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5年熊市周期与当前周期的比较——硅铁篇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聚焦2011-2015年与当前周期硅铁产业熊市的对比,分析供需平衡、产能过剩及政策影响。研究表明,产能扩张近70%,产能利用率低企且供给过剩,叠加需求疲软,形成价格持续下行趋势。政策因素如能耗双控短期影响价格,但未严重减产。铁合金价格长期由需求主导,成本下降趋势将持续加大价格压力 [page::0][page::1][page::3]

速读内容


宏观经济与工业产能背景 [page::0]


  • 2011-2015年,全球复苏乏力,中国GDP增速下滑,钢铁行业受供给侧改革影响产能和需求波动。

- 当前硅铁消耗维持高位,工业产能过剩情况明显,需求尚未显著缩减。

硅铁产能扩张与区域集中趋势 [page::1]




| 硅铁产能(万吨)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
| 内蒙 | 283.8 | 239.4 | 286.68 | 287.88 |
| 宁夏 | 282.72 | 287.72 | 273.24 | 254.76 |
| 青海 | 185.76 | 180.96 | 178.56 | 184.56 |
| 陕西 | 182.16 | 111.36 | 173.16 | 170.52 |
| 甘肃 | 137.76 | 180.96 | 88.56 | 89 |
| 其他 | 30.2 | 30 | 25.2 | 23.2 |
| 全国 | 1102.4 | 1030.4 | 1025.4 | 1009.92|
  • 2011-2015年硅铁产能明升,区域集中于北方,如内蒙、宁夏和陕西。

- 产能利用率维持低位,多地区未超过62%,内蒙利用率相对较高。

供给过剩与价格走势 [page::1][page::3]



  • 硅铁价格在2013-2015年及2022-2024年均因产能过剩出现快速下跌。

- 2021年能耗双控政策推动短期限产,价格短暂上扬但未触发长期供应收缩。
  • 煤炭及兰炭成本占生产成本近75%,成本下降推动价格底部下移。


产业政策与产能出清 [page::2]

  • 2011年及2014年工信部实施小矿热炉淘汰政策,淘汰大量落后产能。

- 2021年起主产地实施能耗双控及限电限产措施,部分低效产能退出,影响产量但幅度有限。

供应与需求的价格影响机制 [page::3]


  • 产能结构性过剩明显,需求增速远低于产能扩张。

- 价格走势长期由需求决定,供给端短期波动对价格影响有限。
  • 若需求持续疲软,未有效减产的产能过剩将压制价格进一步下行。

深度阅读

报告深度分析——《2011-2015年熊市周期与当前周期的比较——硅铁篇》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2011-2015年熊市周期与当前周期的比较——硅铁篇》

- 作者: 李亚飞
  • 发布机构: 国泰君安期货投研

- 发布日期: 2025年7月8日
  • 主题: 国内硅铁行业在2011-2015年熊市周期与当前周期的对比研究,重点聚焦产能、供需、价格波动及政策影响。


报告核心论点与主要信息



报告旨在通过对比2011-2015年与当前周期,揭示硅铁行业的供需态势、价格变化及政策调控的内在联系。作者指出,在产能快速扩张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硅铁行业面临明显的产能过剩及价格下行压力。尤其在2021年能耗双控政策的推动下,虽然限产对价格短期有提振,但整体产能仍处高位,需求端疲软成为价格深度下探的长期主因。报告重点强调需求端的重要性,认为若行业不整合,价格持续走低趋势难以扭转。[page::0,1,3]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宏观经济与供需基本面(第0页)


  • 总结:

- 2011-2015年期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GDP增速明显放缓,从2011年的18.2%降至2015年的17.1%,宏观环境偏谨慎。
- 工业产能严重过剩,钢铁行业受供给侧改革政策调整影响,淘汰落后产能,使粗钢产量阶梯型上移,支撑了硅铁需求的复苏。
- 疫情期间(2020年起),尽管初期制造业需求断崖式下跌,2021年后基建和出口需求带动钢铁需求V型反弹,硅铁需求保持相对高位。
  • 支撑逻辑与数据:

- GDP累计值与同比增长率图显示增速放缓趋势(图:中国GDP累计值及YOY)。
- 工业产能利用率呈波动态势,2020年初出现断崖式下跌后迅速恢复(工业产能利用率图)。
- 粗钢产量稳健增长,2021年后保持高位(钢铁产量及同比增长图)。
- 硅铁消费量持续高位,2020年起需求保持一定增长(硅铁消费量图)。
  • 意义:

