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系拥抱选股因子”系列研究(七):量稳换手率选股因子——量小、量缩,都不如量稳?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延续“技术分析拥抱选股因子”系列,对换手率因子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基于日频换手率稳定性的量稳换手率因子(STR),该因子在2006-2021年回测中表现优异,超过传统换手率及换手率变化率因子,剔除市场风格和行业干扰后依然表现稳健。[page::0][page::3][page::7][page::10][page::15]
速读内容
传统换手率因子表现回顾 [page::0][page::3][page::4]

- 传统换手率因子Turn20月度IC均值为-0.072,年化ICIR为-2.10。
- 多空对冲年化收益33.41%,信息比率1.90,月度胜率71.58%。
- 高换手率组内未来收益差异大,易导致误判,存在逻辑缺陷。
- 组内收益标准差随换手率组别增长明显增加,反映成分股表现分化严重。
换手率变化率因子PctTurn20表现及构造 [page::5][page::6]

- PctTurn20为过去20日换手率相对基准换手率(40日均值)的变化率均值。
- 回测期内年化ICIR为-2.04,多空对冲年化收益21.85%,信息比率1.82。
- 样本外(2020年9月后)出现较大回撤,整体表现不及传统换手率因子。
量稳换手率因子STR及其优越表现 [page::6][page::7]

- STR因子计算为过去20交易日换手率的标准差,越稳定值越低。
- 回测期年化ICIR为-2.72,多空对冲年化收益42.99%,信息比率2.96,月度胜率77.60%,最大回撤11.08%。
- 表现显著优于Turn20及PctTurn20,说明换手率的稳定性包含有效选股信息。
- 量稳换手率因子剔除传统换手率及变化率因子后依然表现良好。
纯净STR因子及剔除波动率影响的优化因子 [page::8][page::9][page::10][page::11]

- STR与常用Barra因子相关性中等,剔除风格和行业后的纯净STR因子仍表现稳健。
- STR与传统波动率因子Vol20相关系数约0.59,剔除Vol20后得到STRdeVol20因子。
- STR
新因子参数敏感性与不同样本表现 [page::12][page::13][page::14]


| 因子 | 回看期 | 年化收益率 | 年化波动率 | 信息比率 | 月度胜率 | 最大回撤率 |
|-------|--------|------------|------------|----------|----------|------------|
| STR | 20日 | 42.99% | 14.51% | 2.96 | 77.60% | 11.08% |
| STR | 40日 | 35.18% | 14.71% | 2.39 | 72.68% | 10.58% |
| STR | 60日 | 29.44% | 14.27% | 2.06 | 72.68% | 11.55% |
- 不同回看期均体现STR因子表现优于传统换手率。
- STR因子在沪深300和中证500样本空间均表现优于传统换手率,尤其在中证500提升明显。
换手率变化率稳定度因子及对比 [page::14][page::15]


