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 · 晨报1103|宏观、海外策略、非银、策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综述了国泰海通2026年宏观、海外港股策略及非银基金监管等多方面内容。2026年宏观展望强调经济增长潜力与价格稳定的重要性,指出物价指标是稳增长关键。港股估值仍有上行空间,资金流动性充足,科技板块及稀缺资产领域将是主要投资主线。同时,非银领域的新基准政策将提升基金投资透明度与主动管理效率。全球资产比较显示权益市场优于债券及商品,新兴市场表现领先,多资产类别的风险与收益状况得到细致分析,为投资者提供跨市场配置参考。[page::0][page::1][page::2][page::3]
速读内容
2026年宏观年度展望:稳增长关键在于稳价格 [page::0]
- 我国经济仍具较大增长潜力,2025年经济总量稳定但结构分化明显。
- 内需偏弱需政策发力,关注物价指标作为内需变化核心。
- 资产重构依赖通胀预期,全球经济与货币体系重塑影响黄金、美元、美债等资产定价。
- 风险包括大国博弈、地缘风险、美国政策及监管不确定性。
2026年港股策略展望:低估值与充裕资金驱动上升行情 [page::1]

- 港股经历估值快速修复,整体估值仍处全球洼地,具备上行空间。
- 资金面充裕,外资流出趋缓并有望回流,内资南向资金年内流入超1.5万亿元。
- 港股具稀缺优质资产,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等领域优势显著。
- 重点推荐港股科技主线,受产业进展和政策支持推动,创新药和券商板块表现被看好。
- 风险包括政策落地慢、国际环境恶化及美联储降息节奏不及预期。
明确业绩基准,推动基金产品转型 [page::2]
- 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相关征求意见稿,强化基准构建、变更及披露要求。
- 通过基准约束机制,防止投资风格漂移,提升基金经理行为的规范性和投资透明度。
- 投资者权益保护增强,指数产品占比有望提升。
-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进度不足。
资产配置概览:权益表现优于债券与商品,日韩股市领涨 [page::3]

- 权益资产中,全球股市上涨,日韩股市表现最突出,韩国市场年内涨幅达71.2%。
- 债券市场中,中债收益率整体下移、美债收益率上移,呈现牛陡与熊平特征。
- 商品因避险情绪缓解整体回调,黄金库存下降而铜库存持续增加。
- 货币市场中,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微升,欧元、英镑、日元兑美元贬值。
- 资产间相关性变化显示A股与美股相关显著提高。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晨报1103——宏观、海外策略、非银、策略全面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国泰海通·晨报1103|宏观、海外策略、非银、策略》
包含专题报告:
- 【宏观】《决胜于“价”——2026年宏观年度展望》
2. 【海外策略】《迈向新高度——2026年港股策略展望》
- 【非银】《明确业绩基准,产品转型进行时》
4. 【策略】资产概览分析
- 发布机构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2日,广东发布
- 主要分析师
梁中华(宏观首席分析师)、吴信坤(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欣琦(非银行金融首席分析师)、方奕(策略首席分析师)
- 核心主题
宏观经济格局与政策重点、港股估值及策略展望、公募基金绩效基准改革与监管政策,跨资产类别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 主要观点简述
宏观报告强调2026年要“决胜于价”,即通过稳定物价实现稳增长,市场资产价格调整将深刻影响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海外策略报告指出港股2026年估值仍处低位,存在较大上升潜力,重点推荐科技主线。非银报告关注新出台的业绩比较基准指引,预计将促进公募基金投资透明度和风格稳定。策略报告则透视当前跨资产表现,指出权益类资产优于避险和商品类资产的态势,[page::0,1,2,3,4]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宏观年度展望:《决胜于“价”——2026年宏观年度展望》
- 章节核心论点
- 中长期看,中国经济仍有较大增长潜力;2025年经济总量稳健但结构分化明显,包括供需、量价两方面的分化。
- 内需偏弱依旧是2026年政策需着力解决的问题,物价成为观测内需变化的关键指标。稳增长政策核心是稳物价。
- 资产重构聚焦“价格”因素,如通胀预期对居民财富和投资行为的影响。
- 全球经济与货币体系重构影响资产定价体系,特别是黄金、美元和美债等核心资产的定价框架。
- 推理及依据
作者依据宏观经济结构分化趋势,从需求侧和价格指标延伸出政策着力点,强调稳价格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分析全球货币生态变迁对资产价格体系的冲击,反映全球宏观环境不确定性。