- 供给侧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共同影响行业产能和硅铁需求,短期中疫情冲击是重要扰动,但长期看整体需求保持稳定,构成需求的相对刚性背景。[page::0]

2. 产能过剩与价格趋势(第1页)


  • 总结:

- 硅铁行业产能在2011-2024年间增幅约70%,青海、宁夏、陕西等地扩张显著,呈现由南向北迁移集中趋势。
- 2013-2015年及2022-2024年均经历快速价格下跌,价格与产能过剩高度相关。
- 2016年供给侧改革和2021年能耗双控政策暂时限制了产能释放,对价格形成支撑,但市场整体已高度敏感,任何供给端变化均需关注风险。
  • 重要数据点:

- 硅铁现货价格走势图和内蒙地区价格对比显示价格大幅波动,价格大幅回落阶段明显与供给过剩期对应。
- 产能利用率不足62%,内蒙区域利用率相对较高(约维持60%以上)。
- 产能分布表格显示内蒙、宁夏、青海、陕西是硅铁主产区,北方地区集中的趋势明显。
- 硅铁年产量保持在约550万吨上下,但低于产能总量,反映产能利用率不高。
  • 推断:

- 产能扩张过快远超需求增速,产能过剩压力大,价格下跌成为必然趋势,政策短期限产带来的价格上涨多为震荡性质。[page::1]

3. 工信部产能淘汰政策与能耗双控影响(第2页)


  • 总结:

- 2011年和2014年国务院及工信部出台淘汰小型矿热炉、落后产能政策,累计淘汰铁合金产能超过400万吨,但效果有限,仍存在产能过剩。
- 2021年能耗双控政策进一步推动高耗能产能退出,内蒙、宁夏等主要产区限电限产措施密集实施,部分产能被动退出。
  • 核心数据与事实:

- 具体企业淘汰设备明细及涉及硅铁产能名单详尽列出,多为6300KVA及以下小规格矿热炉,产能置换明显。
- 内蒙古和宁夏区域内严重的限产及电价政策,主要集中在2021年全年,限产措施对月度产能影响达数万吨。
  • 逻辑说明:

- 政策层面对高耗能、低效产能整顿升级,但产能置换效应使总产能压制效果有限,非环保或电力政策限制之下的产能依旧活跃,形成复杂的供给结构。[page::2]

4. 供需与价格对比分析(第3页)


  • 核心内容:

- 2021年后硅铁行业虽受能耗双控政策影响,但实际产能利用率和产量未出现显著下降,产能扩张超过70%。
- 价格呈持续下行趋势,背后原因为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生产成本(电费、兰炭价格)持续下降,为价格下跌提供基础。
- 铁合金价格波动主要由需求端钢材炼制影响,供应端环境变化虽然短期诱发价格起伏,但长期供需矛盾主导价格。
  • 关键数据:

- 硅铁产量对比(2013年与2021年产能力对比)
- 硅铁价格走势(主力合约价格显著下跌)
- 兰炭价格及电价走势图明显下降趋势,成本端压力降低。
- 产能利用率数据显示2023年产能利用率未超62%,产能过剩明显。
  • 推断:

- 需求端的持续疲软导致价格下行不可逆,除非需求回暖或产业整合,否则价格难有大幅反弹空间。产能过剩结构制约供给侧调节。[page::3]

---

三、图表深度解读



1. GDP增长与宏观经济图(p0)


  • 描述:该图展示2010-2024年中国GDP累计值及同比增长率趋势。

- 解读:GDP增长率明显放缓,尤其2011至2015年及近年走势趋缓。GDP增速逐渐回归中低位,反映宏观经济压力,影响工业需求。
  • 联系文本:说明宏观经济环境趋于谨慎,钢铁产业链受经济结构调整影响,下游需求动力不足。


2. 工业产能利用率图(p0)


  • 描述:2013-2025年工业产能利用率及同比变化。

- 解读:数据表明2019-2020年受疫情影响显著下降,后续快速反弹且保持区间震荡,整体利用水平未显著改善,显示产能压力存在。
  • 联系文本:工业产能过剩依旧明显,支持供需平衡必要性的观点。


3. 硅铁现货市场价格与产量对比图(p1,p3)


  • 描述:2011-2025年72%硅铁现货价格走势及产量变化。

- 解读:硅铁价格呈波动下行趋势,最高峰在2021年9月短暂出现,随后快速回落。产量维持550万吨区间,产能扩张明显但利用率低。
  • 联系文本:价格及产量数据揭示供需矛盾与产能结构变化对价格形成的压制。


4. 产能分区域分布饼图与柱状图(p1)


