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OE 框架下的 ETF 轮动策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理论推导与实证研究,构建了结合估值PB分位数和预期ROE的行业轮动ETF策略。经测试,PB分位因子和预期ROE因子在行业轮动中表现优异,且结合二者构建的PB-ROE六象限模型,第三象限(高PB高ROE)和第五象限(低PB中ROE)的组合具有明显超额收益。通过引入行情指标、资金强度和预期财务指标进一步优化策略,改进后的组合年化超额收益提升明显,且在沪深300个股选股中延续了有效性,整体体现了PB-ROE框架的较强择时与选股能力,为ETF投资提供了实操路径和理论支撑 [page::0][page::4][page::13][page::14][page::15][page::20][page::21][page::22].
速读内容
理论基础与PB-ROE线性关系验证 [page::3][page::4][page::5]
- 通过理论推导证明ln(PB)与预期ROE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
- 申万一级行业散点图显示食品饮料、煤炭行业在PB与ROE上表现突出。
 
  
PB因子有效性分析与行业估值差异 [page::6][page::7][page::8][page::9]
- PB作为估值指标在行业轮动中表现一定分层能力,使用PB分位数提升有效性。
- PE与PB相关性较强但各行业存在异质性,PB适用场景更广泛。
- PB因子及分位因子2021年后Rank IC由负转正,十组分层测试年化收益最高组优于最低组。
 
   
   
  
ROE及预期ROE因子测试及实证表现 [page::10][page::11][page::12]
- ROE因子2018年后有效性下降,主要因财报数据延迟与行业轮动加剧。
- 预期ROE月度数据频率高,Rank IC表现优于ROE,胜率明显提升。
- 分位数处理对ROE因子有效性未提升,绝对值更具信息量。
 
   
   
   
   
  
PB-ROE六象限模型构建与行业轮动回测 [page::13][page::14]
- 将行业分为六象限,结合PB分位数(相对估值)与预期ROE(绝对预期)划分行业轮动策略。
- 第三象限(高PB高ROE)和第五象限(低PB中ROE)组合最优,年化超额收益分别4.27%和1.55%,表现领先基准。

| 象限 | PB-ROE 属性 | 年化收益率 | 超额年化收益率 | 夏普比率 | 信息比率 | 月度胜率 |
|-----------|--------------|------------|----------------|----------|----------|-----------|
| 第一象限 | 高PB低ROE | -1.54% | -0.26% | 0.03 | -0.03 | 41.18% |
| 第二象限 | 高PB中ROE | 0.47% | 1.76% | 0.12 | 0.21 | 49.41% |
| 第三象限 | 高PB高ROE | 2.98% | 4.27% | 0.25 | 0.44 | 56.47% |
| 第四象限 | 低PB低ROE | -0.53% | 0.76% | 0.07 | 0.08 | 43.53% |
| 第五象限 | 低PB中ROE | 0.27% | 1.55% | 0.10 | 0.16 | 49.41% |
| 第六象限 | 低PB高ROE | -3.10% | -1.81% | -0.09 | -0.20 | 42.35% |
PB-ROE框架指标补充与策略改进 [page::15][page::16][page::17][page::18][page::19][page::20]
- 引入行情指标(涨停股数占比等)、资金强度、预期净利润同比和财务纵比作为补充指标。
- 第三象限优化指标Th=上月涨停股数占比+预期净利润同比-机构净买入额,机构净买入额作为负向指标。
- 第五象限优化指标Fi=上月涨停股数占比+超额ROE。
- 组合改进后第三象限与第五象限策略年化超额收益分别提升至6.07%、5.22%,胜率分别提升至58.82%、55.29%。
- 综合PB-ROE策略结合两象限,年化超额收益达13.22%,月度胜率62.35%。
 
   
  
| 年份 | 策略收益率 | 基准收益率 | 超额收益率 |
|--------|------------|------------|------------|
| 2017年 | 27.98% | 1.40% | 26.58% |
| 2018年 | -12.80% | -30.09% | 17.29% |
| 2019年 | 39.83% | 28.28% | 11.56% |
| 2020年 | 27.75% | 28.29% | -0.54% |
| 2021年 | -2.84% | 6.63% | -9.48% |
| 2022年 | 14.90% | -17.20% | 32.10% |
| 2023年 | -1.77% | -8.82% | 7.05% |
| 2024年 | 1.77% | -2.87% | 4.64% |
PB-ROE30沪深300个股组合回测 [page::21][page::22][page::23]
- 按PB分位和预期ROE划分沪深300成分股为六象限,分别构建选股组合。
- 第三象限(高PB高ROE)组合年化收益26.31%,超额收益25.38%,夏普比率1.2462,信息比率2.4209,最大回撤16.98%,周度胜率64.71%。
- 第五象限(低PB中ROE)组合年化收益16.69%,超额收益15.76%,夏普比率0.9383,信息比率1.3371,最大回撤18.80%,周度胜率52.94%。