- 关键数据与预测
虽未详列具体数据,但提出内需偏弱与通胀预期的持续影响。未来政策将更多聚焦于价格稳定。
- 风险因素
- 大国地缘博弈超预期升级
- 美国政策与全球地缘政治多变
- 国内政策执行力度的不确定性
此部分强调价格变量是未来经济稳定的核心,标志着宏观政策调控思路由之前的量变向质变转型。
2. 海外策略:《迈向新高度——2026年港股策略展望》
- 章节核心论点
- 港股2025年估值快速修复,但整体仍处全球低位,2026年具有估值上行空间。
- 增量资金充裕,外资流出放缓并有回流预期,内资定价权增强,南向资金保持高流入。
- 港股稀缺性资产突出,尤其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及券商板块,具备结构性机会。
- 重点推荐港股科技主线,结合AI产业浪潮和政策支持,科技板块基本面强劲且估值合理。
- 分析与依据
作者对比全球港股估值水平及历史占优周期,指出当前阶段与2012-2014年相似,产业与资金结构传导更优。资金面分析基于内外资流动趋势及市场环境,逻辑严密,政策及产业支持增强科技板块投资价值。
- 关键数据点
- 预计2026年南向资金流入超1.5万亿元,具体分配:主动公募2000亿,被动公募2000亿,险资4000亿。
- 2025年港股估值修复但低于A股及美股。
- 今年10月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等扰动影响,港股回调,但估值盈利视角显示中期仍有抬升潜力。
- 风险提示
- 政策落地进度慢于预期
- 国际贸易关系恶化超预期
- 美联储降息节奏快于或慢于预期
总结来看,港股因估值洼地、资金面及稀缺资产优势,被明确推荐为2026年增配方向,且科技股将是热点。
3. 非银行金融:《明确业绩基准,产品转型进行时》
- 章节核心
- 监管层发布严格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新规,定义基准选取、变更、信息披露、约束机制。
- 监管目的在于规范基金管理人行为,遏制“风格漂移”现象,提升基金业绩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
- 基准库建设及管理人责任强调将推动主动基金经理投资更趋理性,向基准靠拢。
- 长期视角下,市场有效性将提升,指数基金占比或进一步增加。
- 制度细节
- 基准变更分一般与重大,分别要求提前公告及持有人大会。
- 业绩比较基准应与基金合同约定和资产投向一致,透明披露于募集文件及定期报告。
- 触发预警指标必须在公司规定时间内调整策略或提交决策审议。
- 监管机关对基金经理、托管人、销售及评价机构均设立责任。
- 预期效果
1) 主动型基金投资行为更规范,减少非理性偏离基准或“漂移”;
2) 投资透明度提升,有助投资者判断基金真实业绩超额;
3) 促进指数产品和被动管理进一步发展以适应制度要求。
- 风险提示
-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可能影响方案效果。
该章节强调监管改革对行业长远规范的重要性,对投资者公平性具有深远影响。
4. 策略层面:跨资产风险偏好与表现分析
- 资产表现总结
- 权益资产显著优于债券和商品资产。
- 日、韩、欧美股市涨幅不一,龙头如纳指涨幅尤为突出。
- 中债市场收益率下降,且收益率曲线趋“牛陡”,体现长期债券收益率下降领先短债。
- 美债市场呈现“熊平”特征,收益率上行压力伴随美联储鹰派口径。
- 商品总体表现疲弱,金油领跌;美元指数走强,非美货币承压贬值。
- 相关性与相对价值
- A股与美股间相关性明显提升,由0.2升至0.43,表明全球股市连动性增强。
- A股与国债的负相关性降低,即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的负相关效应减弱。
- A股相对10年期国债风险溢价有边际上升,显示股市相较债市更被看好。
- 金油比、金铜比及金银比呈边际下降趋势,显示商品对黄金的相对价格压力。
- 深入解读
美联储降息预期调整与全球央行政策差异极大影响利率走势,使资金面表现出波动性、准备应对货币政策分歧同时推动资产重估。权益市场中日韩引领亚洲,欧洲表现分化。国内股票中小盘股表现优于大盘,显示结构性布局机会。商品市场受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和供应链变化影响波动明显。
- 风险提示
- 宏观环境变动快速,可能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
- 地缘政治风险不可忽视。
本篇为投资者提供跨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态势判断,强调权衡资产间表现和配置策略的重要性。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图片1(衡阳衡山风景图) [page::0]
该美图作为晨报封面,象征“观天下”,强化调研和视野理念,无直接数据内容。
- 梁中华照片[page::0],
展现宏观首席分析师形象,增加权威性。
- 吴信坤照片与名片横幅[page::1]
突出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身份,强调港股策略展望专业背景。