| 因子 | 年化收益率 | 年化波动率 | 信息比率 | 月度胜率 | 最大回撤率 |
|------|-------------|------------|----------|----------|------------|
| STR | 42.99% | 14.51% | 2.96 | 77.60% | 11.08% |
| 换手率变化率稳定度 | 27.89% | 11.60% | 2.40 | 75.41% | 12.34% |
| 剔除Vol20后STR_deVol20 | 32.98% | 10.49% | 3.14 | 77.60% | 7.65% |
| 剔除Vol20后换手率变化率稳定度| 14.37%| 14.70% | 0.98 | 61.75% | 21.27% |
- 量稳换手率STR及其剔除波动率版本表现均优于换手率变化率稳定度因子。
总结与风险提示 [page::15]
- 本报告提出的量稳换手率STR因子,基于换手率的日频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换手率及变化率因子。
- 剔除市场常用风格、行业及波动率的影响后,纯净因子仍具有效选股能力,且稳定性更佳。
- 风险提示:所有统计均基于历史数据,因子收益具有波动,需结合风险管理使用。
深度阅读
详细金融研究报告解读分析
——《“技术分析系拥抱选股因子”系列研究(七):量稳换手率因子——量小、量缩,都不如量稳?》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技术分析系拥抱选股因子系列研究(七)——量稳换手率因子——量小、量缩,都不如量稳?
- 作者:高子剑(证券分析师),沈芷琦(研究助理)
- 发布机构:东吴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1年5月15日
- 研究主题:本报告聚焦于股票市场中的换手率因子,尤其是基于日频数据的换手率稳定性(量稳换手率因子STR)的特性、构造及实证表现。作为“技术分析拥抱选股因子”系列的第七篇报告,它承接了第三、四篇报告关于换手率因子的研究,继续深入探讨换手率相关的选股因子。
- 核心论点与目标:作者认为,传统换手率因子(Turn20)及其变化率因子(PctTurn20)存在逻辑缺陷和表现波动,本报告提出的量稳换手率因子STR,从换手率的稳定性切入,取得了更优越且稳定的实证表现。作者强调,换手率的绝对值和变化率固然重要,但换手率的稳定性这一新维度蕴含着更强的选股信息,且该因子表现出优异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和抗回撤能力。[page::0,3,6]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第3页)
- 传统换手率因子Turn20表现回顾
- 计算方法:以每月月底为时间节点,回溯各股票过去20个交易日的日均换手率,市值中性化处理得到因子值。
- 实证结果:2006-2021年4月,Turn20因子月度IC均值为-0.072,年化ICIR为-2.10,10分组多空对冲的年化收益达33.41%,信息比率1.90,月度胜率71.58%,最大回撤22.03%。
- 逻辑:负IC值表明换手率越小股票将来可能上涨,换手率越大则未来倾向下跌。
- 挑战与问题:
- 组内收益差异大:图3显示Turn20最高分组(换手率最高)内股票月收益标准差最大(约13%),说明这一组内部有大幅上涨和下跌的股票混杂,导致整体被判为“空头”,但误判了未来大涨个股。逻辑上的片面化使该因子存在缺陷。
- 图3详细说明:
- 显示各分组(1-10)内部未来月度收益的横截面标准差。数据斜升趋势明显,分组10标准差最高,数据领先说明高换手组内波动大,解释了传统因子误判现象。[page::3,4]
2.2 换手率变化率因子(第5-6页)
- 因子定义及计算:
- 首先计算过去40个交易日的基准换手率(平均值),再统计过去20日每个交易日换手率与基准换手率之比减一,取平均,做横截面市值中性化得到PctTurn20。
- 实证表现:
- 月度IC均值-0.043,年化ICIR -2.04,年化多空对冲收益21.85%,信息比率1.82,最大回撤16.25%。
- 与Turn20相比,整体表现略差,尤其是样本外(2020年9月后)出现较大回撤。
- 图5、表2说明:
- 图5净值走势表明分组净值分化,但回撤明显。表2数据支持PctTurn20表现不及Turn20。[page::5,6]
2.3 量稳换手率因子STR(第6-9页)
- 因子构造
- 计算每只股票过去20个交易日换手率的标准差(波动率,衡量稳定性),并做市值中性化,得到STR因子。
- 实证结果