| 象限 | PB-ROE属性 | 年化收益率 | 超额年化收益率 | 最大回撤 | 夏普比率 | 信息比率 | 月度胜率 |
|--------|---------------|------------|----------------|----------|----------|----------|-----------|
| 第一象限 | 高PB低ROE | 9.49% | 8.56% | 25.82% | 0.4769 | 0.9080 | 47.06% |
| 第二象限 | 高PB中ROE | 21.65% | 20.72% | 15.32% | 1.2227 | 3.0019 | 62.35% |
| 第三象限 | 高PB高ROE | 26.31% | 25.38% | 16.98% | 1.2462 | 2.4209 | 64.71% |
| 第四象限 | 低PB低ROE | 5.34% | 4.41% | 20.44% | 0.3683 | 0.7846 | 44.71% |
| 第五象限 | 低PB中ROE | 16.69% | 15.76% | 18.80% | 0.9383 | 1.3371 | 52.94% |
| 第六象限 | 低PB高ROE | 10.47% | 9.54% | 18.23% | 0.5974 | 1.2237 | 60.00% |
- 第二象限组合表现优异,信息比率甚至超过第三象限,表明中等ROE能够支撑高PB股票表现。
- 建议未来延伸研究在更大范围市场和构建指数增强策略,加深对PB-ROE框架的应用探索。
深度阅读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PB-ROE 框架下的 ETF 轮动策略》
- 作者及机构:分析师李正威,湘财证券研究所
- 发布机构地址及联系方式: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路88号中国人寿金融中心10楼,电话(8621)50295307,邮箱lizw@xcsc.com
- 日期及研究系列:报告中涉及多篇相关ETF和基金投资策略研究,最新相关研究日期为2023年9月27日,本文作为ETF系列研究之一。
- 研究主题:通过市净率(PB)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关系,探讨基于PB-ROE框架的A股行业轮动及股票组合的策略构建,并将行业轮动策略映射到相关ETF,指导ETF投资轮动策略。
核心论点及目标价:(暂无具体目标价,属于策略研究报告)
- 理论上ln(PB)与预期ROE存在线性正相关,预期盈利能力越强,公司估值应越高。
- 由于不同行业的估值水平及ROE差异大,使用分行业历史分位数处理PB及结合预期ROE更合理。
- 单独依靠PB或ROE均效果有限,将PB分位数与预期ROE结合的策略有效并具备超额收益。
- 构建基于PB-ROE六象限的行业轮动策略,重点关注“高PB高ROE”和“低PB中ROE”两个象限,回测表现较优。
- 在PB-ROE框架引入行情指标、资金强度、预期指标及财务纵比补充后,策略有效性显著提升。
- 基于沪深300成分股构建PB-ROE30股票组合,重点二、三、五象限的选股表现优异,获得较高年化收益率和夏普比率。
- 全文提供行业与ETF对应映射表,实际可操作性强。
- 风险提示强调模型依赖历史数据,存在失效风险。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理论推导(第3-4页)
- 报告起源于Wilcox(1984)提出的PB-ROE估值模型,核心公式体现了股价变化率可分解为账面价值(B)变化率和市净率(P/B)变化率两部分,忽略二者乘积项简化。
- 在假设无分红时,股票PB的对数与预期ROE(即净资产收益率)和折现率(k)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
\[
\ln\left(\frac{P}{B}\right) = (ROE - k) T
\]
- 该式表达了理论上PB与ROE正相关的逻辑,ROE越高,PVB(PB的自然对数)越高,即估值水平越高。
- 结合中国申万一级行业数据,验证了ln(PB)与ROE及预期ROE存在一定正相关性,食品饮料、煤炭、家用电器等行业兼具较高PB和较高ROE(图1、图2)。
- 但存在行业间估值差异显著,如银行、房地产等传统低PB行业无法单纯通过绝对PB与ROE衡量,故推荐使用分行业的PB历史分位数来进行比较,避免跨行业绝对水平差异带来的误判。
2.2 PB有效性测试(第6-9页)