- 刘欣琦照片[page::2]
非银分析师形象强化研究报道专业性。
- 方奕照片[page::3]
策略分析师视觉呈现。
- 二维码及图标[page::4]
指向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公众号,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后续信息获取渠道。
除以上图片展示个人形象和栏目效果外,报告正文核心内容主要基于定性文字与数据解读,未提供量化图表数据图形,建议后续报表中补充财务及估值数据图表以辅助投资决策。
---
四、估值分析
- 宏观报告中虽未具体估值模型呈现,但强调“价格”(物价水平、资产价格)是经济增长和财富管理的核心变量,暗含投资决策要充分考虑通胀预期与价格波动对资产估值的影响。
- 港股海外策略明确提及估值层面:港股整体估值水平处全球低洼地,未来有上行空间,估值修复是2026年港股行情的主要驱动力。推荐科技板块的估值优势即“估值不贵,基本面更优”,这暗指相对估值法结合基本面判断的策略。历史经验表明,港股周期性估值抬升将带来显著投资回报。
- 非银报告虽未涉及具体估值计算,但新基准制度将让基金经理投资行为更趋规整,有利于基准收益率的确定性和合理性估值。
- 策略分析中有关债券收益率曲线(“牛陡”“熊平”)分析隐含利率敏感估值模型,债券价格与收益率的关系是资产估值的重要组成。
综上,报告整体估值分析多建立在宏观价格趋势、历史估值对比及政策环境假设上,具体DCF或模型细节未披露。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经济与政策层面风险
- 经济结构分化加剧导致政策效果不均衡。
- 大国地缘冲突和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加剧。
- 全球货币政策走向与汇率波动影响资产定价。
- 市场与行业层面风险
- 港股增长依赖政策支持及资金流动,政策滞后或资金流失均带来冲击。
- 基金业绩基准监管改革推进过程可能不顺,影响市场预期和基金经理行为。
- 操作与管理风险
- 投资标的和风格漂移持续存在。
- 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要适应宏观经济和市场震荡。
报告均针对上述风险提出警示,但对应的缓解策略较弱,多以政策推动和外部环境改善为主,缺乏具体风险对冲措施建议。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多以积极陈述经济结构潜力和政策预期为主,可能对政策落地的时效和力度缺少更深入质疑。宏观经济结构分化虽被提及,但对深层次制约因素论述有限。
- 港股估值优势依赖于中美贸易关系缓和及美联储降息节奏预期,现实中这些因素容易受突发事件影响,潜在的不确定性较大。
- 基金业绩基准新规期待改善透明度,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的监管挑战及市场适应性可能被低估。产品转型的阵痛尚不可轻视。
- 策略分析中权益市场优于债市的前提包含“鹰派式降息”及地缘风险未爆发,宏观环境大变可能逆转这一态势。
- 报告普遍缺少具体量化模型和敏感性分析,投资建议较多依赖经验和政策判断,投资者仍需警惕宏观不可控变量带来的冲击。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期国泰海通晨报全面涵盖2026年宏观经济、海外港股策略、非银行金融监管与基金产品运营、跨资产走势多维视角分析,具有较强前瞻性和战略深度。
- 在宏观层面,稳定物价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核心,通胀预期和价格指标将深刻影响政策和资产价格重构,强调“决胜于价”的理念,为中长期投资策略提供了明晰的宏观导航和风险提醒。
- 港股策略分析展现港股市场目前估值仍处低位,内外资资金流入有望持续,特别是在AI科技主题和创新医疗等稀缺资产的带动下,港股具备结构性上行的强劲动力与空间。港股与内地市场联动增强,也使得投资者对港股的关注度日益提升。
- 非银监管新规聚焦业绩比较基准,期望通过制度创新规范基金经理行为,防范风格漂移,提升基金产品透明度和投资业绩的可持续性,有助于整个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 跨资产策略观察显示,权益资产目前表现优于避险和商品资产,表现与全球宏观政策和地缘风险密切相关。美联储政策方向、地缘政治局势及美元走势成为关键驱动因素。
- 报告各部分风险层面提醒充分,涵盖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摩擦、美联储货币政策节奏、基金监管落实速度等关键风险点,为投资者提供全面风险防范视角。
总体来看,报告重心围绕宏观政策与价格稳定、港股估值优势和资金推动、基金监管改革以及资产配置趋势展开。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为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信息和未来策略方向指引。
---
(完)
[报告分析依据页码:0,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