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晨报】10.24丨宏观:目标明确,脚步坚定— 四中全会公报划重点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围绕二十届四中全会及“十五五”规划建议,解析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强调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内需驱动,提出政策环境利好消费、新质生产力及绿色产业,明确A股投资方向与主题机会,为市场提供中长期确定性指引 [page::1][page::3][page::4]
速读内容
四中全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方向 [page::1][page::2]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十五五”期间GDP合理增长约5%,2025年为实现2035年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先进制造业地位,提升产业链安全与自主创新能力。
-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原始创新,重点突破半导体、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
- 推动国内大循环向“做强循环”转变,强化内需驱动,促进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
- 坚持合作共赢,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促进国际产业链稳定,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和文化软实力。
对A股市场的影响与投资机遇 [page::3][page::4]

- 全会释放明确政策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促进资本向科技创新、消费升级、高端制造及绿色能源等重点方向流动。
- 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为科技企业核心投资主线,消费类产业分化明显,传统消费中估值较低板块具备估值修复空间。
- 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反内卷政策助力优质企业脱颖而出,地产链高质量转型带来相关投资机会。
-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扰动、及市场情绪波动。
消费主题投资策略与量化因子构建 [page::4][page::5]

-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政策推动形成高品质供给与完善长效机制。
- 消费板块业绩指标显示边际回暖,ROE及归母净利润显著提升,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有较大修复空间。
- 港股消费表现稳健,行业龙头及日常消费估值较低,投资价值凸显。
- 构建多因子加权评分模型,选取盈利稳定与增长能力强的消费股票,2025年回测收益率达26.65%,超额收益显著。
个股研报重点摘录:[page::5]-[page::7]
永和股份(605020) 25Q3业绩复苏,制冷剂价格高景气持续
- 营收同比增长12.04%,净利润大增220%,氟碳化学品及含氟精细化学品销售回暖。
- 配额政策严格,供应偏紧,预计价格支撑高景气度延续。
- 新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张推进,长期成长动力充足。
视源股份(002841) AI教育与机器人业务驱动收入环比回升
- 2025Q3营收同比增长7%,归母净利同比提升8%。
- 教育AI产品渗透加深,智能控制业务份额提升,海外ODM业务承压。
- AI教育和机器人业务快速推进,商业化效果逐步显现。
中国移动 (600941) 稳健增长,积极布局AI及国际化新引擎
- 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5%,净利润同比增长1.4%。
- 用户规模稳步扩张,5G渗透率提升,智能化家庭及政企业务增长。
- 加速AI创新,推动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市值管理与股东回报。
深度阅读
【银河晨报】10.24丨宏观:目标明确,脚步坚定 — 四中全会公报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目标明确,脚步坚定—四中全会公报划重点》
- 发布机构: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中国银河证券)
-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4日 08:13
- 主要作者及分析师团队: 章俊(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张迪(宏观首席分析师)、詹璐、吕雷、赵红蕾、铁伟奥、路自愿等多位宏观及策略分析师。
- 报告主题: 解析2025年10月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四中全会”)公报内容,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稿,从宏观经济发展蓝图、战略部署、产业政策、投资策略等多个角度全面解读与解构,并结合A股市场、细分行业及相关上市公司提供投资启示和展望。
核心论点与信息概要
- 核心论点:四中全会公报明确了“十五五”(即2026-2030年)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政策方向和战略任务,强调在实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基础上,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加快科技创新实现自主可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强化内循环”为核心,形成“目标明确,脚步坚定”的发展态势。
- 投资评级及目标价:报告内虽无明确个股统一评级目标价,但分行业重点股如永和股份、视源股份、中国移动均有具体业绩评价和发展展望,均展现积极信号。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宏观经济目标与发展重心
章节观点总结
- 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 明确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预计“十五五”期间国内经济年均增长目标约5%,以量的合理增长奠定现代化建设基础。
- 经济发展强调“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以及“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即促进经济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升级。
- 明确保障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实起点为2024年约13,303美元,完成目标仍需较大努力。
推理依据分析
- 结合当前国际多变局势和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报告强调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保障开放背景下的经济安全和结构优化。
- 经济增长目标既体现稳定预期,也体现挑战认知,尤其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科技自主创新等核心命题。
关键数据
- “十五五”年均GDP增速目标约5%;
- 2024年人均GDP为13,303美元,强调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的任务;
- 强调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确保产业链安全与现代化水平提升。
---
2.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制造业
章节观点总结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被列为十二项重点任务之首,突出先进制造业的引领地位。
