成本采用权重调整的L1范数乘以单位成本。
采用滚动窗口(rolling-sample)进行参数估计与模型验证,保证预测的时间动态性。
第四章 优化框架
- MV及MVC框架:
- MV(mean-variance)为基础的条件均值-方差最小化目标。
- MVC版本引入交易成本惩罚项(加权的L1范数换手率)以限制频繁换仓。
- GMV及VC框架:
- GMV(global minimum variance)忽略均值估计,仅最小化条件方差。
- VC版本等同于GMV但带权重调整的换手率惩罚。
- 证明MVC与MV等价于调整后的条件均值模型,VC与GMV等价于调整后的条件协方差模型,惩罚项的正则化效果随再平衡频率降低而减弱。
- 约束条件:所有方案均加上无卖空约束,保证权重非负且和为1。
第五章 评估指标
- 性能费(Performance Fee): 采用基于二次型效用的效用金额差异表示投资者愿为策略转换支付的最高费用。反映动态资产配置策略较Sharpe比率更合理的风险调整收益衡量。
- 其他指标:年化表现的净收益、风险水平、换手率及其拆分项(毛收益、交易成本),并注重均值与协方差预测序列的“变化水平”测度。
第六章 实证结果解读
6.1 MV框架表现
- 深度学习预测的均值序列预测误差高于简单样本均值,且变化水平显著更大,导致交易成本大幅上升。
- 交易成本对最终组合表现影响远大于预测的毛收益,深度学习策略整体组合表现远逊于1/N。
- 年化性能费呈负值,表明无策略在MV框架下通过均值预测有效超越天真分散。
6.2 GMV框架表现
- 忽略均值预测,仅利用样本协方差的GMV策略风险显著较1/N低,且性能费改进正向。
- 使用DCC协方差模型波动率预测效果在风险调节上优于1/N,但高变化水平导致换手率及交易成本增高,从而严重拖累表现。
- 综合表现表明方差时变性预测对于组合风险管理意义重大,但需注意估计波动率序列的平稳性影响换手率。
6.3 引入换手率惩罚后的MVC与VC框架表现
- 换手率惩罚有效抑制过度交易,显著降低交易成本,改善组合表现,特别针对高频策略和高变化的估计序列效果明显。
- 换手率惩罚对MV框架的均值估计策略改善明显,使部分策略性能接近但仍不及1/N;在GMV框架中,换手率惩罚改善主要体现在使用DCC协方差的策略。
- 再平衡频率降低时换手率惩罚的作用递减,符合理论上的频率与成本效应关系。
---
三、图表深度解读
表1:加密货币收益率描述统计(第11页)
- 两大频率(日度和周度)皆呈现正均值,且ETH均值最高,LTC最低。
- 波动率最高为XRP,最低为BTC。
- 偏度和峰度显著偏离正态,尤其在日度数据中,展示收益分布厚尾和非对称性,支持使用非正态风险模型。
- 周度数据相比日度表现稳定性更高。
表2:统计检验结果(第13页)
- 各币种收益均强烈拒绝正态分布假设,且存在ARCH效果,证明波动率非平稳性和时间依赖性。
- 结果支持多变量GARCH模型及滞后波动率预估作为合理建模选择。
表3:资产相关性矩阵(第14页)
- 相关性系数普遍较高,最低也超过0.5,BTC与ETH相关最高(约0.84),市场呈现高度相关。
- 证明加密货币市场的分散效益较为有限,提升了探索有效组合策略的难度。
表4:预测精度与估计序列的变化水平(第18页)
- 深度学习模型(DeepAR、SimpleFeedForward)与简单样本均值的预测误差接近,甚至不如均值。
- 变化水平方面,深度学习模型变化较大,表明其估计波动性高,增加换手率与交易费用风险。
- 协方差方面,DCC模型变化水平明显高于样本协方差。
表5:MV框架下组合表现分解(第19页)
- 净收益率净额均显负值,深度学习策略组合回报整体逊于1/N策略。
- 交易成本显著高于1/N策略,尤其深度学习模型引起的高换手率是表现差的关键因素。
- 风险指标显示深度学习模型带来更高波动性。
表6:MV框架性能费(第20页)
- 性能费均呈负,进一步佐证MV框架用于均值预测难以超越1/N。
- 深度学习策略负性能费更严重。
表7-8:GMV框架表现及性能费(第21页)
- GMV策略配合样本协方差表现优于1/N,性能费正值。
- 使用DCC协方差的风险虽降,但变化过大带来高换手费,导致性能费可为负。
- 显示风险预测对组合优化的关键作用,但需谨慎估计稳定性。
表9-10:MVC和VC框架引入换手率惩罚后的表现(第22-24页)
- 交易成本显著下降,尤其是高变动估计序列组合。