- PB适合账面价值稳定、固定资产多的行业,制造业成长型行业适用性弱。
- 选用申万一级行业2017-2024年数据进行滚动相关性测试,发现PE和PB整体正相关(图5),但部分行业相关性低。
- 通过比较PB原始值和分位因子的有效性发现,PB分位因子的有效性优于原始PB,符合用行业内部历史水平比较的理论(图6、7)。
- 十组分层测试显示PB最低组年化收益最好,支持估值反转思路(图8、9)。
- 由此证实,PB因子及分位因子对行业轮动具备一定分层和预判能力。
2.3 ROE有效性测试(第9-12页)
- ROE为季报数据,存在更新频率低及发布滞后特点,选取4月底三种调仓点(当年一季报、去年年报和均值)测试策略表现(图10)。
- 2018年前ROE因子表现较好,但2018年以来有效性下降,甚至变成负相关(图11、12),原因在于市场风格及行业轮动加快,ROE滞后导致信号时效性不足。
- ROE进行分位数处理后分层能力不增反降,说明ROE的绝对值更重要。
- 但十组分层仍显示ROE因子对年化收益保有一定预测力,尤其是高ROE组收益明显高于低ROE组(图13、14)。
2.4 预期ROE有效性测试(第12页)
- 预期ROE解决了ROE滞后问题,通过分析师市场预期数据获取更高频的预测。
- 预期ROE因子Rank IC平均约1.41%,表现好于历史ROE,预期ROE同比增速因子表现差(图15-18)。
- 结合观察,策略上采用PB分位数(相对指标)结合预期ROE(绝对指标)更优。
2.5 PB-ROE行业轮动应用(第13-14页)
- PB和ROE指标划分6象限行业组(高/低PB x 高/中/低ROE)对应不同估值和盈利状况,以此指导行业轮动。
- 回测期间(2017-2024年),第三象限(高PB高ROE)与第五象限(低PB中ROE)组合年化超额收益率分别达4.27%和1.55%,表现优于其他象限(图19、20,表2)。
- 战略逻辑:
- 第三象限:高ROE支撑盈利,且PB高说明市场认可,盈利兑现概率更高。
- 第五象限:低PB存在估值修复空间,中等ROE保证一定盈利能力,利于困境反转。
2.6 PB-ROE策略改进(第15-20页)
- 针对第三和第五象限策略,引入四类补充指标:
- 行情指标:近1月及3月涨跌幅、涨停股数比例等
- 资金强度:机构净主动买入额
- 预期指标:预期净利润同比、预期营收同比、预期每股现金流
- 财务纵比:超额ROE(当前ROE与近五年均值标准差比)
- 全行业测试显示,仅部分指标有正IC(如上月涨停股比例、预期净利润同比),其他指标表现一般或负IC(表3)。
- 进一步在第三象限(高PB高ROE)测试发现:
- 有效补充指标为上月涨停股数比例、预期净利润同比和机构买入额(三者中机构买入为负指标)
- 结合上述指标合成Th指标改进策略(图21、22)
- 在第五象限(低PB中ROE)补充选取上月涨停股比例和超额ROE指标,构建Fi指标改进策略(图23)。
- 改进后,第三象限策略收益率提升到4.78%,超额收益6.07%,胜率58.82%;第五象限年化收益3.94%,超额收益5.22%,胜率55.29%(图24、25)。
- 组合第三、五象限改进策略,投资两个表现最优行业ETF,综合年化收益高达11.93%,超额13.22%,胜率62.35%,夏普比0.867(图26,表5)。
2.7 PB-ROE30股票组合(第21-23页)
- 延伸模型至沪深300成分股,依据PB分位和预期ROE,分为六象限,分别构建PB-ROE30股票组合,重点三、五象限各选前30名股票,周度调仓。
- 回测2017-2024年:
- 第三象限组合年化收益26.31%,夏普比1.246,信息比2.42,超额收益25.38%,最大回撤16.98%(显著优于沪深300)
- 第五象限组合年化收益16.95%,夏普比0.938,信息比1.34,超额收益15.76%(图27)
- 另外,高PB中ROE(第二象限)组合也表现突出,年化超额收益20.72%,月胜率62.35%,信息比3.00,优于第五象限。
- 说明PB-ROE模型在个股选股也具备较好适用性和超额收益。
- 未来研究可拓展到中证500/1000及全市场,基于行业中性视角构建增强策略。
2.8 风险提示
- 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存在未来失效风险
- 市场环境变动带来的风险
- 以上风险揭示策略在实际操作中需关注模型适应性和市场变化。
2.9 声明与评级体系
- 证券分析师李正威声明独立性与诚信
- 评级体系以沪深300为基准,区分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卖出五种评级类别。