- 月度IC均值-0.079,年化ICIR高达-2.72,年化收益42.99%,年化波动14.51%,信息比率2.96,胜率77.6%,最大回撤仅11.08%。均远优于Turn20和PctTurn20。
- 意味着换手率稳定度是一个强有力的选股信号,稳定高换手的股票未来更可能上涨。
- 相关性和正交化处理
- STR与传统换手率因子相关性较高,去除Turn20和PctTurn20后,STR残差依然具备不错选股能力(年化收益10.61%,信息比率1.22,最大回撤8.65%)。
- STR与经典波动率因子Vol20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0.59),剔除波动率之后形成STRdeVol20因子,收益降低(32.98%年化)但信息比率进一步提升(3.14),最大回撤下降到7.65%。
- 图6-8与表3-5说明:
- 图6显示STR 10分组净值走势明显强于传统因子,且10分组差距大。
- 图7和图8表明剔除干扰后STR残差和STRdeVol20因子依旧表现优良。
- 表3-5详细展示相关绩效指标对比,支持STR及其变体的选股优越性和稳健性。[page::6-9]
2.4 其他重要讨论(第10-14页)
- 4.1 纯净因子表现
- 对STR因子剔除常用Barra风格因子和28个申万一级行业虚拟变量影响,得到纯净STR因子。
- 纯净STR仍具显著选股能力,年化收益22.96%,信息比率2.92,胜率82.56%。
- 表6显示与风格因子相关性不强,特别是和流动性(0.59)、残差波动率(0.41)关系较大,和价值、成长因子偏低。
- 图9、表7呈现纯净因子业绩表现及分年度情况,稳定优良。
- 4.2 参数敏感性
- 改变回溯期到40、60日,分别测试STR与传统换手率因子性能差异。
- 图10、11和表8显示STR在两个期限均胜出,且信息比率和回撤均更优,说明该因子对参数选择不敏感且稳健。
- 4.3 多空收益分解
- 表9展示多头、空头表现,STR多头贡献年化超额收益17.8%,空头22.08%,双方面表现均强,空头略高于多头。
- 4.4 不同样本空间表现
- 沪深300和中证500成分股测试,STR在两市场均优于传统Turn20,尤其在中证500表现差异明显(24.87% vs 19.05%),信息比率提升显著。
- 表10详细数据支持。
- 4.5 换手率变化率稳定度因子
- 类似STR构造,计算换手率变化率的20日标准差;
- 其表现也不错,年化收益27.89%,信息比率2.40,但略差于STR。
- 剔除波动率后表现下降明显,图12-13及表11说明该因子依赖传统波动率水平较大。
综上,报告显示“量稳换手率”即换手率稳定性这一维度在日频数据构造的因子中表现突出,且优于传统换手率因子及换手率变化率因子。[page::10-14]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因篇幅,重点图表均在对应章节已述,此处总结其作用和价值)
- 图1 & 图6(STR 因子10分组多空对冲净值走势)
显示分组1(换手率稳定性最低)与分组10(最高)之间净值差距极大且稳步扩大,体现了稳定换手率的强烈选股信号。红色虚线表示多空对冲净值走势,持续攀升充分显示了该因子的择时及风险管理优势。
- 图2 & 图5(Turn20和PctTurn20 10分组净值)
传统因子净值走势较为平缓,波动和回撤显著,尤其PctTurn20在样本外表现不佳,验证了引言关于其不稳定的论断。
- 图3(Turn20组内收益标准差)
揭示换手率最大组内未来收益差异大、误判高风险,强调考虑稳定性维度的必要。
- 图7 & 图8(STR剔除Turn20、PctTurn20及剔除波动率后的净值)
说明STR因子不是简单替代品,残差因子仍具备显著信息量,剔除传统波动率后波动率下降、信息比率提升,表明该因子稳定性较好。
- 图9(纯净STR 因子净值)
剔除行业与风格因子干扰后依旧表现坚挺,印证了其独立选股能力。
- 图10 & 图11(回溯期不同情况下STR与传统换手率净值)
STR因子在不同时间窗口内均优于传统因子,表现出稳健适用性。
- 图12 & 图13(换手率变化率稳定度因子净值及剔除波动率后表现)
该因子整体次于STR,且对剔除波动率敏感,说明量稳换手率因子的优势。
- 各表格(表2-11)
全面列出不同换手率因子的绩效指标(年化收益、波动率、信息比率、最大回撤、月度胜率)和分年度表现,为报告结论提供量化支撑。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为因子研究报告,未涉及具体公司估值模型或财务预测分析,因此无现金流折现(DCF)、P/E倍数或市场对比估值等内容。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历史数据风险:报告提醒所有统计结果基于过去数据,未来市场环境、行情结构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影响因子表现。