- 换手率惩罚提升MV框架下策略性能费,部分转负为正,证明惩罚项价值。
- GMV框架下DCC估计策略性能费上升,样本协方差策略变化不明显。
- 换手率惩罚改善效果随频率降低减弱。
图1:优化与评估流程图(第14页)
- 展示超参数调优、模型训练、预测估计、优化目标解算和策略评估五步流程,体现本文严谨的数据驱动与模型验证机制。
图2:性能费的二次方程解示意图(第16页)
- 显示性能费取值范围存在两个解,符合经济含义的选择最大根,论证了性能费的理论合理性。
---
四、估值分析
本研究虽未聚焦传统的公司估值,但提出并采用“性能费”(performance fee)作为策略评估标准。性能费基于效用理论,量化投资者愿意为切换策略支付的最高费用,并解析为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衡量,克服了Sharpe比率因条件方差误差带来的低效缺陷。性能费既依赖于组合收益的平均水平,也依赖于其波动性,且收益在影响程度上胜于风险。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估计误差风险:估值输入的条件均值和协方差估计误差,尤其是均值预测不准确,会导致最优组合表现大打折扣。深度学习估计波动剧烈导致高交易成本,证明估计波动性风险尤为关键。
- 交易成本风险:频繁换手产生的成本侵蚀收益,若不加以约束,最优组合可能因追求短期高收益频繁调整而最终表现不佳。引入换手率惩罚项缓解此风险。
- 市场相关性风险:加密货币间高度相关限制了分散投资获益空间,降低了最优分散性能的提升空间。
- 模型假设风险:多变量GARCH模型的异方差与非对称性假定符合实际,但模型在极端市场条件下表现可能存在缺陷。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数据与模型的局限性:深度学习模型虽先进,但本文发现其对收益预测无明显优势,且带来过度波动,呼应Makridakis等(2023)的广泛结果,暗示加密货币市场的非稳定性和数据有限性可能限制其建模效用。
- 交易成本假设:文中交易成本统一设定为50个基点的固定比例,实际市场中交易成本可能动态变化,理论分析与现实差距需要谨慎考虑。
- 短期数据依赖:研究主要基于近8年的加密货币数据,市场结构和技术迭代较快,结论的时间稳定性和普适性值得关注。
- 方法内部一致性:报告系统展现了变异水平对估计效应的核心作用,细致剖析了深度学习方法虽有优势预测能力但因高变异性而受限的悖论,在文献与数据支撑下条理清晰。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性比较了最优均值-方差投资组合优化策略与简单均等权重(1/N)策略在加密货币市场的表现,突出交易成本与时变矩对策略表现的重要性。主要发现包括:
- 收益率预测难度大,深度学习模型在本数据集中未显著优于传统均值预测,且带来更大估计波动,致使换手成本攀升,导致整体组合性能下降。
- 条件波动率的可预测性较强,利用DCC-EGARCH波动率模型的最小方差组合明显降低组合风险,使投资者可获得更优的风险调整后表现。
- 交易成本惩罚项(L1范数换手率惩罚)有效抑制频繁交易,带来组合性能显著提升,尤其在均值-方差框架下效果突出。
- 即便在高度相关的加密货币市场,基于波动率时变的投资组合仍能轻微超越1/N策略,证实资产波动率预测具经济价值,收益率预测则难以稳定获益。
- 换手率惩罚改善性能的幅度随再平衡频率降低而减弱,符合理论期望。
本报告的结论对资产管理者在加密货币投资中采用均值-方差优化方法提出了警示,即传统均值估计存在显著限制,应更多关注波动率预测及交易成本管理,且简单的1/N策略仍具强大竞争力。提出的性能费指标为动态资产配置绩效评价提供了更合理的理论框架,为未来研究和投资实务提供了重要参考。
---
参考页码
本解读所涉主要结论均有对应原页码支持,详见原文标记附页码[page::0-24]。图表解读涉及页面包括11-18、21-24、14、16页。
---
以上即本研究报告从元数据、章节内容、图表数据、估值方法、风险分析、批判视角到综合结论的详尽全面分析。该分析旨在为金融研究人员及投资决策者提供深刻理解与实践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