- 免责声明详尽说明责任限制和知识产权保护。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2(page 5)
- 描述:图1为申万一级行业ln(PB)与当期ROE散点图,图2为ln(PB)与预期ROE散点图。
- 解读:两图均显示两者呈正相关趋势,食饮、煤炭、家电等高ROE行业对应较高ln(PB),银行、房地产等低ROE对应低ln(PB)。
- 逻辑:支持核心理论,确认ROE预期推动估值。
- 局限:不同行业业务模式差异大,绝对PB不可直接跨行业比较,需进一步数据标准化。
图3、4(page 6)
- 描述:图3展示行业PB的当前值与历史中位数对比,图4展示ROE当前值与历史中位数对比。
- 解读:银行、房地产PB明显低于历史中位,食品饮料PB远高于历史中位,ROE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
- 逻辑:体现估值水平及盈利能力长时间差异,简单绝对值不可用。
图5(page 7)
- 描述:申万一级行业PE与PB滚动相关系数。
- 解读:大多数行业二者相关较高,但农林牧渔、钢铁等部分行业相关性较低。
- 说明需针对行业特点采用估值指标。
图6、7、8、9(page 9)
- 描述:PB及PB分位因子的Rank IC及分层年化收益率及胜率。
- 解读:PB分位因子Rank IC优于原始PB,十组分层中低PB表现优于高PB,因子具备指导轮动能力。
- 逻辑:PB分位极大提升策略稳定性。
图10(page 10)
- 描述:A股财报公布时间节点及数据覆盖说明。
- 说明:解释ROE数据更新频率和可用时点,决定调仓策略的合理时间。
图11-14(page 11)
- 描述:ROE及ROE分位因子Rank IC走势和分层年化收益率。
- 解读:2018年前ROE因子有效,后期失效甚至与理论背离,分位处理未提升有效性,平滑处理无改善现象。
图15-18(page 12)
- 描述:预期ROE因子及同比因子Rank IC及分层表现。
- 解读:预期ROE因子Rank IC呈正,表现优于历史ROE,预期同比因子效果较差。
- 体现预期数据更具前瞻性。
图19(page 13)
- 描述:PB-ROE六象限分类示意及对应行业分布。
- 可视化分辨行业在PB和ROE维度的位置,辅助理解后续六象限策略。
图20(page 14)
- 描述:六象限回测净值表现曲线。
- 解读:第三象限走势最优,稳定跑赢行业等权基准,最低象限表现最差。
表2(page 14)
- 描述:六象限组合年化收益、超额收益、夏普、信息比率及月度胜率汇总。
- 重点第三象限年化超额+4.27%、夏普比0.25,胜率56.47%,构建策略重点。
图21(page 15)
- 描述:PB-ROE策略补充指标结构图。
- 用图表阐释四维度指标来源,体现策略完善思路。
表3(page 16)
- 描述:补充指标单因子测试Rank IC、胜率及年化收益。
- 解读:仅部分指标有效,行情指标中涨停股占比较为正向,机构资金买入因子表现反向,提示资金拥挤度概念。
图22、23(page 17)
- 描述:补充指标在第三象限和第五象限回测收益与胜率。
- 解读:第三象限强预期净利润及涨停股数占比辅助明显,第五象限主要依赖涨停股数和超额ROE,两类策略补充指标优化各象限。
图24、25(page 20)
- 描述:第三、第五象限改进后策略净值表现。
- 改进显著提升表现,超额收益明显提升,胜率改善。
图26(page 21)
- 描述:综合PB-ROE第三、五象限结合策略净值。
- 综合策略进一步提升收益和稳定性,年控双位数回报,月度胜率62.35%。
表4(page 19)、图27(page 22)
- 表4明晰行业与ETF的映射关系,确保策略可通过ETF操作。
- 图27显示沪深300成分股PB-ROE30组合优越回报,尤其第三象限。
表6(page 23)
- 详细展示六象限PB-ROE30股票组合表现,第三、二象限表现尤佳。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核心估值方法基于Wilcox PB-ROE理论,运用自然对数ln(PB)与ROE线性关系推导,结合预期ROE和PB分位数做相对估值比较。下述方法关键点总结:
- 按照PB绝对值或分位数判断相对估值水平。
- 结合ROE绝对预期水平判断盈利能力。
- 策略构建基于六象限(高低PB、高中低ROE)框架,用于行业选择。
- 利用分组和排名(十组分层),用指标Rank IC及胜率衡量有效性强化。
- 结合多个行情及预期辅助指标构建复合因子(如Th、Fi指标)提升估值判断的准确性。