- 单因子波动风险:单因子策略收益存在较大波动,实际操作需结合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手段方可有效运用。
- 结构风险:换手率的市场机制、投资者行为变化可能带来因子失效风险。
- 模型局限性:报告虽剔除行业和风格因子效应,但其他潜在市场风险因子仍可能影响因子表现。
- 监管和市场环境不确定性:政策、制度调整等外部因素亦可能使得因子效果波动。[page::0,15]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呈现的STR因子强劲表现令人信服,但需注意其构造依赖于换手率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流动性因子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59),可能存在信息重复或重叠。
- STR剔除传统换手率和波动率后依然有效,但收益有损,信息比率提升,表明存在一定的收益-风险权衡。
- 报告未深入阐述为何换手率稳定性更优,这一点可从微观市场结构和投资者行为心理做进一步探讨。
- 换手率变化率因子在样本外表现下滑显著,警示未来或存在结构性失效风险。
- 多空对冲收入分解显示空头超额收益较多,可能与市场行情偏弱有一定关系,单纯依赖该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中需要谨慎。
- 报告中多次提及因子“选股能力”及“表现大幅优于”传统因子,但未对比更多其他已有经典活跃因子,较为局限。
- 数据起点虽长(2006-2021),但特殊事件如2008金融危机、2015中国股灾未做专题分段深入分析,未来改进可考虑因子在极端行情的表现差异。
- 研究视角限于技术面与成交量数据,未融合基本面或宏观因素,某种程度限制了因子综合性。
- 总体来说,报告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实证数据充分,但实际操作中需关注因子稳定性与市场环境的动态适应。[page::3-4,8-12]
---
7. 结论性综合
本研究报告在换手率因子研究领域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突破,提出并验证了“量稳换手率(STR)”因子,基于日频换手率标准差的稳定性衡量,显示了优异且稳定的选股能力。经过对比传统换手率(绝对值)及换手率变化率因子,STR因子在年化收益、信息比率、最大回撤率及胜率等多个关键指标上大幅领先,表现出更好的风险调整后回报和抗跌能力。特别地,STR因子即使剔除传统计量和行业风格影响,依然保有强大的独立选股能力。
报告通过图表(图1、6、9等)清晰呈现STR因子10分组的净值走势,显示强烈的分组收益梯度和稳健的多空对冲表现。多重回测(20日、40日、60日)参数敏感性测试证明因子表现稳健,适用性强。
此外,剔除典型波动率因素后的STR_deVol20变体因子进一步提升了信息比率,降低了最大回撤,表现稳定。换手率变化率稳定度因子虽然具备一定选股效果,但整体逊色于STR,尤其剔除波动率后表现明显退化。
不同样本空间(沪深300、中证500)的测试均证明STR在各市场均有较强表现优越性。
风险提示方面,报告谨慎指出数据历史性质和单因子波动风险,建议实际应用结合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对报告整体的贡献是明确揭示了换手率“不仅量值重要,更要看稳定性”这一创新角度,为选股因子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结而言,STR因子为基于技术面日频量价因素的选股因子研究提供了高质量范式,兼备高收益率与风险控制潜力,适合作为投资组合因子之一的重要补充。投资者和量化策略设计者可以重点关注该因子的后续扩展及实际应用效果。
---
文章引用的关键图表示意展示(部分)
- 图1:量稳换手率STR 因子的 10 分组及多空对冲净值走势

- 图3:传统换手率Turn20 因子10分组组内收益标准差

- 图6:量稳换手率STR 因子10分组及多空对冲净值走势

- 图9:纯净STR 因子的10分组回测及多空对冲净值走势

- 图12:换手率变化率稳定度因子的10分组回测及多空对冲净值走势

---
以上内容基于原文数据和论述,完整涵盖了报告的主题和结构,详细解析了每个章节的分析思路、方法论、回测结果,并结合图表数据论证了作者的研究结论。
[page::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