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报告 | 电价承压延续,市场化改革步入深水区——电力月度数据报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了2025年5月和6月国内电力行业运行情况,包括工业发电量、用电量、装机容量及电价走势。5月发电增长放缓,新能源抢装明显;6月高温带动三产用电增长,二产用电承压。电力现货市场价格多省份下行,动力煤供需宽松,电价整体呈弱势震荡。广东等重点省份发电价格季节性波动明显,整体供需保持紧平衡。[page::0]

速读内容


2025年5月电力行业运行情况 [page::0]


  • 规上工业发电量73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但环比增速放缓0.4个百分点。

- 电力设备新增装机12441万千瓦,同比大幅增长364%,新能源抢装加快,远月需求或被透支。
  • 全社会用电量80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制造业用电承压明显。


6月电力供需形势与市场预测 [page::0]

  • 6月高温创同期新高,三产用电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二产用电增速仍受出口疲软影响承压。

- 用电增速预计与5月持平,7月供需趋于紧平衡,气温不及去年极值,用电增速可能低于去年同期。
  • 广东现货市场发电侧成交均价296.6元/兆瓦时,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4.5%和8.9%。

- 各省代理购电价格多数下行,55%省份环比下降,70%省份同比下调,动力煤供需偏宽松,电价缺乏上涨动力。

电力现货市场价格表现 [page::0]

  • 山西、山东等地实时均价出现不同程度回落,甘肃和蒙西价格表现季节性分化明显。

- 广东中长期市场维持地板价运行,江苏因基数低环比上涨但同比下降,蒙西季节性反弹符合预期。
  • 供应端水电资源状况良好,需求端受经济压力影响存在波动,市场化竞争推动机组报价调整。

深度阅读

深度分析报告:《电价承压延续,市场化改革步入深水区——电力月度数据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电价承压延续,市场化改革步入深水区——电力月度数据报告》

- 作者:邵婉嫕
  • 发布机构:国泰君安期货投研

- 发布日期:2025年7月7日19:58(报告首发时间为7月4日)
  • 报告主题:聚焦2025年5-7月中国电力行业关键数据,透视电力市场价格走势与用电需求变化,评估市场化改革推进下的电力供需态势及价格影响。


核心论点
  • 2025年5月,尽管规上工业发电量同比略增0.5%,但增长速度放缓,反映制造业用电压力持续存在。

- 新能源装机加快,尤其大规模抢装现象明显,短期内或影响远期市场需求。
  • 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4%,整体表现符合预期,但制造业用电疲软结构性问题未改善。

- 电力现货市场价格多数维持下跌趋势,部分地区出现季节性反弹,但整体价格处于承压状态。
  • 市场化改革正进入深水区,价格难以全面支撑,需关注煤炭供需及非电领域需求恢复情况。

- 全年用电量增速预计维持5.9%,反映出经济及行业双重压力下电力需求的相对稳定[page::0], [page::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报告导读与数据综述



关键论点
  • 5月规上工业发电量达到73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该数据增速虽仍正向,但环比增长减缓0.4个百分点,体现出工业用电需求增长动力不足,尤其制造业所承受的压力持续存在。

- 电力设备新增装机容量12441万千瓦,同比增长高达364%,主要受新能源大规模抢装拉动,短期装机进度显著提速,透支了远期新增需求。
  • 全社会用电量80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符合预期,显示整体经济活动用电需求稳健,但制造业用电仍呈现明显承压迹象。

- 6月末夏季用电高峰来临,高温刺激三产用电需求,内需政策推动适度支撑用电增长,但出口形势疲软,二产增速面临压力,用电增长预计与5月持平。
  • 7月供需相对紧平衡,但较2024年高峰期有所缓和,全年用电量增速预计保持5.9%,中长期需求增长仍需观察宏观经济及产业回暖进展。

- 电价方面,7月多数省份代理购电价格继续下降,下降省份略多于上涨省份,显示市场价压力依然显著。一次能源价格企稳,但对电价支撑有限,动力煤供需宽松,缺乏提振价格的有力驱动。
  • 南方电力现货市场价格整体回落,但广东受制于市场化竞争及宏观需求承压,报价存在下行风险。


逻辑与证据
  • 通过工业发电量同比与环比数据解读工业用电结构性放缓。

- 装机新增数据结合新能源抢装现象,指出新能源政策或投资推动下短期需求透支。
  • 利用用电量总量及同比数据综合判断用电需求整体态势。

- 结合气温、产能置换政策、出口形势等多维因素预测后续用电变化。
  • 分析煤炭供需结构对发电成本及市场电价的影响,探讨动力煤偏宽松对电价形成压力。

- 多省电力现货市场价格数据对比揭示区域市场价格运行规律及市场化机制对现货价格的影响[page::0]。

数据点评
  • 7378亿千瓦时工业发电量同比仅增0.5%,说明工业部门尤其制造业用电需求回暖乏力。

- 364%的新增装机同比增长异常,暗示新能源项目抢装潮,对未来装机计划和市场需求有挤出效应。
  • 8096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4%,彰显整体消费端需求保持一定活力。

- 代理购电价格55%的省份环比下降,七成省份同比价格下滑,表明电价压力普遍,支撑力度不足。
  • 6月广东现货电价环比下降8.9%,反映夏季气温虽高但需求受宏观调控及制造业压力影响,价格弹性明显[page::0]。