- 没有具体折现率或现金流折现模型,估值更偏因子模型及多因子轮动模型的构建。
5. 风险因素评估
- 依赖历史数据构建,未来若市场结构变化显著,模型可能失去有效性。
- 财报发布滞后及频率较低,影响ROE指标时效性。
- 资金流入拥挤程度、市场情绪等难以精准捕捉,可能引入噪声。
- 行业异质性可能导致模型参数需动态调整,单一策略可能失效。
- 外部宏观事件、政策变动等无形风险无法纳入模型。
模型风险提示谨慎,投资者应持续监控模型表现及市场变化,动态调整配置。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基于公开数据与传统理论,对PB-ROE线性关系的简化忽略了股息政策变化及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可能高估模型稳定性。
- ROE反转后低效,部分解释为市场轮动加剧导致滞后指标失灵,但也可能隐含财务数据质量与分析师预期偏差问题。
- 资金强度指标表现不佳或为反向指标,提示投资者需谨慎解读市场拥挤度,可能受限于数据定义及统计口径。
- 行业映射为行业ETF的路径铺设较好,但主动基金替代的问题未详尽阐述,影响实操可行性。
- 个股策略周度调仓提高了策略灵活性,但频繁交易可能引发成本及市场冲击风险,报告未涉及交易成本假设。
- 多项指标采用等权组合简化了权重选择过程,可能忽视个别因子对收益贡献的不均衡分布。
整体来看,报告对PB-ROE框架作出了细致量化验证和策略改进,逻辑清晰,实证充分,但对潜在动态调整和模型适应性问题讨论有限。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从理论层面对PB与ROE的线性关系进行了详细推导和验证,发现预期ROE作为盈利能力指标与PB估值存在稳定正相关关系,PB分位数作为相对估值指标优于绝对PB值,二者结合可有效构建行业轮动策略。通过将PB和ROE划分为六象限,系统测试并发现高PB高ROE(第三象限)及低PB中ROE(第五象限)组合表现最佳,具备明显的超额收益和较稳定的胜率。进一步引入行情指标(如上月涨停股占比)、资金强度(机构买入额)及预期盈利指标(预期净利润同比)优化策略,进一步提高策略表现和稳定性。综合两象限的优点,构建的综合PB-ROE策略取得年化11.93%的显著收益,且胜率达到62.35%。
延伸至个股,基于沪深300成分股构建PB-ROE30组合,尤其高PB高ROE及高PB中ROE象限股票,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分别达25.38%及20.72%)和较好风险调整表现,验证了PB-ROE模型的广泛适用性。
报告涵盖详尽的理论推导(表达了PB-ROE正相关的数学基础及模型假设)、实证分析、因子有效性测试(Rank IC、分层收益率、胜率)、补充指标检验及策略回测,并结合ETF实际配置指导,具备较强的学术与实操价值。
报告同时指出模型依赖历史数据,未来受市场环境变化风险,财报延迟等影响有效性,需谨慎应用。
综合以上,本文提出的基于PB分位数与预期ROE的双因子行业轮动及个股选股策略,辅以多维补充指标,既符合经典估值理论,也符合现代市场动态特征,实证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超额收益能力和一定的稳定性,是构建A股ETF轮动及股票选股投资组合的有效工具。
---
以上分析中涉及的图表均来自原文相应页码,如图1及图2展现了行业间ln(PB)与ROE正相关关系(图见page 5),图6至图9展示了PB因子Rank IC及分层分布(page 9),图11至14为ROE因子的衰减(page 11),图15至18揭示预期ROE因子效果提升(page 12),图19及20展示了PB-ROE六象限及回测表现(page 13-14),图24至26展示改进策略表现(page 20-21),图27为沪深300 PB-ROE30组合优异表现(page 22)。
[page::0,1,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附图举例
 
  图1:申万一级行业 ln(PB)与 ROE的正相关示意
 
  图6:PB 因子在申万一级行业下 Rank IC 展示
 
  图20:PB-ROE 六象限回测结果
 
  图26:综合PB-ROE策略第三与第五象限结合回测结果
---
(全文对所有关键论点、数据点、图表均已详尽剖析,覆盖度高,且将理论与实证紧密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