  • 描述:北方产区内蒙、青海、宁夏、陕西等占比最大,显示硅铁产能向北方聚集。

- 解读:产能集中效应明显,但仍伴随过剩和低利用率,产区间竞争加剧。
  • 联系文本:供给过剩与区域产能结构变化共同导致市场压力大。


5. 产能利用率趋势分区域图(p1)


  • 描述:2018-2025年产能利用率变化趋势,内蒙保持较高水平,其他区域波动较大。

- 解读:内蒙产能利用率稳定,其他区域经常出现大幅震荡,反映区域差异及政策影响。
  • 联系文本:限产政策与产能结构影响产能利用率,结构性过剩问题仍严峻。


6. 能耗双控政策落实影响时间线表(p2)


  • 描述:详细罗列2021年内蒙、宁夏、青海等省份一系列限电限产及政策文件。

- 解读:政策频繁且力度大,短期内限制部分产能运行,但整体未形成持久减产。
  • 联系文本:政策对硅铁价格及产量短期影响显著,但长期供需失衡仍未根本缓解。


---

四、估值与成本分析



报告未直接进行传统估值(如DCF或PE等)分析,但大量成本数据传达类似分析逻辑。
  • 成本结构:

- 电费占约60%,兰炭约14%,两者价格的持续下行成为硅铁价格下跌的直接成本驱动因素。
- 新能源发电和政府补贴促使电价持续走低,降低硅铁生产成本,推动价格重心下移。
  • 产能利用率的影响: 企业通过能效提升及绿电采购维持产量,抑制了限产政策的减产效果,供给端未出现明显收缩,致价格下跌空间扩大。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隐含风险因素包括:
  • 政策风险: 能耗双控、环保限产政策可能随宏观调控加强或放松,导致产能弹性波动,引发价格剧烈震荡。

- 需求不足风险: 宏观经济放缓及钢铁需求疲软,若需求连续低迷,价格可能持续下跌,产业端产能难以消化。
  • 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硅铁价格高度依赖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波动,价格大幅下跌可能引发产业链利润破坏,带来企业经营风险。

- 技术替代与产业结构变动风险: 产能结构调整缓慢,如未实现有效整合并淘汰落后产能,供需矛盾难以化解。

报告虽未详述缓解策略,但多次强调风险管理和对限产政策执行的关注必要性。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潜在偏见或不足:

- 报告较为突出政策对产能限制的影响,但对需求端回升可能性分析略显保守,未充分探讨下游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潜在增长机会。
- 对供需数据和限产成效的总结侧重于量化数字,缺乏对企业层面差异化竞争力及未来技术进步的深入分析。
  • 内部细节注意点:

- 产能置换与淘汰数据存在重叠区域,实际减产效应被部分抵消,需关注非官方数据和地方政策异动风险。
- 数据时间跨度较长,宏观经济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动可能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报告中对此影响讨论有限。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比较了2011-2015年与当前硅铁产业熊市周期的异同,揭示了产能过剩、需求疲软及政策调控对价格波动的深刻影响。总体来看:
  • 产能扩张明显且结构性过剩突出,全国硅铁产能自2011年650万吨增长至2024年超过1100万吨,产能利用率长期处于60%以下,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严峻。

-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钢铁下游需求疲软,核心驱动价格下行,供给短期限产未能改变整体供大于求格局。
  • 能耗双控等政策带来短期价格支撑,但因新增产能释放及能效提升,实际减产效果有限,产量保持高位。

- 生产成本端,电费与兰炭价格持续下行,降低硅铁价格下限,推动产量与价格稳中有降的趋势。
  • 从历史周期对比看,当前阶段与2011-2015年熊市周期类似,需求主导价格走势,供给端虽有政策限制但难以形成有效反转。

- 若未来不能有效实现产业整合并重构供需平衡,价格持续承压将对行业盈利及企业存续造成重大挑战。

报告整体建议投资者关注宏观需求变化及政策执行进程,加强风险管理,避免受到产能调整不及预期或需求进一步回落的负面影响,保持审慎态度。[page::0,1,2,3]

---

图表精粹示意



描绘中国GDP增速放缓背景下产业压力。

对比2013年与2021年主产地硅铁产能增幅,揭示产能膨胀趋势。

硅铁主力合约价格持续走低,反映市场压力。

产能利用率震荡,说明产能过剩基本面。

---

总结

此次专题报告以详实的数据与政策解读,科学地比较了两个周期下硅铁行业基本面及价格走势的异同,深刻揭示了当前周期产能过剩的严峻性及需求疲软对价格的持久影响,为行业未来走向及投资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和警示。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