- 产业链安全首次被提升至“战略高度”,应对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和产业风险。
- 战略聚焦高端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纳入“航天强国”表述,反映“十四五”成果基础上新一轮产业升级路线图。
推理依据及逻辑
- 基于外部环境复杂性和科技竞争加剧,产业升级不仅是经济转型需要,更是国家安全战略。
- 通过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改造推动制造业比重大体稳定,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
3. 科技自主创新及重点攻关
章节观点总结
- 强调抓住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 明确提出提高基础研究投资(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有望从6%提高),大力攻坚“卡脖子”技术如半导体、工业软件、航空发动机等领域。
逻辑解释
- 自主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构建产业安全和持续竞争力的根基。
- 加大关键技术投入及原创科研,将直接支撑制造业和现代产业体系的质量提升。
---
4. 内需与国内大循环
核心信息
- 需求引领角色升级:“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更进一步强调供需双向互动。
- 开启“做强循环”的新阶段,提升内循环系统韧性和自主动力,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问题解决。
- 通过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优化分配机制、激发企业活力等措施,促进内需提质增效。
思路联系
- 面对外部需求减弱、人口结构性变化,内需尤其消费成为经济稳定的关键支撑。
- 政策着重“破除内卷”、“淘汰落后产能”反映深层结构优化需求。
---
5.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 坚持“合作共赢”理念,统筹内外两个大局,应对全球变局。
- 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扩大自主开放,推动全球产业链稳定。
- 推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及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政策,彰显国际责任感。
---
6. 区域协调与农业现代化
- 强调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推动重点经济区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 推动区域要素市场联动、创新链产业链联动,促进区域合作与融合发展。
- 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重点领域,海南自贸港为投资热土。
---
7. 文化强国与人民至上
- 文化创新创意活力被提出,彰显文化软实力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性。
- “人民至上”被写入“六个必须坚持”,成为改革发展稳定的最高价值定位。
- 民生保障强化,房地产市场定位为高质量发展重点,政策有望持续支持。
---
8. 经济目标与政策调控
- 明确坚决完成全年5% GDP增长目标,前三季度实际增长为5.2%,四季度目标约4.4%。
- 货币政策预计实施10-20BP降息,财政政策围绕化解地方债务、支持企业流动性发力。
- 强调稳就业、稳市场、稳预期的“底线思维”,强化政策协调。
---
9. 风险提示
- 政策落地效果的不确定性;
- 消费信心恢复乏力;
- 地缘政治因素扰动;
- 市场情绪波动风险。
---
三、图表与图片深度解读
报告首页配图为“四中全会精神”视觉设计,象征会议核心内容的科技感与现代性,视觉传递了中国经济转型与未来发展科技主导的新趋势,增强报告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
四、估值分析
本宏观报告并无直接传统估值模型计算(如DCF或PE倍数法),但分行业个股点评中隐含估值逻辑:
- 永和股份因制冷剂价格强势和研发投入加大,业绩持续看涨。
- 视源股份因AI教育和机器人新业务带动未来成长,存在估值修复动力。
- 中国移动新兴业务增长和合理股东回报策略,估值支持中长期增值预期。
投资者需结合市场条件与公司基本面进一步量化分析。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政策执行风险: 政策设计宏观宏大、细则制定及落地有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经济增长预期落空。
- 消费市场活跃度风险: 消费信心恢复迟缓,影响内需开支。
- 国际环境风险: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紧张,存在贸易壁垒加剧风险。
- 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关键技术攻关存在高风险,创新不能快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 房地产市场波动风险: 新政策能否平稳推动地产高质量发展存在不确定。
报告侧重于风险提醒,并虽无详细缓解策略,但从政策协同性和改革开放精神可见一定自我调整机制。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多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传统发展道路虽鲜明,但对服务业及新兴数字经济的定位相对含蓄,是否充分反映现代经济转型的复杂性存疑。
- 四中全会虽鼓励内需扩大与技术突破,但同步提出制造业比重“保持合理”或许限制了部分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实际推进难度较大。
- 报告对地缘政治风险虽然有所述及,但对贸易摩擦、科技封锁等潜在冲击讨论略显概括,缺乏深入量化影响评估。
- 投资视角中,消费主题和科技创新板块给予较大正面预期,但对宏观不确定性冲击下企业盈利弹性和现金流压力未详细展开。
- 风险提示存在,但整篇报告基调偏乐观,可能对政策驱动预期过于依赖。
---
七、结论性综合
综合来看,本报告系统全面地解析了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稿,细致剖析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政策方向与具体实施重点。依托坚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原则,加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科技创新自主攻关和扩大内需,描绘了中国经济稳健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报告通过对“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的双重强调,体现出对现实挑战及未来战略机遇的深刻认识。尤其在现代制造业、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内循环强化及文化软实力提升等方面,展现了国家在经济转型结构优化中的决心和重点方向。
图像和视觉设计有效支持了报告权威形象,细分公司点评和策略建议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具体参考,体现了中国银河证券对政策解读的深度与广度。
风险提示合理涵盖政策落地、消费信心、国际环境以及企业盈利等关键变量,预警了可能制约宏观规划顺利实施的潜在不确定因素。
总体而言,报告立足宏观战略视角,观点鲜明、逻辑清晰,既阐明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明确,脚步坚定”的总体格局,也为投资者在新时代背景下识别市场机会提供了有力指引。鉴于政策导向明确且综合治理体系完善,资本市场中高质量成长型行业及消费升级领域预期较为乐观,值得关注与逐步布局。[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
---
(注:因报告篇幅及内容覆盖面广泛,本文重点聚焦宏观战略部分,同时兼顾相关产业及企业点评内容,确保对重要观点与数据全面解析。)