---

2. 现货市场价格与供需动态分析



报告对主力现货市场及多个省份的电力价格进行了详细剖析:
  • 广东6月现货市场发电侧均价为296.6元/兆瓦时,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4.5%和8.9%。预计7月价格中枢在305-325元/兆瓦时,季节性略有回暖,但同比降幅扩大。

- 西电东送规模中性偏多,水力发电充裕,澜沧江及相关电站维持高位送电能力,但金沙江流域水情不佳,电力供给总体稳定。
  • 气温偏高对制冷负荷形成支撑,但制造业用电持续承压,整体需求端压力明显。

- 广东所在南方市场受市场化改革影响,电厂间竞争加剧,报价趋于谨慎下调。
  • 山西、山东等省份现货均价同环比均表现为下降趋势,甘肃价格表现复杂,蒙西地区价格季节性反弹但同比仍下降。

- 长期价格看,广东7月中长期价格维持地板价,山东稳定,江苏环比上涨但同比下降,蒙西价格季节性反弹明显。
  • 价格变化反应出电力市场供需、季节性负荷和产能早期布局的综合影响,以及市场化机制下价格波动的加剧[page::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中包含若干关键图表(图片路径标注于报告)对应文字部分如下解读:
  • 图表信息:报告首图及附图均为电力用电量、发电量、装机容量、多省现货电价等关键数据的时间序列变化与同比数据展示。

- 数据趋势:用电量逐月小幅增长但工业发电量增速趋缓,新能源装机容量激增明显,反映新能源抢装态势。现货电价整体承压,多地区环比降价,但存在季节性和区域差异。
  • 支持论证:图表所示的用电量、发电量和价格走势直观说明制造业用电疲软及电价承压主题,验证文本论点。

- 潜在限制:装机容量激增背后需警惕盲目抢装可能导致后续过剩风险,价格表现局部反弹可能受短期水电资源充足和季节因素影响,需注意后续持续性。

示例图示:



该图为电力行业主要指标概览,所示数据支持5月工业发电量增速减缓,新能源装机暴涨,电价趋弱的结论[page::0]。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以行业、市场和宏观数据为主,未提供具体个股估值模型及目标价,因此无相关详尽估值层面讨论。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隐含及提及的风险因素包括:
  • 制造业持续承压风险:制造业用电需求疲软将直接限制工业发电量增速,影响整个电力需求增长预期。

- 新能源抢装后续风险:抢装导致装机规模短时期快速扩张,长期或造成资源浪费及市场供需失衡。
  • 能源价格波动风险:动力煤等一次能源价格虽企稳,但随时可能波动作扰电价,市场反应难以准确预判。

-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出口疲软及经济增长放缓可能拖累工业用电需求,影响电价和电力市场的整体运行。
  • 电价市场化风险:深水区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价格波动增加,市场竞争压力及政策调整均可能导致电价承压。

- 水资源及水电产能风险:水力发电依赖水情,枯水期流域电站发电能力下降将影响整体供给,进而影响价格。

报告未明确给出风险缓释策略,但通过数据和趋势分析强调持续关注非电行业复苏、煤炭库存去化及气温等因素,暗示动态调整的风险监控[page::0]。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信息丰富、数据翔实,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 对于新能源装机激增的现象,虽指出透支远期需求,但未进一步量化对长远供需结构和电价的系统性影响,缺乏深入风险建模。
  • 电价承压的原因多被归结于需求不足与市场化竞争压力,诸如政府补贴政策调整、整个新能源消纳能力限制等复杂因素未予充分展开讨论。

- 部分地区电价环比及同比变动幅度大,解释中多依赖季节性和水电资源状况,未结合地方政策、产业转移等可能性分析,存在解读深度不足。
  • 报告对后续政策动态(如市场化改革具体路径、政府干预可能)未有明确预测,市场参与者需保持警惕。


---

七、结论性综合



综上,国泰君安期货发布的《电价承压延续,市场化改革步入深水区——电力月度数据报告》通过详实的5月及6月关键电力指标数据,展示了当前中国电力行业面临的多重挑战:
  • 用电需求疲软,特别是制造业依然承压,工业发电增速放缓,而新能源装机容量激增,出现抢装现象,短期扰动市场节奏。

-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符合预期,但并非均衡发展,内需和高温刺激三产用电有所拉动,但出口不振使二产用电压力难缓解。
  • 电价持续承压,大部分省份代理购电价格和现货市场价格环比下降,市场化改革加剧竞争,价格难以全面支撑。

- 动力煤供需宽松,一次能源价格对电价支持不足,需重点关注非电行业复苏和库存消化情况对价格的潜在影响。
  • 季节性因素和水力发电资源情况对短期供给与价格形成重要影响,部分地区价格出现季节性反弹。

- 市场化改革进程进入深水区,电力行业将面临更复杂的供需与价格调整挑战,需保持对政策和市场动态的高度关注。

本报告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了详尽的电力行业运行现状及价格走势剖析,强调了当前阶段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具备较强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深度。投资者应关注制造业用电需求回暖的力度、政策支持力度以及新能源装机节奏和消纳能力,以动态调整策略,防范后续风险[page::0], [page::1]。

---

免责声明



以上分析基于国泰君安期货发布的公开研究报告内容,报告观点和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力求客观中立,供专业投资者参考。非专业投资者请注意风险,自行决策。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